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观察异丙酚、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及不同麻醉深度对正中神经短潜伏期及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的影响,并研究SSEP能否反映麻醉深度。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15):咪唑安定复合异丙酚组(M)、异丙酚组(P)。M组在靶控异丙酚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mg/kg,P组单纯靶控异丙酚。异丙酚起始靶浓度设为1ug/kg,根据BIS值调节异丙酚靶浓度,使BIS值逐渐下降。靶浓度每5-10分钟调节一次,增加幅度为0.5ug/次,降低幅度为0.1 ug/次,靶浓度最大不超过3.5ug/ml。每15S用语言刺激直到意识消失。在意识消失、BIS值为45-55及小于40时维持5-10分钟平台期。记录BIS值稳定的平台期异丙酚预设靶浓度Cp和实际Ce,正中神经中、短潜伏期诱发电位各参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①在意识消失、BIS值45-55及小于40时,P组异丙酚Ce均明显高于M组(P<0.05)。②麻醉诱导后平均动脉压逐渐下降。与清醒比较,在意识消失时,两组MAP没有统计学意义;在BIS值45-55及小于40时,两组MAP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③在三个不同时段,BIS值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④与清醒比较,意识消失时,两组N20、N35潜伏期均没有明显变化;P组N55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而M组无明显变化。与清醒比较,BIS值45-55时,P组N35波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5),M组无明显变化,两组N55波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1)。与清醒比较,BIS值小于40时,P组N35波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5),M组无明显变化,两组N55波形均基本消失。⑤与清醒比较,麻醉诱导后随着BIS值的下降,两组N20-P25及P25-N35波幅均无明显改变。意识消失时,两组N35-P45波幅均明显降低(P<0.05,P<0.01);P组P45-N55波幅明显降低(P<0.01),M组无明显变化。BIS值45-55时,N35-P45、P45-N55波幅均明显降低(P<0.05,P<0.01)。在BIS值小于40时,两组N35-P45波幅均明显降低(P<0.05,P<0.01),N55波形基本消失。结论在麻醉诱导后,两组SSEP波形均有受抑制现象,其中中潜伏期SSEP对麻醉药的抑制作用更敏感。单纯应用异丙酚对SSEP的抑制作用强于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不同麻醉深度与SSEP关系密切,中潜伏期诱发电位能够反应麻醉深度,当麻醉深度较浅时,中潜伏期诱发电位受抑制程度教轻,反之,则明显受抑制,并趋向于消失。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体感诱发电位刺激电流阈值与感觉电流阈值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6(04)
- [2].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型颈椎病中脊髓功能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21)
- [3].基于独立分量分析体感诱发电位仪的设计与测量[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0(04)
- [4].体感诱发电位与体感诱发电位地形图及其临床应用[J].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2(01)
- [5].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在脑卒中预后评估中的作用[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7)
- [6].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对脑梗死的意义[J]. 中国现代医生 2011(27)
- [7].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体感诱发电位中央前成分的诊断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22)
- [8].体感诱发电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08(11)
- [9].右美托咪定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06)
- [10].皮层体感诱发电位信号改善对脊髓型颈椎病手术预后的评价[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23)
- [11].脐血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恢复中神经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02)
- [12].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联合检测对昏迷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J].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8(04)
- [13].体感诱发电位临床新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22)
- [14].体感诱发电位在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J]. 中国伤残医学 2014(01)
- [15].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护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 宁夏医学杂志 2010(03)
- [16].针刺任脉加巨刺对脑卒中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J]. 河南中医 2009(01)
- [17].体感诱发电位简介[J]. 上海针灸杂志 2009(07)
- [18].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手术监护中的应用[J]. 浙江实用医学 2009(04)
- [19].不同肌松程度对脊柱手术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监测[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02)
- [20].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23)
- [21].阴茎体感诱发电位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0(06)
- [22].俯卧位对脊髓手术病人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J]. 浙江创伤外科 2009(06)
- [23].视频脑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在昏迷患者中的应用[J].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3(04)
- [24].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与亚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05)
- [25].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在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 江苏医药 2016(20)
- [26].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肌电图监测在椎管内疾病手术中的应用[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2(06)
- [27].脊柱外科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应用研究[J].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0(03)
- [28].体感诱发电位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脊髓监测[J]. 临床骨科杂志 2009(04)
- [29].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体感诱发电位监测[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9(06)
- [30].颈椎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与术后疗效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