
论文摘要
通过2003~2005年试验,研究了磷素对不同类型小麦磷素的吸收、积累与分配特点,探讨了磷素对不同类型小麦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了磷素对小麦籽粒淀粉、蛋白质合成、积累、含量和组分的调节效应及其生理机制,以期为缺磷土壤上小麦生产确定适宜施磷量与磷肥运筹技术体系,为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小麦磷素的吸收、积累与分配特点冬小麦一生对磷的吸收速率存在两个吸收高峰,出苗到越冬前为第一个吸收高峰,越冬至返青阶段由于植株生长缓慢,对磷素吸收较少,降至吸收的谷值,返青后植株进入快速生长期,磷素吸收量增加,孕穗期至开花期为磷素第二个吸收高峰,小麦一生对磷的吸收70~75%是在拔节至成熟,越冬始至返青期吸收最少,拔节至孕穗吸收最多,因此,小麦除了基肥中需要施磷以外,拔节期施磷对满足小麦第二个吸磷高峰和磷的最大积累期需磷具有重要意义。同一施磷量处理,叶片和茎鞘磷含量随生育期推迟而下降,拔节以后中优9507施磷量144kg/hm~2处理、扬麦12与扬麦9号108kg/hm~2处理各器官磷含量最高,说明过量施磷不利于植株对磷素的吸收利用。成熟期籽粒中的磷含量最高,穗轴和颖壳中的磷含量次之,其次是叶片,茎和叶鞘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第一章 文献综述1. 小麦吸磷特性2. 磷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1 施磷对小麦产量的影响2.2 施磷对小麦品质的影响3. 磷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生理机制3.1 植物对磷的吸收机理3.1.1 土壤及有机肥中磷的含量和形态3.1.2 植物对肌醇磷酸盐的吸收3.1.3 植物对核酸及其降解产物和其它化合物的吸收3.2 磷素与植物根系3.3 磷对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3.3.1 Pi 在叶片细胞中的分布3.3.2 Pi 限制与光合作用3.3.3 光合作用的Pi 调节3.4 缺磷胁迫对植物体内磷运输及再分配的影响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 小麦磷素的吸收、积累与分配特点摘要前言1. 材料与方法2. 结果与分析2.1 施磷量对小麦磷素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2.1.1 施磷量对小麦磷素吸收量的影响2.1.2 施磷量对小麦磷素吸收速率的影响2.1.3 施磷量对小麦磷素积累量的影响2.1.4 施磷量对小麦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含磷量的影响2.2 磷肥基追比对小麦磷素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2.2.1 磷肥基追比对小麦磷素吸收量的影响2.2.2 磷肥基追比对小麦磷素吸收速率的影响2.2.3 磷肥基追比对小麦磷素积累量的影响2.2.4 磷肥基追比对小麦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含磷量的影响3. 小结与讨论参考文献第三章 磷素对小麦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摘要前言1. 材料与方法2. 结果与分析2.1 施磷量对小麦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2.1.1 施磷量对小麦物质生产的影响2.1.1.1 施磷量对小麦光合面积的影响2.1.1.2 施磷量对小麦各生育期茎蘖动态的影响2.1.1.3 施磷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2.1.2 施磷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2.1.2.1 施磷量对产量的影响2.1.2.2 施磷量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2.2 磷肥基追比对小麦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2.2.1 磷肥基追比对小麦物质生产的影响2.2.1.1 磷肥基追比对小麦光合面积的影响2.2.1.2 磷肥基追比对小麦各生育期茎蘖动态的影响2.2.1.3 磷肥基追比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2.2.2 磷肥基追比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2.2.2.1 磷肥基追比对产量的影响2.2.2.2 磷肥基追比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3. 小结与讨论参考文献第四章 磷素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摘要前言1. 材料与方法2. 结果与分析2.1 磷素对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2.1.1 施磷量对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2.1.1.1 施磷量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2.1.1.2 施磷量对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2.1.1.2.1 施磷量对成熟期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2.1.1.2.2 施磷量对籽粒清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2.1.1.2.3 施磷量对籽粒球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2.1.1.2.4 施磷量对籽粒醇溶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2.1.1.2.5 施磷量对籽粒谷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2.1.2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2.1.2.1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2.1.2.2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2.1.2.2.1 磷肥基追比对成熟期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2.1.2.2.2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清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2.1.2.2.3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球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2.1.2.2.4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醇溶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2.1.2.2.5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谷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2.2 磷素对籽粒淀粉及其组分的影响2.2.1 施磷量对籽粒淀粉及其组分的影响2.2.1.1 施磷量对籽粒总淀粉积累量和积累速率的影响2.2.1.2 施磷量对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量和积累速率的影响2.2.1.3 施磷量对籽粒支链淀粉积累量和积累速率的影响2.2.1.4 施磷量对成熟期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2.2.2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淀粉及其组分的影响2.2.2.1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总淀粉积累量和积累速率的影响2.2.2.2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量和积累速率的影响2.2.2.3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支链淀粉积累量和积累速率的影响2.2.2.4 磷肥基追比对成熟期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3. 