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利文斯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人文教养,古典文学教育,公民理性
利文斯通论文文献综述
稂建中[1](2018)在《利文斯通的古典文学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西方传统自由教育的捍卫者,利文斯通坚信古典文学的成就和地位不可取代,强调古典文学教育的优越性,认为古典文学的完整性、简朴性和天然的明晰与直率等特性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很强的人文教育意蕴,同时也是对公民的理性洗礼。不过,基于社会发展的考虑,利文斯通呼吁对古典文学教育进行改革,倡导古典文学教育应从知识转向思维。利文斯通的古典文学教育思想反映了20世纪初人们对理性精神的追求,并认识到自然科学不能取代人文学科的地位。这对于我们重新审视当今中国的教育现状,让教育既回归古典人文传统又培养现时代精神,无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李欢欢[2](2015)在《肯·利文斯通》一文中研究指出肯·利文斯通(Ken Livingstone),1945年出生在伦敦南部,前伦敦市长,一直都是新闻焦点:一个"疯狂的左派"却被工党开除;身为市长却每天坐地铁上下班;介入政坛多年却永远"口无遮拦"。利文斯通在英国政坛上一向以直言敢说着称,特立独行的左派作风差点让他在政治上翻船,跟前任首相布莱尔的关系一直紧张有余,松弛不足。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也不喜欢他,认为他是个"麻烦制造者"。曾有一个段子,1980年代,利文斯通任大伦敦(本文来源于《世界环境》期刊2015年03期)
朱振刚[3](2013)在《论西方传教士的国家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来看,传教士很早便已出现。而究其形象与身份,传教士在五百年来世界殖民史当中的身份与当下国内学界的研究结论相悖。单就国内学界关于传教士的研究成果来看,以八十年代为界,其结论也前后相反。八十年代之前,传教士的总体形象为“殖民先锋”和“帝国主义分子”;此之后,学界对传教士的研究结论总体认为,传教士开辟了中国各项事业的现代化进程。本文以19世纪英国传教士大卫·利文斯通为切入点,翻译并梳理其在中非洲一生的传教笔记,同时将其一生的传教行为放入当时历史语境之下进行观照。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大卫·利文斯通的传教士身份仅是一个符号,一旦走出国门,其行为与传教并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自身所代表的国家利益集团服务。(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2013-05-01)
田晓玲[4](2012)在《这个时代不再完全由西方来主导了》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半个多月,伦敦奥运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从开幕式到各项赛事,无不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当奥运会降下帷幕之际,我们邀请伦敦市前市长、伦敦申奥成功的功臣肯·利文斯通先生跟我们一起聊聊奥运会和伦敦这座城市。 过去半个多月,伦敦奥运会吸引了全球的目(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2-08-13)
张敏杰[5](2010)在《利文斯通的治堵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可以从上述利文斯通对伦敦交通的治理中得到启示。不久前,出席以"和谐城市与宜居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论坛时,听到不少中外人士对中国城市日益严重的堵车现象的批评之声。确实,随着"和谐"与"宜居"成为21世纪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原则与目标,"堵车"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和谐与宜居。(本文来源于《观察与思考》期刊2010年11期)
苗培周,王彤,杨晶[6](2009)在《利文斯通古典人文教育思想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时英国学校古典人文教育传统被改变的状况,利文斯通揭露和批评了科学教育的某些弊端与局限,详细论述了古典人文教育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并就古典教育的实施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要求,对当时英国学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研究和学习利文斯通古典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刘浩[7](2006)在《堵污同治:伦敦拟提高大排量车拥堵费》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通14日宣布改革交通拥堵费(也叫进城费)征收办法,对在周一至周五白天进入伦敦市中心等拥堵区域的大排量汽车征收的进城费从每天8英镑提高到25英镑。 治堵治污并举 英国将大排量车归入G类,是指每公里排放二氧化碳超(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06-11-16)
