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钨磷论文-张青芳,雷同鑫

镍钨磷论文-张青芳,雷同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镍钨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铁镍钨合金,镍钨磷合金,电镀,耐磨性

镍钨磷论文文献综述

张青芳,雷同鑫[1](2017)在《液压活塞杆上电镀铁镍钨和镍钨磷合金的耐磨和耐蚀性能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45钢表面电镀了Fe–Ni–W和Ni–W–P合金。对比了两种钨合金镀层热处理后的显微硬度、元素组成和结晶情况,通过磨擦磨损试验、中性盐雾试验和浸泡腐蚀试验比较了它们的耐磨和耐蚀性能。Fe–Ni–W和Ni–W–P合金镀层均光亮、平滑,晶粒尺寸均在10~40 nm范围内,摩擦因数分别为0.086 1和0.094 4。Ni–W–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优于Fe–Ni–W合金镀层,经中性盐雾试验、5%盐酸浸泡和5% NaOH溶液浸泡96 h后依旧光亮,没有锈蚀点。(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7年17期)

游东宏,叶陈清[2](2016)在《钕铁硼永磁体表面化学镀镍钨磷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钕铁硼永磁体表面镀镍钨磷叁元合金镀层,再利用正置金相显微镜(OM)、线性极化曲线法与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不同钨含量的镀液、永磁体表面粗糙度和施镀时间对镍钨磷叁元合金镀层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镀液中钨酸钠含量为20g/L时结合力是最佳,永磁体表面打磨到1000#,施镀时间90min时,镀镍钨磷钕铁硼在3.5%Na Cl溶液中耐蚀性最好.(本文来源于《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谢倩,黎先财,于丽丽[3](2015)在《不同含量的镍、钨、磷对NiWP重整催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考察Ni、W及P含量对NiWP催化剂CH4-CO2重整活性的影响,并对NiWP催化剂通过H_2-TPR与XRD进行了表征。实验数据分析表明:NiWP催化剂中Ni、W和P最佳的催化摩尔比例为n(Ni)∶n(W)∶n(P)=1∶1∶1。(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期刊2015年04期)

周雁凌,王文硕[4](2015)在《电镀不必再谈之色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的生产线,电耗仅为46 kWh/m~(2),与镀硬铬224kWh/m~(2)相比,降低了79.46%。新鲜水耗为0.06t/m~(2),与清洁生产标准(新鲜水用量一级指标≤0.1t/m~(2))相比,降低40%,与普通镀铬工艺水耗0.5t/m~(2(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5-07-16)

路敏[5](2014)在《镍钨磷双层膜的制备、腐蚀行为和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耐腐蚀性能及机械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材料往往不能满足应用需求。电沉积技术在保持材料原有机械性能的前提下,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大大拓宽材料的应用领域。然而,单层膜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结构和性质差异比较大,在应用过程中,镀层往往会出现鼓泡、脱落等现象,导致镀层的耐蚀性差甚至遭到破坏,从而达不到保护基体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工作者们提出了多层膜概念,减缓了基体与镀层之间的结构和性能差异,从而提高了镀层的综合性能。NiWP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较高硬度、优异的耐磨性及热稳定性等特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使用性,已广泛应用于电子、机械零件、石油化工、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并且其应用领域仍在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NiWP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使其应用于更恶劣的环境中,本文首次提出了电沉积NiWP双层膜,即通过在基体材料上电沉积组分不同的NiWP双层膜。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量色散光谱分析仪分析NiWP双层膜的横截面形貌及组分含量。以相同厚度的82Ni13W4P单层膜为参比,研究NiWP双层膜的机械性能、腐蚀行为及其相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NiWP双层膜比82Ni13W4P单层膜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抗拉强度、延伸率等机械性能。具体工作如下:1. NiWP双层膜的制备及腐蚀行为系统研究了NiWP双层膜的制备、截面形貌、组分含量、腐蚀行为和相关机理。扫描电子显微镜图显示出NiWP双层膜之间结合良好,沿镀层厚度方向,W含量逐渐增加,而Ni、P含量降低。3.5wt%NaCl溶液浸泡实验和中性盐雾实验结果表明:NiWP双层膜的腐蚀速率比82Ni13W4P单层膜的小,即NiWP双层膜的抗蚀能力都比82Ni13W4P单层膜好,而且82Ni13W4P/89Ni3W7P双层膜的耐蚀性最好。2. NiWP双层膜的耐腐性机理研究根据W含量不同的镍钨磷合金的结构和电化学特性分析了NiWP双层膜耐蚀性的机理。X-射线衍射仪检测结果表明随着镍钨磷合金中W含量的增加,镀层由纳米晶态转为非晶态。所以在镍钨磷双层膜中,两子层之间的相互交错生长能够彼此覆盖各自的裂纹、孔隙等缺陷。随着镍钨磷合金中W含量的增加,镀层在3.5wt%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势越来越负。所以在镍钨磷双层膜的两子层之间存在腐蚀电位差,当该电位差达到140mV时,镍钨磷双层膜能对基体进行电化学保护。3. Ni/82Ni13W4P双层膜的机械性能研究系统研究了不同厚度82Ni13W4P单层膜和Ni/82Ni13W4P双层膜对35CrMo抽油杆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82Ni13W4P单层膜和Ni/82Ni13W4P双层膜都能提高35CrMo抽油杆的机械性能。但是相对于82Ni13W4P单层膜,Ni/82Ni13W4P双层膜能更大程度的提高35CrMo抽油杆的抗拉性能,而抗弯性能不如82Ni13W4P单层膜。(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4-06-03)

