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边远地区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对内蒙古包头九原、土黙特的实证研究

互联网对边远地区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对内蒙古包头九原、土黙特的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彻底地改变青少年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将成为一种对青少年发展有极其深刻影响的社会化力量。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选择对内蒙古两城市青少年的抽样调查,研究和分析了边远地区青少年网络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重点从网络对青少年的道德认知、价值观念、行为倾向和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入手,探讨了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社会化效果,及其蒙族青少年社会化与民族认同和归属,针对青少年网络社会化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采取实证研究,主要选取文献分析法与调查研究法,以内蒙古包头九原、土默特两个地区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使用“互联网与青少年社会化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对所收集的资料,以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双变量的交互分类,t检验,方差分析,典型的相关统计,多元线性回归,二项Logisitic回归及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资料分析。本研究主要发现,大多数文献资料显示网络对青少年存在很多不良影响,但本文的实证调查情况结果却表明,在本研究样本所及的范围内,青少年在普遍接触网络的情况下,他们的社会化状况总体良好。总体而言,目前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有显著影响,但并无普遍的不良影响。这表明目前人们对网络及青少年上网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各项数据显示经常在网上攻击他人,主动搜寻色情网站,发布虚假信息,接触侵犯性内容,模仿黑客行为者等在被调查者只占少数,大多数青少年更愿意在网上与他人互助合作,建设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调查显示,虽然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还不普遍,调查整体上反映出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是相对有限的。但是可以预见,随着青少年接触网络时间的延长,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本文已证实青少年接触媒介时间的长短是决定媒介对青少年影响程度的重要指标,在被调查者群体中,上网时间较长的学生,他们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因此,如果不对青少年上网予以科学管理,听之任之,青少年沉迷网络,时间越久,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会延缓其社会化的进程。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因其性别、家庭社会地位、文化水平、家庭关系等社会变化的不同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调查显示,与女生相比,男生更易接受网上的不良信息,更可能出现侵犯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父母文化程度较高、家庭气氛较为融洽可能会使青少年在网上的时间更少,而且即便上网也不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青少年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对不良信息的吸收和鉴别能力,文化水平较高者可能更能抵挡网络的负面影响,利用网络来学习,提高自己。而文化水平较低者可能会在网上失去方向,对色彩斑斓的信息束手无策,坠入网络营造的虚拟世界中,延缓其社会化的进程。研究发现青少年对网络的认识直接影响其在网上的表现;在网上的表现直接影响上网后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上网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又对其它人产生显著影响。由此笔者认为,“人的社会化过程是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中,通过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使人的社会化角色得以成功塑造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动态的实践过程”。这样对网络规范、网络价值的正确认识可能会促使青少年在网上出现更多规范行为,而对网络的错误认识极有可能使青少年在网上产生更多失范行为。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在网上的行为表现会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直接影响上网后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我们常常听闻一些沉溺于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者,极有可能是误将网络当作现实,以假乱真,亦真亦幻,这与我们的调查结论是有某种相通之处的。网络痴迷度对蒙族青少年的民族习俗认同、民族归属感有影响,但并无普遍的不良影响。网络世界是没有国界的,沉迷于网络世界的蒙族青少年,视野开阔了,但网络生活将淡薄他们的民族观念。民族归属感方面的回归分析发现,互联网在强化了蒙族青少年地球村村民意识的同时,弱化了他们的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减弱,民族身份逐步消解。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转变对网络的敌对态度和漠视态度,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二、对青少年上网进行科学管理,控制网络的负面影响,发挥网络积极的社会化功能;三、全社会积极行动,营造健康的网络生活空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互联网的发展与青少年社会化
  • 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 三、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格局和西部地区的欠发达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相关研究及简评
  • 第一节 社会化理论回顾与探讨
  • 一、被动社会化理论模式
  • 二、主动社会化理论模式
  • 三、发展生态学的社会化理论
  •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网络的研究概述
  • 第三节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的研究
  • 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地点
  • 一、地理历史背景
  • 二、研究地点之一:土默特右旗
  • 三、研究地点之二:九原区
  • 第二节 调查对象及抽样统计方法
  • 一、调查对象和抽样方法
  • 二、资料收集及统计分析方法
  • 三、样本的基本概况
  • 四、统计模型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青少年社会化的新途径及主要概念界定
  • 二、研究架构及研究假设
  • 三、主要分析指标的操作化测量
  • 四、信度、效度分析
  • 第四章 青少年网络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 第一节 青少年网络行为现状分析
  • 一、是否上过网
  • 二、网络涉入程度
