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以李市村为例

常熟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以李市村为例

论文摘要

江南地区自古就是经济文化发达之地,江南水乡更是闻名遐迩。常熟地区地处江南,分布着大量的村落,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村落空间形态。本文将以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过程的记录和尝试性探究为出发点,对常熟地区富有典型意义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位于常熟地区的古里镇李市村作为研究载体,以李市村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作为研究对象,较为详细的阐述村落空间形态“生”、“长”、“变”的演变过程,试图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性的内容,为李市村、常熟地区乃至整个江南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再生提出初步建议。第一部分为论文的绪论部分,即第一章。简要介绍我国村落发展现状,概括性阐述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以及方法等相关内容,介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动态。通过这一部分明确论文的整体研究思路与内容。第二部分为基础资料部分,即第二章。主要分析研究对象选择的原则与要求,在此基础上选择李市村作为全文的研究载体,并通过收集与分析李市村的地理区位、历史渊源及变迁、人文背景等方面的内容来初步阐述李市村的基本概况。第三部分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即第三、四、五、六章。分别对李市村村落空间的“生”、“长”、“变”过程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将来的“再生”提出设想与建议。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查阅以及综合分析,认为李市村村落空间形态在宗族制度与社会等级制度下,经过“求心”、“分级”、“分区”以及“符号化”等一系列构思形成整体空间布局骨架,并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博弈、相妥协,最后完成“生”之过程;在“长”之阶段,村落空间按照基本的空间布局骨架自我成长与完善,以李姓家族为中心、以水系走势与街巷布局为骨架、以家族区域为分区,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空间形态;而到了“变”之阶段,李市村受到经济发展与外界文化的影响,其村落空间形态发生着变异,传统风貌的原真性遭到破坏,地域特色逐渐减弱,亟待有效的保护;通过有效合理的先期规划与延续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来有效保护李市村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并实现在新时代下的“再生”。第四部分为结论部分,即第七章。尝试总结李市村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的规律与动力机制,分析影响李市村村落空间形态变迁的内、外因素;针对常熟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出初步的建议,强调保留与发展村落自身“基因”的重要性,并建议进行必要的村落普查与研究。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村落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1.3.1 国内村落研究
  • 1.3.2 国外村落研究
  •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框架图
  • 第二章 研究对象的选择及其概况
  • 2.1 选择研究对象的依据与原则
  • 2.1.1 所选择的村落应该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即传统性
  • 2.1.2 所选择的村落应该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演变而又一脉相承,即传承性
  • 2.1.3 所选择的村落应该具有较为完整的整体空间形态,即完整性
  • 2.1.4 所选择的村落在发展中应以自身的自然发展为主,受外界影响有限,即独立性
  • 2.1.5 所选择的村落应该是“活”的,是“入世”的,即社会性
  • 2.2 选定的研究对象——李市村的概况
  • 2.2.1 李市村的地理区位
  • 2.2.2 李市村的历史渊源及变迁
  • 2.2.3 李市村的人文背景
  • 2.3 小结
  • 第三章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之“生”——李市村落空间形态的生成
  • 3.1 村落选址构思
  • 3.1.1 村落选址的要求
  • 3.1.2 风水理论对传统村落选址的影响
  • 3.2 李市村村落选址
  • 3.2.1 李市村村址与水的关系
  • 3.2.2 李市村村址与周围地形地势的关系
  • 3.2.3 李市村村址与田的关系
  • 3.3 李市村村落空间形态的生成
  • 3.3.1 李市村空间平面图式的生成
  • 3.3.2 李市村空间秩序与中心生成
  • 3.3.3 李市村区域与领域的生成
  • 3.3.4 李市村空间、建筑符号的生成
  • 3.4 李市村村落空间生成的特点
  • 3.4.1 由水系流向所决定的平面图式结构化
  • 3.4.2 以李姓家族居住及活动空间为主的单极核心化
  • 3.4.3 以其余各家族居住及活动空间为辅的多极区域化
  • 3.4.4 家族性区域内部空间的内聚化
  • 3.5 小结
  • 3.5.1 影响李市村村落空间形态之“生”的因素
  • 第四章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之“长”——李市村落空间形态的成长与完善
  • 4.1 李市村村落整体空间形态的成长与完善
  • 4.1.1 村落整体空间形态的构成和形式
  • 4.1.2 水网走势
  • 4.1.3 街巷布局
  • 4.1.4 区域排列
  • 4.1.5 领域划分
  • 4.1.6 节点分布
  • 4.2 李市村村落公共空间及邻里空间形态的成长与完善
  • 4.2.1 水系空间
  • 4.2.2 街巷空间
  • 4.2.3 邻里公共空间
  • 4.2.4 节点空间
  • 4.3 李市村建筑与院落空间形态的成长与完善
  • 4.3.1 建筑单元的组合成长
  • 4.3.2 建筑组团的组合成长
  • 4.3.3 建筑院落空间与水系空间
  • 4.4 李市村村落空间形态成长的特征