康少明[6](2013)在《喷射电沉积制备非晶镍钨磷合金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晶Ni-W-P合金因其独特的结构而具有优良的催化析氢活性、良好的耐蚀性以及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和化工等领域。然而,常规方法所制备的Ni-W-P合金有诸多限制,难以得到有效利用。针对此问题,本文利用电解液喷射电沉积技术(Jet electrodeposition-JED),成功制备出表面光亮致密的非晶Ni-W-P合金。本文主要研究了喷射电沉积制备非晶Ni-W-P合金的电解液的主要成分及浓度,并就喷射速度,电流密度和pH等工艺参数对Ni-W-P合金的沉积速率,电流效率,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及组织结构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喷射电沉积由于显着提高了液相的质能传输过程,使得沉积速度提高和晶粒尺寸细化。在镀液组成中,提高硫酸镍浓度,沉积速率增大,但镀层钨含量下降;钨、磷在镀液中,被镍离子诱导沉积,其中提高钨酸钠浓度有利于获得高钨含量的镀层;次亚磷酸钠的含量对形成非晶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作为络合剂的柠檬酸钠,加入太多,增加金属离子析出难度;提高喷射速度,沉积速率加快,镀层组织致密,钨含量下降;增大电流密度,沉积速率提高,电流效率下降,过高的电流密度会影响镀层质量;pH提高有助于钨的沉积,但会影响沉积速率。通过以上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较佳工艺方案为:NiSO_4·6H_2O_26g/L、Na_2WO_4·2H_2O75g/L、H_3BO_335g/L、NaH_2PO_2·H_2O15g/L、C_6H_5Na_3O_7·2H_2O70g/L,电流密度J=20A/dm~2、T=50℃、pH=6.5。此条件下对制得Ni-W-P合金镀层,经EDS,XRD,SEM,DSC及纳米压痕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镀层成分含Ni79.24%、W4.28%、P13.96%,镀层呈非晶态,晶化温度在376.5℃。对镀层进行热处理后发现,组织结构由非晶态转变为晶态,经纳米压痕分析测定镀层硬度提高将近3倍。(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3-12-01)

谭玲[7](2012)在《镍钨磷合金的着色技术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i-W-P合金镀层有很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在国民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Ni-W-P合金的表面自然色调虽可提供美感和清洁感,但其银白色的光泽又会给人以寒冷感和疏远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用产品,如建筑、家电、汽车和厨房用品等对Ni-W-P合金制品的需求量也在扩大,并不断向装饰性和艺术性方面发展,因此,对Ni-W-P合金表面的色彩要求也不断提高。Ni-W-P合金着色技术的开发研究满足了这一要求,本文围绕Ni-W-P合金的着色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1、研发了Ni-W-P合金热氧化着色的方法,并对其着色膜组成和性能进行了研究。选择合理的热氧化着色方案,经过多次试验确定了最佳着色工艺:Ni-W-P合金浸H_2O_230min,经350、410和450不同温度下热处理时间1h可得到橙色、蓝色和黄色。利用能谱分析确定着色镀层表面元素组成,扫描电子显微观察表面形貌,并对着色膜的结合力、抗蚀性、硬度、耐磨性和抗氧化性等性能进行了检验。随着热氧化着色温度的升高,着色镀层表面粗糙度增大,晶化程度越来越高。着色膜含有相同的组成,都为Ni_2O_3、NiO、WO_3和NiWO_4。并且着色后,镀层的结合力、抗蚀性、硬度、耐磨性和抗氧化性都大大提高。2、对Ni-W-P合金热氧化着色机理进行了研究。当Ni-W-P合金在350~450°C高温下热氧化着色,正、负离子通过氧化膜的传输是氧化过程的控制步骤。由于钨和磷含量很低且活性低,所以Ni首先向外扩散与O结合在合金表面形成p型的NiO和Ni_2O_3,随氧化进行,NiO和Ni_2O_3膜层厚度增加,氧化膜/合金界面向合金内部移动。WO_3为n性半导体,所以钨主要发生内氧化,随氧化进行,NiO和初始氧化及内氧化形成的WO_3发生固相反应:NiO+WO_3=NiWO_4。热氧化着色后,着色膜表面由于生成新的物质,使得表面在特定的波长范围内,因电子的能带跃迁而表现出有选择的吸收,从而显示出一定的颜色。在氧化膜成分基本相同,也即折射率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氧化膜色度取决于膜的厚度。3、开发了Ni-W-P合金化学着色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将Ni-W-P合金浸入钼酸盐体系中,能得到蓝色、黄色及紫红色Ni-W-P合金彩色膜层,膜层细致平整,粒子排布均匀整齐。着色机理主要是是形成了有色覆盖物和着色膜的干涉效应;该有色膜层具有很好的耐蚀性和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2-05-01)

