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固体粉末渗铬机理的研究

低温固体粉末渗铬机理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对低温固体粉末渗铬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并在20和45钢表面上取得了渗铬层。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检测方法研究了渗铬层的形貌、微观成分、相结构等,讨论了渗铬层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在580-650℃下保温3-5h,可以在20钢、45钢表面得到厚约2-8μm致密的渗铬层,所得渗层质量与基体碳含量、预处理条件、保温时间等参数相关。随保温时间延长,所得渗层厚度增加、致密性和均匀性提高;试样经过淬火处理,所得渗层厚度、致密性和均匀性与退火态试样比较均有所提高;渗铬过程中滚筒需进行转动,以保证活性铬原子供应和渗层均匀,但转速需进行控制,否则易造成渗层疏松、孔洞;粗糙试样表面的渗层厚度大于光滑试样。试样渗铬层与基体间的贫碳薄层所发生的再结晶,是由渗铬层的应力引起的,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基体和渗层的应力作用,增加了基体和渗层的结合强度。通过理论计算,证实在低温固体粉末渗铬过程中,空位机制对原子的扩散、渗层的形成和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淬火试样脱碳层实际厚度与计算值在数量级上相符,约十几至几十微米,同时又由于空位扩散机制的影响,增加了脱碳量,使脱碳层厚度大于计算数值。经X射线衍射检测和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实验参数相同时,形成的渗层因试样预处理条件的不同而异:退火态试样所得渗层的主要相结构为α-(Cr, Fe),Fe-Cr, Fe3C,没有发现碳化铬;淬火态试样所得渗层的主要相成分为a-(Cr,Fe),Cr7C3,(Fe,Cr)3C;渗层中铬含量与基体碳含量有关,45钢渗层中铬含量明显高于20钢。在低温固体粉末渗铬过程中,碳由基体向渗层的扩散为上坡扩散,在渗层中的扩散则因试样而异:在退火态钢的渗层中,中间区域的碳含量最高,两侧含量递减,成分曲线为左右对称的抛物线。渗层中Fe3C的形成降低了碳的化学势,提供了碳上坡扩散的驱动力;对淬火态的试样,由于淬火产生了大量缺陷,大大提高了碳在基体内的扩散速度,为表面碳化铬的形成提供了足够的碳。之后随着渗层的增厚,各种原子在渗层中的扩散越来越困难,最终形成了由渗层表面向基体递减的分布状态。通过本文的研究,证明低温固体粉末渗铬法是可行的。在中低碳钢可以实验成功,说明对其他种类的钢同样也可以应用。本实验工艺温度低、时间短,较其他工艺大大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工件的变形。同时,也为其他低温渗金属的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意义
  • 1.2 表面渗铬的方法
  • 1.2.1 高温固体粉末渗铬法
  • 1.2.2 气体渗铬法
  • 1.2.3 辉光离子渗铬法
  • 1.2.4 盐浴渗铬法
  • 1.2.5 高频脉冲加热渗铬
  • 1.3 表面渗铬的应用
  • 1.3.1 提高硬度
  • 1.3.2 提高耐磨性能
  • 1.3.3 提高抗蚀性能
  • 1.3.4 提高热硬性
  • 1.3.5 提高抗高温氧化性
  • 1.3.6 提高力学性能
  • 2腐蚀性能'>1.3.7 提高耐CO2腐蚀性能
  • 1.4 渗铬的研究现状
  • 1.4.1 盐浴渗铬
  • 1.4.2 离子辉光渗铬
  • 1.4.3 固体粉末渗铬
  • 1.4.4 复合渗铬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工艺、原理及设备
  • 2.1 实验材料的选择及预处理
  • 2.2 表面渗铬的原理及工艺
  • 2.2.1 表面渗铬的原理
  • 2.2.2 表面渗铬的影响因素
  • 2.3 低温粉末固体渗铬的工艺
  • 2.4 实验设备及分析测试方法
  • 2.4.1 箱式加热炉
  • 2.4.2 金相显微分析
  • 2.4.3 X射线衍射分析
  • 2.4.4 热场发射扫描电镜
  • 2.4.5 机械能助渗炉
  • 第三章 低温固体粉末渗铬层的组织形貌
  • 3.1 低温固体粉末渗铬后的金相组织
  • 3.1.1 20钢低温固体粉末渗铬后的金相组织
  • 3.1.2 45钢低温固体粉末渗铬后的金相组织
  • 3.1.3 分析讨论
  • 3.2 低温固体粉末渗铬层的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
  • 3.2.1 退火态20钢
  • 3.2.2 淬火态20钢
  • 3.2.3 退火态45钢
  • 3.2.4 淬火态45钢
  • 3.2.5 分析讨论
  • 第四章 低温固体粉末渗铬层的X射线衍射分析
