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金太尔德性伦理研究

麦金太尔德性伦理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从西方道德传统脉络中来看待麦金太尔的德性论的建构,认为麦氏从德性伦理的视角审视启蒙筹划及其对当今西方道德病症的分析极为深刻,但同时在方法运用上、价值倾向上和文化视角上存在偏颇,并尝试对德性伦理的生命力作一评估。麦金太尔指出:弥漫于当代西方道德生活中的是一种情感主义,情感主义对事实和价值作出严格区分,认为客观的、非个人的道德标准并不存在,任何普遍的道德学说无非是个人意志的各种偏好的表达,而这种情感主义是18世纪开始的启蒙筹划失败的逻辑延伸。麦氏认为启蒙运动为道德谋划的道德合理性企图已无可避免地失败了,当今社会是一个道德相对主义盛行的社会,道德生活充斥着断言与反断言的持续不休的争论。传统道德合理性论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感性主义道路,从经验事实出发,从感性入手,从人的自然属性或心理切入,认为人是趋乐避苦的动物,道德的目的就在于满足人的欲望和达至最大快乐或幸福,其主要代表是功利主义;另一是理性主义道路,认为人的本质特征是理性,人按理性要求而自觉遵守道德,其主要代表是康德的道义论。但是,传统道德合理性论证失败致使道德发生一场灾变,而麦氏的道德合理性论证仅在整饬人类道德生活秩序,使人类的道德生活免毁于这场灾难之中。因此,麦氏与其说是反对启蒙筹划的普遍客观性的理论诉求,毋宁说是不赞成启蒙筹划建基于理性的迷信之上的道德合理论证套路,如此,在对抗情感主义的意义上,他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麦氏的任务就在于夺回情感主义从启蒙思想家手中夺去的阵地,为此,他不得不另辟蹊径。麦氏合理性论证从德性论切入,并将置于社会和历史的语境之中考察,试图从德性论开辟出一个治世良方。他一方面主张回归亚里士多德主义传统,从而遵循着情境主义路线,但另一方面又企望道德普遍性的诉求,为摆脱道德相对主义的困扰而进行一种形式主义的包装,因此,麦氏的合理性论证一开始就存在内在的紧张和矛盾并贯穿于其理论的始终,这种理论的不一致性预制麦氏合理性重建工作失败的命运。尽管如此,麦氏的理论仍然对我们的道德重建任务具有深刻启发。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研究动态
  • 2、选题意义和主要观点
  • 1 道德启蒙的概述
  • 1.1 道德启蒙的背景
  • 1.2 道德启蒙的内容
  • 1.2.1 两种理论倾向
  • 1.2.2 三个代表人物
  • 1.3 道德启蒙的特征
  • 1.3.1 人性根据与普遍诉求
  • 1.3.2 个人主义的反抗
  • 1.4 道德启蒙的启示
  • 1.4.1 目的论:内容和意义
  • 1.4.2 目的论:遗弃及后果
  • 1.4.3 目的论:选择与期望
  • 2 德性视角的镜面图:启蒙筹划的失败
  • 2.1 道德碎片与道德争论
  • 2.1.1 道德隐喻视角下的道德争论
  • 2.1.2 “诸神论争”的特征
  • 2.2 当代道德的本质特征:情感主义
  • 2.2.1 情感主义的实质及理论根源
  • 2.2.2 情感主义的社会基础
  • 3 德性论的重建
  • 3.1 古典德性
  • 3.1.1 英雄社会的美德
  • 3.1.2 雅典的诸美德
  • 3.1.3 亚氏的德性图式
  • 3.1.4 中世纪的德性启示
  • 3.1.5 德性的统一性
  • 3.2 麦金太尔的德性论
  • 3.2.1 德性论的三步曲
  • 3.2.2 正义德性的叙述
  • 4 麦金太尔德性论的反思
  • 4.1 麦金太尔德性理论的得失
  • 4.1.1 德性伦理的不足
  • 4.1.2 德性伦理的启示
  • 4.2 德性与现代社会
  • 4.2.1 德性伦理的可能性
  • 4.2.2 德性伦理的必要性
  • 4.2.3 德性伦理的必然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麦金太尔德性伦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