  • 4.4.1 村落空间核心的成长特征----单核心强化
  • 4.4.2 村落空间网格的成长特征----无序与有序
  • 4.4.3 建筑与院落空间的成长特征----“遗传”与“克隆”
  • 4.4.4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博弈与组合
  • 4.5 小结
  • 第五章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之“变”-------李市村落空间形态的现代变迁
  • 5.1 李市整体村落空间形态的现代变迁
  • 5.2 李市村村落公共及邻里空间形态的现代变迁
  • 5.2.1 水系空间的现代变迁
  • 5.2.2 街巷空间的现代变迁
  • 5.2.3 公共节点空间的变化
  • 5.3 小结
  • 第六章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之“再生”-------李市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与再生
  • 6.1 李市村村落空间形态保护与再生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6.2 李市村村落空间形态保护与再生的主要内容
  • 6.2.1 李市村整体空间形态的保护与再生
  • 6.2.2 李市村公共及邻里空间形态的保护与再生
  • 6.2.3 李市村建筑与院落空间形态的保护与再生
  • 6.3 李市村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保护与再生的可行性方案探讨
  • 6.3.1 现状与措施探讨
  • 6.3.2 可行性方案探讨
  • 第七章 结论
  • 7.1 演变特点与规律
  • 7.2 建设发展建议
  • 7.3 论文未尽内容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湖南省域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9(06)
    • [2].传统村落文化生态保护性发展思考——基于海南岛屿传统村落视域的问题探微[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3].问题导向的城郊传统村落活化设计探析[J]. 装饰 2019(11)
    • [4].乡村振兴背景下永州传统村落绿色发展探索[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10)
    • [5].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践探索——以马关县梁子上村为例[J]. 城市建筑 2019(25)
    • [6].西安市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典型类型研究[J]. 城市建筑 2019(26)
    • [7].文化视角下的丽水传统村落与乡土记忆论析[J]. 丽水学院学报 2019(06)
    • [8].资水流域传统村落发展困境与景观重构研究[J]. 城市建筑 2019(23)
    • [9].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实施效果与问题研究[J]. 山西建筑 2019(22)
    • [10].景观基因视角下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土坑村为例[J]. 南方园艺 2019(06)
    • [11].传统村落保护设计中景观资源的评价及态势分析法的运用[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25)
    • [12].盐城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结构评价与保护[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36)
    • [13].传统村落中景观基因的价值与保护[J]. 中国名城 2020(01)
    • [14].黑龙江省传统村落乡村景观调研报告[J]. 绿色科技 2019(23)
    • [15].以河南省愚公村为例谈旅游发展型传统村落形态变化[J]. 山西建筑 2020(02)
    • [16].四川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南方农村 2019(06)
    • [17].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研究评述与展望[J]. 小城镇建设 2019(12)
    • [18].基于类型划分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体系初探——以黄山市传统村落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19(12)
    • [19].产业内生发展动力下传统村落复兴路径研究——以铜陵市龙潭肖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19(12)
    • [20].陕南地区村落景观提升设计研究[J]. 大众文艺 2020(02)
    • [21].《村落》[J]. 皖西学院学报 2019(06)
    • [22].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及展望[J]. 贵州民族研究 2019(12)
    • [23].行政村合并之后村落共同体的可重塑性[J]. 区域治理 2019(37)
    • [24].我国传统村落公益诉讼保护制度构建初探[J]. 法制与社会 2020(02)
    • [25].完善传统村落保护性发展的机制[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02)
    • [26].徽州传统村落建设生态博物馆的构想[J]. 池州学院学报 2019(06)
    • [27].京西传统村落空间布局中的水适应性研究[J]. 安徽建筑 2020(01)
    • [28].传统村落多维价值评价及实证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9].武陵山片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0].传统村落“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创新研究——以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龙潭村为例[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标签:;  ;  ;  ;  

    常熟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以李市村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