解卿[8](2011)在《AZ31镁合金无铬前处理及化学镀镍钨磷合金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AZ31镁合金能够更广泛的应用于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AZ31镁合金表面强化技术研究势在必行。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针对AZ31镁合金表面强化的技术研究现状,针对前处理工艺,采用以马日夫盐、磷酸、乙酸和草酸为主要成分无铬配方,提出新型无铬前处理转化技术。研究镁合金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和化学镀镍钨磷叁元合金工艺,提高AZ31镁合金的耐蚀性和硬度。采用SEM、XRD、CHI电化学工作站以及显微硬度计等测试手段,对镁合金的前处理、化学镀镍、化学镀镍钨磷工艺的膜层表面微观结构、断面微观结构、表面相结构、表面膜层成分、耐蚀性以及硬度等性能进行测试,表征其力学、耐蚀性和耐磨性等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以硫酸镍为主盐,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钨酸钠为主要添加剂,以化学转化膜工艺为基础,最终得到了化学镀镍钨磷合金工艺的配方和反应条件,优化得到的镁合金化学镀镍钨磷合金膜层致密均匀、结合力良好,其膜层厚度约为5μm,其W含量为7.4%,P含量为3.6%,属于低磷配方,化学镀镍钨磷处理后镁合金表面显微硬度明显提高,其硬度值为580VHN,镁合金经过化学镀镍处理后,其E_(corr)=-0.74V,i_(corr)=60.3 A/cm~2,镁合金经过化学镀镍钨磷后,其E_(corr)=-0.50V,i_(corr)=15.5 A/cm~2,腐蚀电位明显正移,腐蚀性降低明显,腐蚀电流下降,化学镀镍钨磷膜层对镁合金起到了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1-06-01)