小结与讨论参考文献第五章 氮磷互作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摘要前言1. 材料与方法2. 结果与分析2.1 氮磷互作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2.2 氮磷互作对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2.3 氮磷互作对剑叶氮素代谢的影响2.3.1 氮磷互作对剑叶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2.3.2 氮磷互作对剑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3.3 氮磷互作对剑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2.3.4 氮磷互作对剑叶谷氨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4 氮磷互作对籽粒氮素同化的影响2.4.1 氮磷互作对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2.4.2 氮磷互作对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4.3 氮磷互作对籽粒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2.4.4 氮磷互作对籽粒谷氨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5 氮磷互作对籽粒淀粉合成的影响2.6 氮磷互作对剑叶碳素代谢的影响2.6.1 氮磷互作对剑叶蔗糖含量的影响2.6.2 氮磷互作对剑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7 氮磷互作对籽粒淀粉合成底物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2.7.1 氮磷互作对籽粒蔗糖含量的影响2.7.2 氮磷互作对籽粒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7.3 氮磷互作对籽粒蔗糖转化酶活性的影响2.7.4 氮磷互作对籽粒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2.7.5 氮磷互作对籽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7.6 氮磷互作对籽粒淀粉粒结合态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7.7 氮磷互作对籽粒淀粉分支酶活性的影响3. 小结与讨论参考文献第六章 磷素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生理基础摘要前言1. 材料与方法2. 结果与分析2.1 磷素对剑叶光合速率的影响2.1.1 施磷量对剑叶光合速率的影响2.1.2 磷肥基追比对剑叶光合速率的影响2.2 磷素对剑叶 SPAD 值的影响2.2.1 施磷量对剑叶 SPAD 值的影响2.2.2 磷肥基追比对剑叶 SPAD 值的影响2.3 磷素对剑叶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2.3.1 施磷量对剑叶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2.3.2 磷肥基追比对剑叶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2.4 磷素对剑叶碳素代谢的影响2.4.1 磷素对剑叶蔗糖含量的影响2.4.1.1 施磷量对剑叶蔗糖含量的影响2.4.1.2 磷肥基追比对剑叶蔗糖含量的影响2.4.2 磷素对剑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4.2.1 施磷量对剑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4.2.2 磷肥基追比对剑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5 磷素对籽粒淀粉合成底物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2.5.1 磷素对籽粒蔗糖含量的影响2.5.1.1 施磷量对籽粒蔗糖含量的影响2.5.1.2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蔗糖含量的影响2.5.2 磷素对籽粒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5.2.1 施磷量对籽粒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5.2.2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5.3 磷素对籽粒蔗糖转化酶活性的影响2.5.3.1 施磷量对籽粒蔗糖转化酶活性的影响2.5.3.2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蔗糖转化酶活性的影响2.5.4 磷素对籽粒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2.5.4.1 施磷量对籽粒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2.5.4.2 磷肥基追比对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2.5.5 磷素对籽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5.5.1 施磷量对籽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5.5.2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5.6 磷素对籽粒淀粉粒结合态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5.6.1 施磷量对籽粒淀粉粒结合态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5.6.2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淀粉粒结合态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5.7 磷素对籽粒淀粉分支酶活性的影响2.5.7.1 施磷量对籽粒淀粉分支酶活性的影响2.5.7.2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淀粉分支酶活性的影响2.6 磷素对剑叶氮素代谢的影响2.6.1 磷素对剑叶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2.6.1.1 施磷量对剑叶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2.6.1.2 