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当代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弗洛姆的人性理论。全文在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论争的语境下,以文本与历时性、共时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弗洛姆散见于不同专著中关于人性的思想进行了挖掘、清理;依照弗洛姆“人是一个整体”的思想,重新为弗洛姆人性理论确定了内涵与外延,并在弗洛姆人性理论思想背景下展开了以弗洛姆人性理论三个组成部分即关于人性的基础理论、性格结构理论与社会理论及其价值取向为核心的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彰显并肯定了弗洛姆人性理论超越导致现实人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虚无的先验形而上学人性观和相对主义人性观的理论高度与理论个性;彰显并肯定弗洛姆人性理论对现代社会独特的批判向度,彰显并肯定了弗洛姆人性理论对以促进人的幸福与发展为宗旨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价值坚守。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绪论一、研究语境二、研究目的三、研究途径第一章 弗洛姆人性理论的思想背景第一节 家族的传统与时代的背景1. 家族的传统:超越孤独与对和平的渴望2. 时代的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第二节 “公开的权威”与“匿名的权威”:两个对立生活世界的影响1. 求学与学术研究经历2. 两种极端对立的价值观第三节 弗洛姆人性理论的学理渊源1. 犹太教的先知2. 卡尔·马克思3. 弗洛伊德4. 巴赫芬5. 佛教、禅宗思想第二章 人性:“人在社会中生存的规律”——弗洛姆关于人性的基础理论第一节 超越两极对立的人性观1. 绝对主义的先验形而上学人性观2. 相对主义的人性观3. 弗洛姆对两种极端人性观的超越第二节 人性就是人的存在的矛盾性1. 人的原初的生存处境2. 无法解决的生存矛盾3. 可以消除的历史矛盾第三节 人性的矛盾性与人性需要1. 关联的需要——相关性与自恋性2. 超越的需要——创造力与破坏力3. 寻根的需要——友爱与乱伦4. 身份感的需要——个体和群体的一致性5. 方向感和献身的需要——理性与非理性第四节 人性的矛盾性与人的价值1. 创造力2. 理性3. 爱第三章 人性的现实形态与生产性性格的憧憬——弗洛姆人的性格结构理论第一节 性格结构:人的本能的替代与满足需要的形式1. 性格是一个动力学概念:需求动力的内在化2. 性格的基础:人与世界的关系3. 性格的功能:行动、思想与适应社会的基础第二节 性格类型与社会性格1. 理论上的“理想类型”2. 现实中的混合性性格倾向第三节 生产性性格倾向:理想人格1. 生产性性格倾向的人:生产性2. 生产性性格倾向的人:爱与理性3. 社会性格:“黏合剂”与“炸药”双重作用第四章 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人性第一节 病态社会人的丧失——弗洛姆对现代社会的批判1. 19 世纪资本主义的问题:竞争、剥削和分配不公2. 20 世纪的变化:物质繁荣、政治自由、精神病态3. 现代社会的特征:数量化与抽象化4. 现代社会的中轴原则:组织原则与效率原则5. 病态社会中人的异化:战争状态与机器人状态第二节 病态社会的“诊断”与治疗: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1. 极权主义的方案:偶像崇拜2. 超级资本主义的方案:刺激性管理与分享利润3. 社会主义的方案:对极权主义与超级资本主义方案的超越第三节 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健全的社会1. 健全社会的标准2. 健全社会的特征第四节 通向健全社会的道路:实现社会整体变革1. 经济变革:生产民主与分享工作2. 政治变革:建立参与的民主制度3. 文化变革:自由的完整的人第五章 弗洛姆人性理论与马克思关于人性的思想第一节 弗洛姆人性理论丰富与扩展了马克思人的类本质思想1. 马克思人的类本质与劳动的关系思想2. 弗洛姆人性理论中人的创造潜能思想第二节 弗洛姆人性理论丰富与扩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人的解放思想1.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人的解放思想2. 弗洛姆人性理论中的社会批判与新社会构想结语参考文献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博士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论文摘要Abstract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弗洛姆论文; 人性论文; 人性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