于文杰[8](2006)在《英国学者利文斯通《国际手工艺运动》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中期,在欧洲大陆的工业技术革命尚未充分展开的时候,一场以复兴传统文化为主要内涵的手工艺运动,已经在英国兴起。对于这一场被人们称之为新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事件来说,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引起充分关注。近前,以英国学者凯伦·利文斯通为代表的由十余人组成的群体(本文来源于《世界历史》期刊2006年04期)
王英[9](2006)在《利文斯通现象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97年新工党在领袖布莱尔的领导下高举“新工党,新英国”的大旗赢得大选胜利,重新入主唐宁街10号。在1997年大选宣言中新工党承诺经过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伦敦市政府和伦敦市长。但是80年代的工党左翼领袖肯·利文斯通在2000年当选伦敦市长,却是新工党领导们意料之外的事情。有人说,英国政治的真正冲突之所在是新工党和利文斯通之间在伦敦的斗争。然而,有着“红色的肯”之称的利文斯通很受市民爱戴,迄今已经连任两届伦敦市长。激进主义与实用主义之间的对立、退党后又返党间的矛盾、极左翼代表却深受市民爱戴这叁对对立的矛盾构成了利文斯通现象。利文斯通现象出现于世纪之交的英国,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本文试图对利文斯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从利文斯通现象的表现、利文斯通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利文斯通的左翼政策叁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论述,力求更全面客观地看待利文斯通现象的出现。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利文斯通现象综述,对利文斯通现象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利文斯通现象存在着激进主义与实用主义之间的对立、退党后又返党现象之间的矛盾、极左翼代表却深受市民爱戴这叁对对立的矛盾。 第二部分为对利文斯通的主张和施政政策的分析,主要是从利文斯通当上伦敦市长后的税收政策、反私有化、反战主义、反对全球化等角度分析了利文斯通的主张和施政政策。 第叁部分为利文斯通现象产生原因的政治学分析,认为既有英国国内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有国际环境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既有工党内部结构性原因也有风靡欧洲的“第叁条道路”的影响。 第四部分为对利文斯通现象出现的两点思考,利文斯通现象的出现是工党面临的社会政治环境变化的一个特殊表现,从根本上也反映了政治决策仍受政党利益影响;从世界范围的角度来看,利文斯通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历史性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6-06-08)
钟园[10](2006)在《利文斯通的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伦敦和北京有很多相似之处。远一点讲,这两个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建筑,见证了数百年的荣辱与兴衰;最近的则是两个城市都得到了奥运会的主办权,都期望以此为契机,令旧城换新颜。 与北京一样,伦敦也因为高楼大厦崛起和旧城保护的矛盾而争论不休。当地(本文来源于《中国房地产报》期刊2006-04-24)
利文斯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肯·利文斯通(Ken Livingstone),1945年出生在伦敦南部,前伦敦市长,一直都是新闻焦点:一个"疯狂的左派"却被工党开除;身为市长却每天坐地铁上下班;介入政坛多年却永远"口无遮拦"。利文斯通在英国政坛上一向以直言敢说着称,特立独行的左派作风差点让他在政治上翻船,跟前任首相布莱尔的关系一直紧张有余,松弛不足。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也不喜欢他,认为他是个"麻烦制造者"。曾有一个段子,1980年代,利文斯通任大伦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利文斯通论文参考文献
[1].稂建中.利文斯通的古典文学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大学教育科学.2018
[2].李欢欢.肯·利文斯通[J].世界环境.2015
[3].朱振刚.论西方传教士的国家背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4].田晓玲.这个时代不再完全由西方来主导了[N].文汇报.2012
[5].张敏杰.利文斯通的治堵路径[J].观察与思考.2010
[6].苗培周,王彤,杨晶.利文斯通古典人文教育思想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
[7].刘浩.堵污同治:伦敦拟提高大排量车拥堵费[N].新华每日电讯.2006
[8].于文杰.英国学者利文斯通《国际手工艺运动》解读[J].世界历史.2006
[9].王英.利文斯通现象评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
[10].钟园.利文斯通的逻辑[N].中国房地产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