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受体(CEAR)在消化器官主要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肿瘤学意义。方法:以健康雄性BALB/c小鼠20只为研究对象,以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食管、胃、小肠、结肠、胰、肝等器官组织中的CEAR表达情况,并以酶消化和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提取分离肝脏Kupffer细胞,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CEAR表达情况。结果:(1)CEAR在消化管黏膜上皮的胞质和胞核均有表达,表达强度在食管黏膜上皮为弱阳性,在胃、小肠黏膜上皮为中等程度阳性,在结肠黏膜上皮为强阳性,以结肠绒毛上皮及腺体开口处黏膜上皮为最强;在食管、胃、小肠、结肠平滑肌中为中等稍弱强度的阳性表达,位置主要在胞质;而黏膜下层纤维组织及外膜未见明显表达。与临床上消化管肿瘤CEA阳性率:结肠癌>胃癌>食管癌的规律一致。(2)CEAR在胰腺胰岛中几乎所有细胞呈中等强度阳性表达,位置在胞核和胞质;而在胰腺外分泌部的腺泡、闰管、外膜均未见明显表达。与临床上胰腺内分泌细胞瘤CEA阳性率远高于胰腺癌的临床现象一致。(3)CEAR在肝脏中主要在肝细胞和Kupffer细胞的胞质呈中等强度的阳性表达,而血窦内皮及肝脏外膜未见明显表达。与原发性肝癌CEA阳性率较结肠癌低、结肠癌癌易发生肝转移的临床现象一致。(4)CEAR在全部阳性细胞中表达位置(P<0.01)和表达强度(P<0.01)均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广泛而差异化的表达为CEA/CEAR途径对不同细胞进行普遍的差异化功能调控提供了条件。结论:CEAR在消化器官主要组织细胞的表达具有广泛而差异化的特点,与消化器官CEA阳性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尤其对结肠癌肝转移可能有重要作用,内在机制有待研究。目的:构建稳定表达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株。方法:以重组CEACAM5-eGFP-cDNA慢病毒和重组eGFPcDNA慢病毒分别转染鼠结肠癌CT26细胞,抗生素筛选2w,以有限稀释法获得CEA阳性细胞单克隆,体外培养至第7代和第14代进行鉴定。以野生型CT26细胞为对照,用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CEACAM5表达位置,用RT-PCR法对CEACAM5 mRNA表达进行鉴定,用western blot法对CEACAM5蛋白表达进行鉴定,用ELISA法检测CEACAM5蛋白产量。以第14代CT26CEA细胞及第12代CT26细胞分别建立BALB/c鼠皮下种植瘤模型,体内传代至第5代,用活体荧光成像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瘤体CEACAM5表达进行鉴定,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CEACAM5蛋白浓度。结果:(1)获得有明亮绿色荧光的单克隆CT26CEA细胞株及荧光对照CT26GFP细胞株。(2)第7代、第14代CT26CEA细胞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内融合蛋白发出的明亮绿色荧光,而CT26细胞未见荧光。(3)第7代、第14代CT26CEA细胞免疫化学检测呈阳性,位置在细胞质,呈黄色或浅棕色,而CT26细胞免疫化学检测呈阴性(。4)第7代、第14代CT26CEA细胞总RNA中均检测到CEACAM5 mRNA表达,而CT26细胞则未检测到CEACAM5 mRNA表达。(5)在第7代、第14代CT26CEA细胞裂解液中可检测到CEACAM5蛋白表达,而CT26细胞则未检测到CEACAM5蛋白表达。(6)第7代、第14代CT26CEA细胞体外培养24h CEA产量分为265±71ng/106cell和,213±66ng/106ce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两株细胞皮下注射法均可使小鼠致瘤,14d成瘤率为100%(n=8)。经体内传代至第5代,致瘤率均为100%(n=8)。所有CEACT26皮下瘤可在蓝色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免疫组化检测CEA均呈阳性,表达位置主要在细胞质,而CT26皮下瘤未见无荧光,免疫组化染色呈阴性。CEACT26细胞株建立的第1代荷瘤小鼠14d血清CEA浓度与第5代荷瘤小鼠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CT26细胞株荷瘤小鼠(P<0.01)。结论:成功构建小鼠结肠癌CT26CEA细胞株,能够在体外培养及小鼠体内稳定表达CEA,为研究CEA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对小鼠体内结肠癌进展的影响提供了便利研究工具。目的:研究内生性癌胚抗原对体外培养环境下结肠癌细胞粘附、迁移、侵袭、增殖、凋亡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对小鼠体内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以野生型CT26细胞株、前期构建的稳定表达CEA的CT26CEA细胞株和仅表达荧光蛋白的CT26GFP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用MTT法检测细胞粘附能力,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计算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进一步建立BALB/c小鼠皮下种植瘤模型,比较14d致瘤率和瘤体质量,以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皮下种植瘤细胞凋亡情况,并用脾脏注射法建立BALB/c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比较肝转移发生率及转移灶个数。