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小兴安岭白头鹤(Grus monacha)繁殖行为生态学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作者: 郭玉民
导师: 马建章
关键词: 小兴安岭,白头鹤,繁殖习性,行为谱,行为节律,航空调查,繁殖地种群数量,巢址选择
文献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白头鹤(Grus monacha)主要繁殖于俄罗斯人迹罕至的东西伯利亚地区。我国于1993年在黑龙江小兴安岭发现一白头鹤繁殖纪录,此后未见有详尽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在我国繁殖的白头鹤生态习性,为今后的保护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我们采用野外摄影技术和直接观察描记的方法,对森林湿地中的野生白头鹤个体行为,近距离地进行了连续观察和记述,拍摄了23h的高清晰DV录像,54卷正负胶片,共观察到白头鹤个体行为73种,并用图片记录了这些行为,包括摄食、排遗、调节温度、保养、静息、运动和杂项运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白头鹤个体行为的意义。 由于白头鹤在林间湿地活动,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对重点地区设定路线踏查,在踏查的过程中,播放白头鹤占区鸣叫录音,并用摄像机和照相等辅助设备进行记录。同时,在调查地区发放有关白头鹤的宣教材料,以图文并茂的信息告知当地群众遇到白头鹤,及时通知当地林业部门或研究人员。我们根据反馈信息,迅速赶到现场加以核实;应用防火塔以及无线电对讲系统,请防火观察员协助进行观察。发现白头鹤及时加以确认,以我们见到实体为准。在数量调查过程中应用防火直升飞机巡护飞行的机会,登机沿巡护的航线进行观察记录。飞行高度为100~150 m。航速为150~180 km/h。在2004年的调查中,累计有效飞行时间为3 h 5 min、航程约500 km。2002年通过航空调查记录到12只白头鹤。2004年通过地面和航空调查等方法,共统计到白头鹤30只。其中3对鹤的巢被发现;还有2对以及2只单只的个体,虽然没有找到巢,但根据其保护领域的行为,可以确定其为繁殖个体;同时统计到13只没有参加繁殖的个体,以及3只不能判明是否参加繁殖的个体。通过调查表明,小兴安岭沾河流域的森林沼泽是我国白头鹤的重要繁殖地。 我们于2002~2004年,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沾河林区白头鹤的繁殖习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白头鹤每年4月初迁到繁殖地,4月中旬交配,4月末至5月初产卵,窝卵数2枚(n=4),大小为93.4(90~98)×58.4(54~61)mm,重159.4(140~185)g;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约为30天;营巢于林间或临近沟塘的林缘小块湿地,巢大小约为900×900mm,无明显内径,巢高出水面130~180 mm;巢周围水深为120~300 mm。成鹤用蚯蚓和蝌蚪等喂雏。 关于种间关系,记述到了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os)、鸢(Milvus migrans)和金雕(Aquila chrysaetos)等对白头鹤均能构成威胁。普通鵟(Buteo buteo)、雀鹰(Accipiter nisus)和燕隼(Falco subbuteo)飞临巢上空时,白头鹤只是表现出关注、单眼注视。孵卵过程中,白头鹤对大斑啄木鸟(Picoides major)在附近活动也表现得很不安。对于附近狍(Capreolus capreolus)的叫声白头鹤没有反应。 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对野生白头鹤在觅食地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繁殖期白头鹤在觅食地各种行为活动有一定的时间分配规律。在繁殖前期,雌、雄白头鹤全天(5:30~18:00)成对在觅食地活动,雄性个体以取食、警戒、游走、保养和求偶为主要行为,雌性个体以取食、警戒、游走和保养为主要行为;到繁殖后期,雌、雄白头鹤每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或引言)
1.2 文献综述
1.2.1 概述
