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上的傣族文明 ——云南德宏小乘佛教社会考察研究

贝叶上的傣族文明 ——云南德宏小乘佛教社会考察研究

论文摘要

佛教是一个复杂的信仰体系,同时也是一个涵摄社会伦理、人生哲学等理论的庞大思想体系。其以哲学思辨色彩浓厚、智信特征明显而著称于世。佛家以明辨善恶、勘破正邪、珍惜人生、热爱生命、广行慈悲、泽被生灵为其所大力宣扬的主要内容。佛教还竭力主张开发人类潜在的无上智慧,摒弃人类思想中丑陋、污秽的成分,并运用“如实知见”的智慧去观照世间一切,凭慈悲心与乐拔苦,靠行八正道严以律己。 人类社会的发展涉及物质生活、社会制度以及思想观念等诸多层面,在“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当前的信仰危机、道德堕落、犯罪率居高不下等社会现象,已敲响了人文精神严重失落的警钟。这为蕴涵宇宙整体观念、追求生命超越思想的人文精神之佛教哲学,提供了陶冶道德情操、调适人的心灵、促使社会和谐的发展空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也是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一方面,佛教学者从大量经典文献中精炼、筛选出佛教思想的精髓,确定出适应国情的教义理论、礼仪制度和修持方法;另一方面,使之与固有的文化相融合,并深入中国民众的实际生活当中。具体说,佛教日益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本土佛教,从而表现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特殊精神面貌和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特征。就云南傣族的小乘佛教来说,除其内容保持了大量原始佛教遗风(其大部分思想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经典遗存)之外,还与当地文化碰撞、融合,形成浓郁乡土气息的傣族佛教。宋立道教授说:“对于南亚和东南亚各国来说,佛教最初都是异质的外来文化。尽管人们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南传佛教简介
  • 1.1.1 南传佛教
  • 1.1.2 南传佛教经典
  • 1.1.3 云南小乘佛教情况
  • 1.2 主题诠释
  • 1.2.1 贝叶经简介
  • 1.2.2 贝叶经综述
  • 1.2.3 《贝叶上的傣族文明》解题
  • 1.3 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与《巴利三藏》简介
  • 1.3.1 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
  • 1.3.2 Tipitaka南传大藏经——巴利大藏经(ThePaliCanon)
  • 1.3.3 《汉译南传大藏经》简介
  • 1.4 南传佛教的研究情况
  • 1.4.1 南传佛教的研究状况
  • 1.4.2 南传佛教文化专著
  • 1.4.3 民族文化专著
  • 1.4.4 涉及南传佛教文化的论文
  • 1.5 研究的基础、意图、范围、内容及其方法
  • 1.5.1 研究基础
  • 1.5.2 研究意图
  • 1.5.3 研究范围
  • 1.5.4 研究内容
  • 1.5.5 研究方法
  • 1.5.6 本文研究动机与特色
  • 2 云南德宏
  • 2.1 地理历史
  • 2.1.1 地理
  • 2.1.2 历史
  • 2.1.3 社会
  • 2.1.4 民族
  • 2.1.5 宗教
  • 2.2 傣族社会文化
  • 2.2.1 生活习俗
  • 2.2.2 文学艺术
  • 2.3 原始文化
  • 2.3.1 巫术
  • 2.3.2 自然崇拜
  • 2.3.3 祖先崇拜
  • 2.3.4 原始文化概述
  • 3.南传佛教入滇
  • 3.1 上座部佛教南传
  • 3.1.1 上座部佛教进入东南亚地区
  • 3.1.2 南传佛教进入中国傣族地区的几种认识
  • 3.1.3 南传佛教进入德宏
  • 3.2 德宏傣族信奉佛教
  • 3.2.1 统治者迎佛
  • 3.2.2 封建领主与佛教
  • 3.2.3 南传佛教与傣族传统文化的碰撞
  • 4 傣族南传佛教
  • 4.1 德宏南传上座部佛教
  • 4.1.1 傣族佛教情况
  • 4.1.2 德宏上座部佛教教派
  • 4.1.3 南传佛教管理
  • 4.1.4 南传上座部佛教现状
  • 4.2 南传佛教寺院经济
  • 4.2.1 德宏上座部佛教寺院经济
  • 4.2.2 云南上座部佛教经济
  • 5 傣族社会习俗
  • 5.1 半僧半俗的社会
  • 5.1.1 僧侣晋升
  • 5.1.2 居士晋升
  • 5.1.3 “来浩”——沙弥尼
  • 5.2 傣族社会生活
  • 5.2.1 德宏傣族佛教人生
  • 5.2.2 出生
  • 5.2.3 傣族取名
  • 5.2.4 傣族奘房教育
  • 5.3 献坟不如献佛
  • 5.4 葬礼仪式