  • 三、网络使用习惯
  • 四、网络行为
  • 五、网络体验及其评价
  • 六、网络行动的心理动机分析
  • 小结
  • 第二节 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影响青少年是否上网的因素分析
  • 二、影响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因素分析
  • 三、影响青少年网络行为体验及其评价的因素分析
  • 四、影响青少年网络行为动机的因素分析
  • 五、小结
  • 第五章 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社会化分析
  • 第一节 网络痴迷对青少年道德认知、价值观念、行为倾向、交往能力的影响
  • 一、青少年对网络及网上内容的认识
  • 二、青少年在网上的表现
  • 三、青少年学生上网之后在现实中的表现
  • 四、上网后的青少年和未上过网的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对比
  • 五、相关分析
  • 六、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网络背景下的各种社会因素与青少年社会化的关联
  • 一、青少年自述上网带来的影响
  • 二、网络背景下的人口学变量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 三、网络背景下的民族类型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 四、网络背景下的家庭阶层地位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 五、网络背景下的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 六、小结
  • 第三节 网络背景下的蒙族青少年社会化与民族认同和归属
  • 一、网络背景下的日常语言和蒙族青少年社会化
  • 二、网络背景下的民族习俗认同和蒙族青少年社会化
  • 三、网络背景下的民族英雄认同和蒙族青少年社会化
  • 四、网络背景下的民族归属感与蒙族青少年社会化
  • 五、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 第一节 主要研究发现
  • 一、网络行为现状
  • 二、青少年网络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
  • 三、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社会效果
  • 四、网络背景下的各种社会因素与青少年社会化的关联
  • 五、网络背景下的蒙族青少年社会化和民族认同和归属
  • 第二节 结论
  • 第三节 对若干问题的讨论
  • 一、互联网与青少年社会化的契合
  • 二、青少年社会交往与网际互动
  • 三、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个性发展
  • 四、网络失范:青少年社会化的新问题
  • 五、冲击: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面作用
  • 六、转型:网络背景下青少年社会化的变化前瞻
  • 第四节 网络管理建议
  • 一、网络管理的紧迫性
  • 二、网络管理建议
  • 第五节 研究过程难点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价值、机制及影响[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0(04)
    • [2].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J]. 科技风 2019(30)
    • [3].迈进城镇新一代青少年社会化问题研究[J]. 青年探索 2019(06)
    • [4].略论青少年社会化不足及对策[J]. 现代交际 2017(05)
    • [5].农村青少年社会化环境的困扰和优化路径[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5(33)
    • [6].试论手机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对策[J]. 新闻传播 2016(21)
    • [7].试论电视对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影响[J]. 记者摇篮 2017(03)
    • [8].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综述[J]. 中外企业家 2017(16)
    • [9].电子游戏与青少年社会化研究[J]. 滁州学院学报 2017(04)
    • [10].网络化时代青少年社会化模式的转向[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6(01)
    • [11].媒介制造的农村青少年社会化新问题[J]. 青年记者 2016(15)
    • [12].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关系的初探[J]. 山西农经 2016(09)
    • [13].掌上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影响[J]. 教书育人 2016(17)
    • [14].浅谈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环境因素[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0)
    • [15].论社会变迁中的青少年社会化问题[J]. 成才之路 2011(02)
    • [16].微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社会化的挑战与消解[J]. 知识文库 2016(15)
    • [17].教育学视角下的家庭体育对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研究[J].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4(03)
    • [18].浅谈转型期青少年社会化资源及整合机制[J]. 青年与社会 2013(04)
    • [19].青少年社会化问题的解读机制研究——基于青少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二维度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 2017(07)
    • [20].“微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社会化的挑战与消解[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3)
    • [21].现代化视角下青少年社会化的困境及对策[J]. 山西青年 2019(01)
    • [22].谈学校体育在青少年社会化中的作用[J]. 成才之路 2008(04)
    • [23].家庭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 中华少年 2016(08)
    • [24].浅议网络传播与青少年社会化[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8(08)
    • [25].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家庭的特殊作用[J]. 新西部(理论版) 2014(10)
    • [26].虚拟社区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27].同伴群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影响[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3)
    • [28].浅析网络传媒下的青少年社会化问题[J]. 传播与版权 2013(04)
    • [29].青少年社会化问题[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2(04)
    • [30].信息技术下民族地区青少年社会化路径转型[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2(04)

    标签:;  ;  ;  ;  

    互联网对边远地区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对内蒙古包头九原、土黙特的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