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流程的改进

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流程的改进

(福建莆田解放军第九五医院烧伤整形康复科351100)

摘要:目的分析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流程的改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90例需要皮下注射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常规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皮下注射方法。治疗组:改进皮下低分子肝素的注射流程之后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皮下出血、出血程度以及皮下硬结方面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流程进行完善和改进,能有效的提高医务人员的规范操作,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请,更能保证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流程;改进

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通过亚硝酸分解强化[1],从而形成低分子肝素钙或者钠盐。低分子肝素的抗栓能力要比肝素强,而且作用强度也高于普通肝素,对患者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少,有着出血量小、半衰期长以及生物利用度高的优势,还有提高侧支循环和血管扩张的功效,同时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可以和阿司匹林等药物联合应用,对血栓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皮下注射会使注射部位出现青紫、硬结等情况,给患者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影响病情康复。出现皮下出血的情况可能和注射剂量、次数和方法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院对皮下注射的流程进行改进、优化,从而有效的降低皮下青紫、出血等不良症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共190例进行皮下注射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

常规组95例,男性:46例,女性49例,年龄39至85岁,平均年龄(72.8±1.5)岁;

治疗组95例,男性:44例,女性51例,年龄40至83岁,平均年龄(73.2±1.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患者的血小板正常;②无血液系统疾病;③腹部无瘢痕、血肿以及伤口;④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3方法

常规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皮下注射方法。选用次一性的灌注注射器,消毒后进针,进针方式可垂直进针也可在28°-48°偏斜进针。进针的位置排除肚脐7cm即可。注射结束护,轻轻按压20s-40s。

治疗组:改进皮下低分子肝素的注射流程之后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具体为:建立一个流程改进小组,主要有护士长和主管护师组成,通过借鉴其他文献资料,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流程进行改进、完善,制定好新的流程后,对5名护士进行培训,根据最新的流程进行操作。①让护士掌握好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流程。②注射位置,以肚脐为中心向腹壁外缘的左侧、右侧做成连线,并且分为3份,选择第一份的1/3点,第二份的1/2份,把第一份和第二份进行连线,在连线处上下4cm处进行注射。③注射时让换成处于仰卧屈膝位。④排气应用低分子肝素预灌针剂时,无需排气,针筒内会于0.2ml的空气,可以在注射前把针头朝下,把空气弹到药液上面即可。对患者拔针的时候,垂直拔针,停留20s,放松皮肤。对于注射后是否按压,分为四组,在1/2处按压60s和不按压组,在1/3处按压60s和不按压组。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皮下出血发生情况以及程度,患者的出血位置是否有硬结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两组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皮下出血情况和程度

治疗组患者在皮下出血、出血程度以及皮下硬结方面优于常规组,两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皮下出血情况和程度(n,%)

3讨论

低分子肝素的抗血栓效果非常好,而且副作用较小,所以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低分子肝素可以控制凝血因子[2]和凝血酶的产生,从而提高抗血栓的效果。低分子肝素的安全和效果要优于普通肝素,但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会导致皮下出血等情况,因此得到了临床医师的重视,研究如果能降低皮下出血的情况,缓解临床患者心理压力为目的。很多冠心病患者或者其他疾病的患者都要应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而其中也有很多的病人在应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同时还联合阿司匹林等药物,从而增加了皮下出血的风险。因为注射方法不统一,所以导致出血皮下出血的机率较高。所以,我院建立一个皮下低分子肝素流程改进小组,通过资料进行改善,制定最新的注射流程,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皮下注射后出血的情况。

本次研究表明注射部位和皮下出血有直接关系,医务人员多在肚脐周围进行注射,因为此部位比较容易捏起出血皱褶,能让毛细血管处在松弛、弯曲的状态,不易受到破坏。皮下组织疏松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和渗透[3],从而降低皮下出血的情况。但是由于患者的体型不同,所以,在进行注射的时候让患者保持仰卧屈膝的姿势,以肚脐为中心向腹壁外缘的左侧、右侧做成连线,并且分为3份,选择第一份的1/3点,第二份的1/2份,把第一份和第二份进行连线,在连线处上下4cm处进行注射,垂直进针可以降低组织的损伤,拔针后不会引起皮肤的表面出血,能降低皮下出血的情况。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有按压和不按压两种情况:有专家认为:压迫时间会直接影响出血的面积,按压60s能减少大面积出血的情况[4]。也有专家认为:拔针之后压迫,会加强药物对注射部位的刺激性,易诱发毛细血管壁破裂,从而出现局部淤血的情况,尽量拔针会不进行按压[5]。根据本次研究得出: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后按压与按压的出血发生率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流程进行完善和改进,能有效的提高医务人员的规范操作,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请,更能保证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菊霞,马玉霞,温玉洁,等.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不同推注时间对皮下出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2):233-235.

[2]史作霞,李馨,张文彦,等.优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流程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2,26(1):57-58.

[3]洪蕾.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关系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9):1187-1188.

[4]刘璟璐,李学奇,董玉梅,等.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介入手术中安全性与疗效的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2):2378-2381.

[5]陈俊春,孙丽凯.腹部轮换注射定位卡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1,18(9B):27-28.

标签:;  ;  ;  

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流程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