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储层流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储层流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

论文摘要

川西坳陷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晚三叠世以来形成的前陆盆地。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具有超深、超压、超晚期构造的地质特征。生储盖有机配置构成上下两个含气系统。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发育多个古构造和古今叠合型圈闭,烃源岩厚度大、展布广、丰度高、类型好、生烃强度大、供烃时间长,盖层突破压力高、分布稳定,成藏条件优越,是寻找大中型气田十分有利的地区。由于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发育,属低孔低渗储层,气水关系复杂,天然气成藏过程与气水分布规律一直困扰着油气地质工作者。本文以地质流体为主线,通过研究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水岩作用、地层水化学、动力学特征,分析天然气运聚、成藏机制,结合具体构造特征,预测研究区天然气有利聚集区带,对指导川西坳陷致密砂岩储层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本次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认识:(1)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是溶蚀粒间孔隙,其次是溶蚀粒内孔隙。其中,主要储集层须二段孔隙度和渗透率较小,孔隙结构较须四段差。须二段和须四段储层内由于微裂缝发育,出现“低孔高渗”现象。晚三叠世末和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末是自生石英包裹体和方解石胶结物形成最多的两个阶段,同时也是储层致密化进程较快的两个阶段。(2)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地层水化学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水化学剖面从上到下分为四个单元,泥岩压实排水-粘土矿物脱水淡化带(A带);渗滤浓缩为主,伴随越流浓缩带(B带);泥岩压实排水-粘土矿物脱水淡化带(C带);深部越流浓缩带(D带)。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区性,成都凹陷须二段地层水矿化度较低,安县—鸭子河—大邑断褶带、孝泉—丰谷构造带、知新场—龙保梁构造带等构造高部位须二段地层水越流浓缩,矿化度较高。(3)通过对比包裹体液相阴阳离子、现今及古地层水碳氧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特征,认为须家河组地层水在演化过程中,以同生地层水成因为主,局部地区混有大气降水和深部热液。(4)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普遍发育超压,压力系数在1.09~2.30之间。须下盆的压力系数均值小于须上盆的压力系数均值。超压形成原因主要为快速沉积作用、构造挤压作用和生烃增压作用。(5)中燕山期以来,安县—鸭子河—大邑构造带、孝泉—丰谷构造带、知新场—龙宝梁构造带的部分地区须二段和须四段长期位于越流泄水区,是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区带。(6)根据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形成地质条件、储层致密特征,结合流体活动规律,提出须家河组气藏“前期边致密边成藏,后期裂缝发育成藏”的成藏模式。天然气成藏后,构造运动、泥岩压实排水和储层致密化均可导致气藏贫化。(7)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是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最有利的天然气聚集带。大邑地区、鸭子河地区、成都凹陷、丰谷地区、孝泉—丰谷构造带北斜坡等地区,相对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龙门山前缘推覆带须家河组受大气水下渗淋滤氧化影响,天然气保存条件遭受破坏,不利于天然气成藏、保存。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水岩作用与储层致密化研究现状
  • 1.2.2 盆地流体特征与油气成藏研究现状
  • 1.2.3 致密砂岩气藏研究现状
  •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 1.3.1 技术路线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2. 地质背景
  • 2.1 构造演化
  • 2.2 地层分布
  • 2.3 构造单元划分
  • 2.4 断裂展布
  • 2.5 天然气地质特征
  • 2.6 小结
  • 3. 致密储层特征及水岩作用
  • 3.1 致密储层特征
  • 3.1.1 砂岩类型及矿物含量
  • 3.1.2 储层物性特征
  • 3.1.3 储层孔渗影响因素
  • 3.2 水岩作用的岩石学记录
  • 3.2.1 水岩作用矿物变化
  • 3.2.2 溶解和交代作用
  • 3.2.3 胶结与充填作用
  • 3.3 水岩作用的地层水化学记录
  • 3.4 储层致密化特征
  • 3.5 小结
  • 4. 地质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天然气成藏
  • 4.1 现今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
  • 4.1.1 地层水化学特征
  • 4.1.2 地层水同位素特征
  • 4.2 古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 4.2.1 方解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及流体成因
  • 4.2.2 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流体成因
  • 4.2.3 包裹体内水化学成分
  • 4.3 地层水演化特征
  • 4.4 凝析水特征
  • 4.5 小结
  • 5. 地层水动力学特征与天然气成藏
  • 5.1 现今地层压力特征
  • 5.1.1 超压特征
  • 5.1.2 超压成因
  • 5.2 地层水水头演化特征
  • 5.2.1 须二段水头演化特征
  • 5.2.2 须四段水头演化特征
  • 5.3 水动力场演化与天然气运聚
  • 5.3.1 晚印支期
  • 5.3.2 中燕山期
  • 5.3.3 喜山期
  • 5.4 小结
  • 6. 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特征
  • 6.1 气藏特征
  • 6.2 成藏模式
  • 6.2.1 理论成藏模式
  • 6.2.2 须家河组气藏成藏模式
  • 6.3 有利区带预测
  • 6.4 小结
  • 7.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版及说明
  • 个人简历与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川西坳陷印支期古隆起成因初探[J]. 海相油气地质 2020(01)
    • [2].川西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关爱体系法治化探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19)
    • [3].川西檐廊:模件化形制演变的隐性逻辑[J]. 装饰 2020(05)
    • [4].乡村旅游视域下川西羌族民居建筑探析[J]. 建筑经济 2020(09)
    • [5].《川西公路》[J]. 大众文艺 2019(04)
    • [6].川西新风景[J]. 石油知识 2016(05)
    • [7].静物[J]. 鲁迅研究月刊 2015(05)
    • [8].川西“转沟”记(中)[J]. 职业教育(上旬刊) 2020(01)
    • [9].小光头 情迷最美川西[J]. 城市地理 2015(23)
    • [10].川西三月[J]. 中国画画刊 2014(05)
    • [11].菩萨蛮 经川西坝[J]. 岷峨诗稿 2009(01)
    • [12].川西风光[J]. 青春 2010(02)
    • [13].川西小镇[J]. 四川文学 2011(06)
    • [14].川西风光[J]. 地球 2008(04)
    • [15].川西吟草三首[J]. 岷峨诗稿 2008(04)
    • [16].川西经济带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7)
    • [17].岁月尽川西[J]. 金桥 2020(09)
    • [18].川西“艰苦旅行”考察[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6(01)
    • [19].川西(组诗)[J]. 北方文学 2013(07)
    • [20].把和谐留给川西(三首)[J]. 扬子江诗刊 2009(04)
    • [21].川西毛亚坝花海[J]. 求是 2013(08)
    • [22].聚焦川西古镇的保护与开发[J]. 建筑与文化 2013(04)
    • [23].民国时期川西地震及社会的应对[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7)
    • [24].川西茶馆文化的复兴与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5)
    • [25].川西看山[J]. 湖北电业 2010(02)
    • [26].从江南到川西(三首)[J]. 扬子江诗刊 2009(04)
    • [27].对我国川西古镇开发和经营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J].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4(01)
    • [28].川西——完美的记忆[J]. 工友 2011(05)
    • [29].农耕性质的川西建筑原型研究[J]. 四川建筑 2010(01)
    • [30].川西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保护对策[J]. 四川林业科技 2008(06)

    标签:;  ;  ;  ;  ;  ;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储层流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