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因其超顺磁性、高矫顽力、低居里温度、宽频带强吸收一系列独特的性能,在隐身吸波材料、磁记录材料、磁制冷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应用于药物释放、生物大分子分离等生物医学和分离工程相关领域的可进行性能设计的多功能的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及研究成为热点,而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性质和分散状态对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功能化等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性能优越的磁性纳米粒子制备、表面修饰以及功能化展开,涉及微乳液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的比较、小分子改性剂改善纳米磁性粒子的分散性和表面性质、形貌规则且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磁性复合微球的合成以及磁场和荧光双重响应的多功能化复合微球的制备,并通过IR、TEM、XRD、VSM、UV-vis和TG等多种测试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具体内容包括:1.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采用微乳液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粒子。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微乳液法制备获得的四氧化三铁为大小在10nm左右,粒径分布均匀的球形纳米颗粒,而共沉淀法获得的磁性纳米粒子大小在20nm左右,尺寸分布较宽;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征说明:微乳液法制备的磁性无机纳米粒子结晶性弱,而共沉淀法得到的无机纳米粒子结晶性能好;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结果表明:采用微乳液法制得的磁性四氧化三铁比饱和磁化强度13.5emu/g远低于滴定水解法的57.91emu/g。研究了滴定水解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的诸多影响因素,发现:当n(FeCl3·6H2O):n(FeCl2·4H2O)=2:1时产物较为纯净且结晶性好;反应体系在中性偏碱性(pH=9-11)所得产物磁性能较好;以氢氧化钠为碱液时,磁性纳米粒子为立方形颗粒,而氨水为碱液时,磁性颗粒为球形颗粒;于60℃晶化半小时,可以提高粒子的抗氧化性能和磁性能。2.磁性纳米粒子的小分子修饰及表征选用多元酸盐(柠檬酸三钠)、多元碱盐(四甲基氢氧化铵)、小分子有机酸(油酸)以及偶联剂(KH-570)对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制备获得电荷稳定和立体稳定的表面含有-COO-、OH-、-CH=CH-等基团的亲水/疏水性磁性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表征得到如下成果: (1)阐明了柠檬酸钠改性后磁性粒子的稳定机理,并研究了柠檬酸钠浓度对四氧化三铁改性效果的影响,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加柠檬酸钠的用量,可以使得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粒径较小、分散性能增强;(2)说明了四甲基氢氧化铵改善磁性四氧化三铁粒子分散性能的原理,并通过透射电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表征了体系的分散效果,结果表明:经四甲基氢氧化铵改性后的体系在碱性条件下的悬浮稳定性很好;(3)阐述了油酸改性磁性粒子的原理,并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对产物和体系的分散性进行了表征,电镜和室温下稳定时间说明该体系的分散稳定性好;(4)示意了偶联剂改性磁性粒子的机理,并通过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表征其改性效果,且确定了偶联剂的最佳用量。3.磁性纳米粒子的高分子修饰及表征选用K2S2O8作为引发剂,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共聚单体,经不同表面处理的磁性纳米粒子为种子粒子,分别采用乳液聚合和无皂乳液两种方法制备具有较好耐酸性和抗氧化性的核壳式高分子磁性复合微球;结合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TG)、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成份和结构方面的表征阐明反应机理;考察了种子粒子的表面处理方式对聚合行为以及复合粒子的影响,并比较两种方法制得的磁性复合微球的异同。4.磁性粒子的功能化利用稀土元素的荧光性能,通过在Fe3O4-SiO2复合粒子的二氧化硅壳层中沉积稀土配合物,制备获得具有荧光和磁性能的Fe3O4-SiO2复合粒子。该过程涉及了在纳米Fe3O4种子粒子外层通过溶胶凝胶法引入SiO2壳层,以及在此基础上沉积稀土配合物和第二层SiO2层两个步骤。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等对产物的成份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固体荧光、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对产物性能进行表征,并讨论了影响复合粒子荧光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随着二氧化硅壳层厚度和稀土配合物用量的增加,复合微球的荧光性能增强。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尺寸可控的单分散四氧化三铁微球的省时制备(英文)[J]. 物理化学学报 2017(11)
- [2].探究四氧化三铁的结构与性质[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25)
- [3].纳米四氧化三铁磁粉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J]. 品牌与标准化 2016(09)
- [4].聚铝硅与四氧化三铁强化混凝除浊除锌性能[J]. 环境工程学报 2018(12)
- [5].四氧化三铁磁性聚合物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毒性研究进展[J]. 现代盐化工 2018(02)
- [6].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四氧化三铁的研究进展[J]. 电池 2014(01)
- [7].口服纳米四氧化三铁和氯化镉对小鼠肝脏的联合毒性(英文)[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9(06)
- [8].纳米四氧化三铁制备及其吸附刚果红的性能研究[J]. 无机盐工业 2017(04)
- [9].纳米四氧化三铁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7(16)
- [10].纳米四氧化三铁技术去除水中六价铬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6(15)
- [11].电镀污泥水热合成掺杂的四氧化三铁[J].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12].闪速炉炼铜中渣四氧化三铁的来源与控制[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9(02)
- [13].钛铁矿制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钛及其光催化性能[J]. 无机盐工业 2018(03)
- [14].正交实验法优选铁泥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J].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8(04)
- [15].生物医用小粒径四氧化三铁纳米团簇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功能材料 2020(02)
- [16].撞击流反应器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的研究[J]. 无机盐工业 2011(03)
- [17].四氧化三铁材料制备与表征——一个微型材料化学实验设计[J]. 广东化工 2019(03)
- [18].载多柔比星磁性四氧化三铁的制备及体外评价[J]. 药学学报 2013(12)
- [19].超声辅助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催化过氧化氢降解亚甲蓝染料的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20].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2(06)
- [21].纳米四氧化三铁多相催化过硫酸钾降解水中苯胺[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22].钙掺杂四氧化三铁回收水中磷的实验[J]. 环境科学 2019(09)
- [23].镧-四氧化三铁-沸石复合材料制备及去除水中磷酸盐和铵[J]. 环境化学 2015(12)
- [24].聚乳酸/纳米四氧化三铁载阿奇霉素缓释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4(02)
- [25].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和结构表征[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0(11)
- [26].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类芬顿降解酸性橙的研究[J]. 广州化工 2015(08)
- [27].纳米材料四氧化三铁和普鲁士蓝调节卵巢癌细胞干性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20(11)
- [28].弱磁场辅助合成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26)
- [29].基于四氧化三铁修饰传感器检测茶叶中儿茶酚[J]. 食品工业 2019(11)
- [30].四氧化三铁制备及其催化水合肼还原硝基苯活性[J]. 无机盐工业 2017(12)
标签:磁性纳米粒子论文; 表面改性论文; 磁性聚合物复合微球论文; 荧光双重响应磁性复合微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