黄君洁[9](2011)在《镍钨磷合金的电化学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iWP叁元合金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如装饰性外观、高硬度、高耐磨性、高热稳定性和良好的耐蚀性等,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并以已利用多种方法成功制备得到。这些方法有化学镀、直流电沉积、脉冲电镀和喷镀等。该合金因具不同的结构而性能各异。由于钨含量>20 wt.%的NiWP合金较难通过电沉积法制备得到,关于这种合金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采用一种氨性柠檬酸盐新型镀液和适宜的工艺,成功实现钨含量在30wt.%左右的NiWP叁元合金的电化学制备,并根据实践要求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Ni-30W-2P(wt.%)合金的电化学制备本文通过直流电沉积的方法,在柠檬酸铵盐溶液中,通过研究工艺参数对NiWP合金的沉积过程的影响,确定了在这种体系下,获得较高W含量的合金镀层的最佳工艺,并对这种镀层进行了显微形貌和组分的表征。W含量和电流效率均随着pH的升高而升高。pH为7.0时,W含量达到30.32 wt.%。pH值的最佳控制范围为6.5~8.0。在70℃时,镀层中W含量达到30.75 wt.%,提高镀液温度会导致电流效率的降低。镀液温度最佳控制范围为60~80℃。W含量是随电流密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而电流效率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电流密度需控制在7.5~15 A/dm2内。应用最佳的工艺条件(pH=7,T=70℃,J=10A/dm2)电沉积得到光亮光滑的Ni-30W-2P(wt.%)合金,镀层平整均匀,NiWP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镀层紧实细致。2、Ni-30W-2P(wt.%)合金的结构研究以Q235A钢为基体电沉积得到Ni-30W-2P(wt.%)合金镀层。对该镀层的微观结构、晶相结构、晶化过程和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腐蚀后的镀层的表面形貌表明晶体形状主要为六边形和五边形,晶界分布均匀,Ni、W和P元素在镀层表面的分布很均匀。镀层的差热分析表明放热温度范围为493.8℃~780.5℃,晶化温度为578.3℃。Ni-30W-2P(wt.%)合金在500℃及以下,均只在2θ为44°附近出现一个Ni(111)的特征峰,表明该合金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在800℃时该合金完全晶化。经500℃热处理180 min后,镀层内亚稳相的析出并实现转变已进行得比较完全,此时的镀层具有最高的显微硬度。经300℃热处理后,镀层因应力得到一定的释放,结构更加致密,其icorr与Cr镀层的相近,具有良好的耐盐水蚀性能。盐酸腐蚀实验的结果表明,经300℃热处理的Ni-30W-2P(wt.%)合金镀层具有较NiP和Cr更优的耐盐酸腐蚀性能。3、NiWP合金镀层的耐电偶腐蚀性能研究将电偶对Q235A/镀层(NiWP、FeNiW、NiP和Cr)浸泡在3.5wt.%NaCl溶液中观察其电偶腐蚀行为。发现在电偶腐蚀过程中,Q235A为阳极,各镀层为阴极。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NiWP镀层与相应温度热处理后的Q235A钢偶接后,表现出不同的耐电偶腐蚀性能。在各时间段下,不同的电偶对的腐蚀速率有同样的变化趋势。对同一电偶对的腐蚀速率来说,随腐蚀时间的延长,腐蚀速率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各电偶对的电偶腐蚀效应系数大小顺序为:γNiP >γNiWP(140℃) >γFeNiW(600℃) >γNiWP(320℃) >γNiWP(500℃) >γCr。与相应的Q235A偶接后,经500℃热处理后的NiWP镀层表现出与Cr接近的较佳的耐电偶腐蚀性能,而NiP镀层的耐电偶腐蚀性能最差。FeNiW镀层由于本身的微裂纹结构而具有比NiWP稍差的耐电偶腐蚀性能。将各电偶对材质钢体(35CrMo、30CrMo、40Cr和45#钢)/NiWP镀层浸泡在3.5wt.%NaCl溶液中观察其电偶腐蚀行为。在电偶腐蚀过程中,各材质钢体作为阳极被加速腐蚀,NiWP镀层作为阴极而受到保护。各电偶对的电偶腐蚀效应系数大小顺序为:γ30CrMo >γ40Cr >γ35CrMo >γ45#钢。NiWP合金与30CrMo偶接时,最容易发生电偶腐蚀。而其与45#钢偶接时,耐电偶腐蚀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1-05-01)

许云华,牛立斌,刘焕[10](2007)在《镍钨磷合金电镀层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Ni-W-P合金电镀层在200℃、0.5h热处理后的XRD和SEM分析发现,不论镀态还是热处理态,镀层结构均为非晶态,且晶粒均匀,晶界清楚,热处理后晶粒略长大。在盐酸和硫酸介质中的耐蚀性测试结果表明,热处理后镀层的耐蚀性略高于镀态的耐蚀性;通过析氢性能测得镍基合金的电催化活性依次为:Ni-W-P>Ni-P>Ni-W>Ni。(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07年07期)

镍钨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钕铁硼永磁体表面镀镍钨磷叁元合金镀层,再利用正置金相显微镜(OM)、线性极化曲线法与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不同钨含量的镀液、永磁体表面粗糙度和施镀时间对镍钨磷叁元合金镀层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镀液中钨酸钠含量为20g/L时结合力是最佳,永磁体表面打磨到1000#,施镀时间90min时,镀镍钨磷钕铁硼在3.5%Na Cl溶液中耐蚀性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镍钨磷论文参考文献

[1].张青芳,雷同鑫.液压活塞杆上电镀铁镍钨和镍钨磷合金的耐磨和耐蚀性能比较[J].电镀与涂饰.2017

[2].游东宏,叶陈清.钕铁硼永磁体表面化学镀镍钨磷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谢倩,黎先财,于丽丽.不同含量的镍、钨、磷对NiWP重整催化性能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5

[4].周雁凌,王文硕.电镀不必再谈之色变?[N].中国环境报.2015

[5].路敏.镍钨磷双层膜的制备、腐蚀行为和力学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4

[6].康少明.喷射电沉积制备非晶镍钨磷合金工艺研究[D].燕山大学.2013

[7].谭玲.镍钨磷合金的着色技术及其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2

[8].解卿.AZ31镁合金无铬前处理及化学镀镍钨磷合金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黄君洁.镍钨磷合金的电化学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

[10].许云华,牛立斌,刘焕.镍钨磷合金电镀层的性能研究[J].材料保护.2007

标签:;  ;  ;  ;  

镍钨磷论文-张青芳,雷同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