1.2.2 白头鹤的分布
1.2.3 关于白头鹤的生态学研究
1.2.4 关于行为学方面的研究
1.2.5 关于生境选择的研究
1.3 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和进展、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4 本课题的来源、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2 研究地区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水文气象
2.3.1 水文
2.3.2 气象
2.4 土壤
2.5 湿地资源和类型
2.5.1 湿地资源
2.5.2 湿地类型
2.6 主要野生动物
2.6.1 兽类
2.6.2 鸟类
2.6.3 爬行类
2.6.4 两栖类
2.6.5 鱼类
2.7 社会经济概况
3 小兴安岭白头鹤繁殖地的种群分布及数量
3.1 研究方法
3.1.1 地面调查
3.1.2 航空调查
3.2 研究结果
3.2.1 航调结果
3.2.2 地面调查结果
3.3 讨论
4 白头鹤的个体行为
4.1 研究方法
4.2 研究结果
4.2.1 摄食行为(Ingestive behavior)
4.2.2 排遗行为(Eliminate behavior)
4.2.3 调节温度行为(Thermo-regulatory behavior)
4.2.4 保养行为(Body maintenance behavior)
4.2.5 静息行为(Resting behavior)
4.2.6 运动行为(Locomotive behavior)
4.2.7 杂项行为(Miscellaneous behavior)
4.2.8 在成鹤中退化的行为
4.3 讨论
5 白头鹤的繁殖和繁殖行为
5.1 研究方法
5.1.1 找巢的方法
5.1.2 野外观察
5.2 研究结果
5.2.1 迁来时间
5.2.2 配对情况
5.2.3 交配
5.2.4 营巢
5.2.5 产卵
5.2.6 孵卵
5.2.7 出雏
5.2.8 育雏
5.2.9 印记形成
5.2.10 离巢
5.2.11 天敌
5.2.12 人为干扰
5.2.13 森林火灾
5.2.14 食性
5.2.15 繁殖和护幼行为谱(Breeding and Parental Care)
5.3 讨论
6 孵化期白头鹤的行为节律
6.1 研究方法
6.2 结果
6.2.1 不同孵化阶段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
6.2.2 雌、雄白头鹤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
6.2.3 雌、雄白头鹤各种行为的日活动节律
6.3 讨论
7 繁殖期白头鹤在觅食地活动的时间分配和日节律
7.1 研究方法
7.2 研究结果
7.2.1 不同繁殖阶段各行为活动的时间分配
7.2.2 不同觅食地各种行为活动的时间分配比较
7.2.3 繁殖期白头鹤在觅食地活动的日节律
7.3 讨论
8 白头鹤营巢生境选择
8.1 研究方法
8.2 研究结果
8.3 讨论
9 白头鹤性别分子鉴定
9.1 实验材料与方法
9.1.1 实验材料
9.1.2 实验方法
9.2 研究结果
9.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21
相关论文
- [1].骨顶鸡的繁殖行为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D]. 张微微.东北林业大学2010
- [2].大鸨繁殖生态学的研究[D]. 赵匠.东北师范大学2002
- [3].丹顶鹤繁殖行为的研究[D]. 李淑玲.东北农业大学2002
- [4].鸟类群落结构形成的因素分析[D]. 王海涛.东北师范大学2003
- [5].干扰对草原鸟类群落结构形成的影响[D]. 刘多.东北师范大学2003
- [6].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繁殖行为学研究[D]. 任宝平.北京师范大学2002
- [7].野生动物价值评估与定价研究[D]. 高智晟.东北林业大学2005
- [8].基于3S技术的马鹿生境破碎化及其生态影响的分析[D]. 张明海.东北林业大学2005
- [9].獐保护遗传学及其繁殖行为研究[D]. 胡杰.浙江大学2006
- [10].千岛湖岛屿鸟类多样性格局与海南鳽繁殖生态学研究[D]. 李必成.浙江大学2007
标签:小兴安岭论文; 白头鹤论文; 繁殖习性论文; 行为谱论文; 行为节律论文; 航空调查论文; 繁殖地种群数量论文; 巢址选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