结果:(1)CT26CEA细胞株与CT26GFP细胞株相比,黏附能力提高14.7%(P<0.01),迁移能力提高21.8%(P<0.01),侵袭能力提高39.5%(P<0.01),而CT26GPF细胞株与CT26细胞株相比,粘附、迁移及侵袭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三株细胞周期分布、增殖指数、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三株细胞体外生长曲线及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三株细胞皮下种植瘤14d成瘤率均为100%,但CT26CEA细胞株与CT26GPF细胞株相比,成瘤更早(P<0.05),瘤体质量更大(P<0.01);三株癌细胞瘤体内凋亡指数均小于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三株细胞脾脏种植瘤模型肝转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CT26CEA细胞株与CT26GPF细胞株相比,肝转移灶个数显著增多(P<0.01)。结论:内生性癌胚抗原可以促进小鼠结肠癌的生长和肝转移,可以增强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但对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调控、群体增殖、凋亡无直接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腹腔镜手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结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对比[J]. 中国现代医生 2019(34)
- [2].结肠癌造口患者照护者负担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01)
- [3].热奄包促进结肠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16)
- [4].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肠癌的临床评价[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17)
- [5].肠道菌群与结肠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关系研究进展[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0(20)
- [6].刘松江教授治疗结肠癌经验浅谈[J]. 现代肿瘤医学 2019(03)
- [7].多层CT在结肠癌定位与定性诊断应用中的进展[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10)
- [8].脂质在肥胖介导的结肠癌风险中的作用[J]. 名医 2019(04)
- [9].结肠癌药物预防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化工研究 2019(06)
- [10].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评价[J]. 心理月刊 2019(10)
- [11].红肉和加工肉类会增加结肠癌的风险[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9(22)
- [12].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对结肠癌的临床疗效[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56)
- [13].阑尾切除与结肠癌发生相关性研究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32)
- [14].结肠癌并发梗阻的外科治疗[J]. 名医 2019(08)
- [15].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33)
- [16].结肠癌应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06)
- [17].结肠癌术后11年肺转移1例报道[J]. 重庆医学 2018(04)
- [18].低龄结肠癌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01)
- [19].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11)
- [20].探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对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08)
- [21].64排螺旋CT诊断结肠癌的价值研究[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11)
- [22].西班牙:着手研究香蕉对抑制结肠癌的作用[J]. 中国果业信息 2017(01)
- [23].中医药辅助治疗结肠癌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师 2018(09)
- [24].结肠癌肿瘤干细胞相关因子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03)
- [25].多发性原发结肠癌的诊断[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08)
- [26].5个健康习惯降低结肠癌风险[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07)
- [27].女性围绝经期健康大讲堂(之三十四) 女性更年期常见病之十——结肠癌[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11)
- [28].结肠癌早期常见的症状,你真的了解吗?[J]. 保健文汇 2019(10)
- [29].结肠癌——伸向年轻人的魔爪[J]. 幸福家庭 2020(06)
- [30].结肠癌术后必须化疗吗[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0(05)
标签:消化系统论文; 癌胚抗原受体论文; 免疫组化论文; 动物实验论文; 结肠肿瘤论文; 细胞论文; 癌胚抗原论文; 模型论文; 小鼠论文; 结直肠肿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