  • 4.1 退火态20钢低温固体粉末渗铬层的X射线衍射分析
  • 4.2 淬火态20钢低温固体粉末渗铬层的X射线衍射分析
  • 4.3 退火态45钢低温固体粉末渗铬层的X射线衍射分析
  • 4.4 淬火态45钢低温固体粉末渗铬层的X射线衍射分析
  • 4.5 分析讨论
  • 第五章 低温固体粉末渗铬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 5.1 低温固体粉末渗铬的热力学
  • 5.2 低温固体粉末渗铬的动力学
  • 5.2.1 碳的扩散
  • 5.2.2 金属原子的扩散
  • 5.2.3 空位的扩散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温度对低温双辉等离子渗铬的影响[J]. 热处理 2017(02)
    • [2].典型模具钢热渗铬之研究比较[J]. 铸造技术 2016(08)
    • [3].Al_2O_3和Y_2O_3改性的低温渗铬涂层的循环氧化和热腐蚀性能(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3(10)
    • [4].高频感应加热膏剂法制备渗铬层的组织与性能[J]. 机械工程材料 2012(06)
    • [5].施加直流电场的快速粉末渗铬工艺[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1(02)
    • [6].低温渗铬层耐磨性和附着性的研究[J]. 热加工工艺 2008(20)
    • [7].双辉低温(560℃)等离子渗铬的工艺研究[J]. 材料导报 2008(03)
    • [8].旋耕刀用65Mn钢表面渗铬工艺优化及其耐磨性研究[J]. 农机化研究 2012(10)
    • [9].40Cr表面双辉低温等离子渗铬后的结构与耐蚀性能[J]. 材料保护 2010(05)
    • [10].脉冲单电源等离子表面渗铬层组织分析[J]. 热加工工艺 2010(24)
    • [11].20钢低温盐浴渗铬工艺及性能研究[J]. 热加工工艺 2009(14)
    • [12].3Cr13不锈钢低温双辉等离子渗铬[J]. 金属热处理 2009(12)
    • [13].铜基镀镍料浆包渗铬层组织和性能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04)
    • [14].双辉等离子渗铬与高碳钢淬火的耐磨性比较[J]. 表面技术 2017(04)
    • [15].不同的预处理对3Cr2W8V钢低温盐浴渗铬的影响[J]. 新技术新工艺 2010(09)
    • [16].交流电场对粉末法渗铬的影响特性研究[J]. 热加工工艺 2013(22)
    • [17].填充剂对低温渗铬涂层氧化性能的影响(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4(06)
    • [18].45钢低温双辉等离子渗铬硬化的研究[J]. 材料保护 2009(02)
    • [19].碳含量及合金元素对低温盐浴渗铬层的影响[J]. 铸造技术 2012(06)
    • [20].1Cr11MoNiW1VNbN钢盐浴渗铬性能研究[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2(02)
    • [21].Q235钢离子渗铬及渗氮复合处理的耐磨性[J]. 金属热处理 2010(07)
    • [22].Q195钢表面等离子渗铬及耐蚀性研究[J].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03)
    • [23].刻蚀对高碳马氏体不锈钢表面等离子渗铬层结合强度的影响[J]. 表面技术 2019(01)
    • [24].ASP2030气体渗铬层的制备及性能[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25].硼砂盐浴渗铬工艺与性能的研究[J].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08(02)
    • [26].Cr12MoV冷作模具钢渗铬层界面能谱分析[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7].SKD11钢的气体热渗铬工艺和性能[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5(02)
    • [28].盐浴渗铬工艺在模具上的应用[J]. 模具工业 2012(05)
    • [29].H13钢550℃复合渗铬工艺研究[J]. 热加工工艺 2008(04)
    • [30].Ti6Al4V表面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铬及渗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J]. 材料保护 2011(08)

    标签:;  ;  ;  ;  

    低温固体粉末渗铬机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