磷肥基追比对剑叶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2.6.2 磷素对剑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6.2.1 施磷量对剑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6.2.2 磷肥基追比对剑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6.3 磷素对剑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2.6.3.1 施磷量对剑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2.6.3.2 磷肥基追比对剑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2.6.4 磷素对剑叶谷氨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6.4.1 施磷量对剑叶谷氨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6.4.2 磷肥基追比对剑叶谷氨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7 磷素对籽粒氮素同化的影响2.7.1 磷素对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2.7.1.1 施磷量对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2.7.1.2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2.7.2 磷素对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7.2.1 施磷量对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7.2.2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7.3 磷素对籽粒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2.7.3.1 施磷量对籽粒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2.7.3.2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2.7.4 磷素对籽粒谷氨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7.4.1 施磷量对籽粒谷氨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2.7.4.2 磷肥基追比对籽粒谷氨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3. 小结与讨论参考文献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1. 讨论2. 结论论文技术路线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完善公债宏观调控效应传导渠道[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12)
- [2].烯效唑对向日葵生长调控效应的影响[J]. 北方农业学报 2019(06)
- [3].浅析金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应[J]. 经济研究导刊 2015(01)
- [4].房价波动与宏观调控效应研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03)
- [5].黔中喀斯特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及耕作措施的水土流失调控效应[J].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6)
- [6].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介导维生素D心血管双向调控效应[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09)
- [7].豫西褐土区施氮对芥菜品质调控效应的影响探析[J]. 园艺与种苗 2015(04)
- [8].2009年青海省利率政策调控效应实证分析[J]. 青海金融 2010(08)
- [9].我国房地产税收政策的调控效应及趋势研究[J]. 消费导刊 2008(12)
- [10].谈谈柞蚕的生物钟及调控效应[J]. 北方蚕业 2020(03)
- [11].不同旱作保水措施对龙廷杏梅园地土壤水环境调控效应的影响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09(03)
- [12].分析供给与需求理论对房价的调控效应[J]. 四川建筑 2016(02)
- [13].乙烯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双重调控效应[J]. 植物学报 2014(05)
- [14].缩节胺对越冬番茄的生长调控效应研究[J]. 北方园艺 2012(10)
- [15].调节剂浸种对马铃薯不同芽位母薯生理代谢及根系形态的调控效应[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3)
- [16].氮素用量对节水条件下小麦生育特性和产量的调控效应[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6)
- [17].微肥配施对附子产量和质量的调控效应[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02)
- [18].干旱胁迫下腐植酸对燕麦叶绿素荧光特性的调控效应[J]. 灌溉排水学报 2020(04)
- [19].不同滴灌方式下棉花生物量和产量的水氮调控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11)
- [20].利用光诱导延迟荧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效应监测[J]. 光电子.激光 2008(07)
- [21].日粮添加维生素E对免疫抑制产蛋鸡经济性状下降的调控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24)
- [22].栽培管理措施对小麦高产和超高产的调控效应[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1)
- [23].坪床结构对土壤养分淋溶的调控效应研究[J]. 草地学报 2016(03)
- [24].不同种植密度下施肥对强筋春小麦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J]. 麦类作物学报 2008(01)
- [25].基于调控效应的冷轧工作辊精细冷却控制研究[J]. 轻合金加工技术 2019(06)
- [26].胺鲜酯对甜玉米叶片光合特征、籽粒糖分积累和产量的调控效应[J]. 农药学学报 2015(06)
- [27].四甲基戊二酸对夏玉米光合生产特征的调控效应[J]. 作物学报 2020(10)
- [28].种植密度对小麦石新828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J]. 华北农学报 2010(01)
- [29].不同夏玉米品种氮素积累利用的差异及其水氮调控效应[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01)
- [30].5-氨基乙酰丙酸和乙烯利对东北春玉米源库碳平衡的调控效应[J]. 作物学报 2020(07)
标签:小麦论文; 产量论文; 品质论文; 生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