  • 5.4.1 信众葬仪
  • 5.4.2 僧侣葬仪
  • 5.4.3 抄献经书
  • 5.5 佛教信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 5.5.1 上座部佛教不忘“关照”社会生产
  • 5.5.2 上座部佛教信仰是廉价“消费”
  • 5.5.3 上座部佛教促进傣族对外交往的发展
  • 6 傣族节庆礼仪
  • 6.1 节日仪式的研究
  • 6.1.1 西方对“声日、仪式”的研究
  • 6.1.2 节日仪式情况
  • 6.1.3 傣族节庆
  • 6.2 傣族节庆概况
  • 6.2.1 傣族佛事概述
  • 6.2.2 傣族节日情况例举
  • 6.3 云南傣族节庆仪式
  • 6.3.1 傣族节日综述
  • 6.3.2 傣族节庆仪式分析
  • 6.3.3 傣族节庆礼仪的变迁
  • 6.4 傣族节庆礼仪与佛教信仰关系研究
  • 6.4.1 从“祭奄”、“赶花街”和“泼水节”中分析研究
  • 6.4.2 节日礼仪的社会功能
  • 7 傣族道德、法律
  • 7.1 傣族伦理道德思想的形成概述
  • 7.1.1 原始文化中的各种禁忌成为了傣族法律道德的雏形
  • 7.1.2 理性的佛教思想促使傣族封建伦理道德趋于文明化
  • 7.2 原始佛教中集体、道德、伦理思想
  • 7.2.1 教导所需要的思想内容
  • 7.2.2 教导之法
  • 7.2.3 教的互动关系
  • 7.3 佛教中近似世俗“法律”的思想
  • 7.3.1 原始佛教的“梵罚”
  • 7.3.2 原始佛教“梵罚”思想分析
  • 7.4 傣族封建法律思想与上座部佛教的关系
  • 7.4.1 傣族封建法律融合上座部佛教的若干思想
  • 7.4.2 傣族封建法律的文明化程度高
  • 8.傣族文字、文学
  • 8.1 傣族文字
  • 8.1.1 佛教传播者为傣族设计和创造了文字
  • 8.1.2 傣文字的创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明
  • 8.2 佛教传入后的傣族文学
  • 8.2.1 《召树屯》的故事源于佛经《班雅萨》
  • 8.2.2 《维森达腊本生》原为佛经故事
  • 8.2.3 源于佛经故事的《宾吉宾列》是社会伦理道德的折射
  • 8.2.4 《大隧道本生》成为傣族“智者故事集”
  • 8.2.5 傣族的《兰嘎西贺》原为印度的《罗摩衍那》
  • 8.2.6 蕴涵丰富“哲学、历法”等科学知识的《巴塔麻嘎捧尚罗》
  • 8.2.7 《阿銮故事》是佛教“轮回”的缩影
  • 8.3 傣族文学与佛教的关系
  • 9.傣族审美艺术
  • 9.1 德宏上座部佛教的相关艺术
  • 9.1.1 上座部佛教造像艺术
  • 9.1.2 佛寺陈设布置艺术
  • 9.1.3 佛教经画艺术
  • 9.1.4 传说中的佛迹
  • 9.2 小乘佛教寺塔建筑
  • 9.3 傣族佛寺壁画中的文身
  • 9.3.1 傣族佛寺壁画中文身的表现手法及其目的
  • 9.3.2 文身传统的起源及其社会意义
  • 9.3.3 文身文化的社会意义
  • 9.4 傣族审美艺术离不开佛教
  • 10.傣族科技文化
  • 10.1 傣族医药
  • 10.1.1 古印度哲学催熟傣医
  • 10.1.2 科学的傣医
  • 10.2 傣族天文历法
  • 10.2.1 印度天文历法
  • 10.2.2 科学的傣族天文历法
  • 11.结语
  • 11.1 小乘佛教“化傣族”
  • 11.2 小乘佛教“傣族化”
  • 11.2.1 自我调适的佛法与王法取得一致
  • 11.2.2 德宏小乘佛教经历“本地化”的过程
  • 11.2.3 小乘佛教的发展得益于德宏地区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
  • 11.2.4 德宏小乘佛教为“南亚化”和“中原化”的综合体
  • 11.3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文明
  • 11.3.1 佛教文化促进了傣族社会的进步
  • 11.3.2 南传佛教加强了傣族与外界的联系
  • 11.3.3 傣族佛教的社会意义
  • 11.3.4 “贝叶文化”与“傣族文明”
  • 主要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成果简介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南传大藏经相应部《女人相应》思想主题的价值及其新译[J]. 法音 2017(05)
    • [2].试析佛陀的“中道”财富观——以《南传大藏经》为中心[J]. 普陀学刊 2020(01)
    • [3].南传佛教的“新人文”视域[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4(09)
    • [4].云南上座部佛教寺院植物文化研究[J]. 法音 2019(07)

    标签:;  ;  ;  ;  ;  ;  

    贝叶上的傣族文明 ——云南德宏小乘佛教社会考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