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藻类论文-杜玉春,马兴冠

固定化藻类论文-杜玉春,马兴冠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定化藻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固定化小球藻,香根草,浮床,脱氮除磷

固定化藻类论文文献综述

杜玉春,马兴冠[1](2019)在《固定化藻类-香根草浮床体系脱氮除磷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香根草作为浮床植物,与固定化小球藻共同构建固定化藻类-香根草浮床体体系。探究该浮床体系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对氨氮的去除率高低表现为:7d内固定化小球藻—香根草组合对氨氮的去除率为95%,对磷的去除率为87.5%,。(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04期)

张毅然[2](2018)在《海洋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藻类材料固定化菌剂的研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溢油污染事件频发,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沿岸人们的生存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生物修复具有环保、高效、低成本等众多优点,被认为是处理海洋石油污染最有开发前景的方案。石油降解菌的获取是进行溢油生物修复的前提,而微生物固定化技术是解决海洋溢油污染生物修复所应对的复杂环境的技术基础。以北戴河滨海湿地5份根际土壤样品为研究材料,获得22株石油降解菌,有8株具有产表面活性剂的能力。在25℃、降解21d的条件下对石油的降解率提高了7%~28%,其中菌株qhd2B降解效果最好。22株菌中,8株菌属于放线菌门,13株菌属于变形菌门,有1株为拟杆菌门。5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对菌株大部分烷烃和多环芳烃都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其中,菌株qhd2B对烷烃和芳烃的总降解率分别为79.9%和76.7%,是一株优良的石油降解菌。对海带渣和浒苔渣这两种藻类材料进行固定化载体材料的筛选。通过吸附法固定Bacillus sp.E3,以制备固定化菌剂。结果表明,浒苔渣与海带渣的保油率分别为81%和201%;在模拟污染体系下,吸油率分别保持约105%和120%。在降解21天后,未灭菌海带渣组石油降解率为75.9%,灭菌海带渣组石油降解率为70.0%,未灭菌浒苔渣组石油降解率为65.4%,灭菌浒苔渣组石油降解率为64.7%,而游离菌液仅为59.4%。海带渣组的总烷烃和总多环芳烃降解率分别为72.9%和73.0%,浒苔渣组的总烷烃和多环芳烃降解率分别为67.6%和75.9%,而游离菌液只降解了63%的总烷烃和66%总多环芳烃。研究还发现未灭菌海带渣制备的固定化菌剂的降解效果要好于灭菌海带渣组。综上,海带渣的应用潜力更高。以海带渣和高岭土为主要材料对Bacillus sp.E3进行固定化研究,通过压制法研制适用于沉积物油污修复的固定化菌剂。添加30%的高岭土时,菌剂具有较大的密度。在添水量为700g/kg(干重)时,菌体的存活率较高,为76.90%;添加终浓度为1.5%(干重)海藻酸钠作为粘合剂时,菌剂的溶失率较低。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固定化菌剂,具有较多的孔隙,能为菌体的生存提供空间,并能提高菌剂与环境的物质交换效率。模拟实验中固定化菌剂相对于对照组,在0~30d的石油降解率提高了11.75~13.60%。说明本方法研制的菌剂取得了较好的石油降解效果,能够应用于现场修复实验中。利用上述研制的固定化菌剂对黄岛输油管道爆炸后受溢油污染的沉积物进行现场修复实验。修复11天后,A3修复区域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得到有效的降解,石油烃浓度降低了18.8%。修复75天后,沉积物中中短链烷烃和部分多环芳烃得到有效降解。固定化菌剂的施用对修复区域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PCoA和聚类分析表明了A3区域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在修复后发生了显着变化。其中许多菌株与石油污染的生物降解相关,这说明了固定化菌剂提供了有利于石油降解菌生长的环境,从而促进了石油降解菌的对污染的降解。(本文来源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期刊2018-04-01)

张雪,戴媛媛,韩现芹,高燕[3](2017)在《固定化藻类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无机磷的净化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固定化藻类技术应用于净化海水养殖废水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的方法,将培养至对数末期的普通小球藻进行固定,制备3、4、5 mm不同粒径的固定化藻球,比较悬浮藻与不同粒径固定化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和无机磷的去除率及微藻的生长特性。并选择直径为4 mm的藻球、空白胶球、悬浮藻液分别按10%和15%的填充率投放入海水养殖废水中,研究不同填充率条件下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和无机磷的净化效果。[结果]4 mm固定化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无机磷的去除率较高,填充率为15%条件下去除效果更佳,但藻细胞生长被延缓。[结论]该研究可为固定化小球藻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工厂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7期)

周晓云[4](2013)在《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用于富营养化水体藻类去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加剧,江、河、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有毒有害藻类水华的暴发日趋频繁,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极大程度地制约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威胁着水资源尤其是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表现为藻类水华的暴发,因此,开发一种经济、高效、无二次污染的控藻抑藻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在课题组有关固定化生物催化剂(IBC)在河流、湖泊修复和污泥减量的应用研究基础下,通过实验室实验,研究IBC与藻细胞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水族箱模拟水生生态系统,并分别在广州市黄埔区两个富营养化湖泊进行实验研究,分析IBC对水中叶绿素a浓度,氮、磷、COD等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IBC对藻型富营养化水体的处理效果。所得结论如下:(1)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IBC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IBC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IBC的抑藻效果与IBC浓度和藻细胞浓度密切相关,IBC投加量越大,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越好。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pH等因子对IBC的抑藻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初步推断IBC的高效抑藻作用可能由于IBC中的微生物与藻细胞的生长规律不同以及两者在生长过程中相互竞争营养物,相互作用引起的。(2)用水族箱构建模拟水生生态系统,研究IBC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投加IBC处理组能够较快地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降低叶绿素a浓度,水中细菌总数升高,微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氮、磷营养,有效控制总氮、氨氮、总磷浓度,降低水体COD,水质整体得到改善。(3)分别在广州市黄埔区一个社区池塘和一个公园湖泊进行IBC修复实验,在社区池塘的研究结果表明,投加IBC后,池塘中的叶绿素a、总氮、氨氮、总磷、COD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去除率分别达到75.77%、54.49%、51.07%、72.60%和65.50%。公园湖泊围隔实验表明,叁个处理组的治理效果由强到弱为:曝气加药组>加药不曝气组>曝气不加药组,其中曝气加药组的各项指标去除率为:叶绿素a87.36%,总氮80.15%,氨氮85.24%,总磷51.08%,COD53.06%。投加IBC使水体的藻类得到较好的去除,有效地抑制了藻类水华的形成与发展,水体透明度增大,水质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陈卫,王嫚,刘成,曹喆[5](2013)在《UV/固定化TiO_2对太湖源水中藻类胞内有机物的去除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玻璃纤维网为载体负载TiO2薄膜,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其薄膜中TiO2晶相为锐钛矿型。基于UV/TiO2体系,研究其对太湖源水中藻类胞内有机物(IOM)的降解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与腐殖酸(HA)对比研究结果表明,IOM较难被光催化氧化工艺降解,反应60min时,UV254和DOC的降解率只有33.3%和19.1%,而HA的UV254和DOC降解率分别达到96.6%和57.3%;原因在于IOM主要是由大分子亲水性有机物组成,含有较多的氨基结构,而腐殖酸是强疏水性有机物,含有较多的芳香结构。同时,UV/TiO2体系的光强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IOM的降解效果;在pH=6.7时,IOM降解率达到最佳。(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赵正媛[6](2011)在《细菌藻类共固定化深度净化污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海藻酸钠为包埋材料,将紫色非硫光合细菌和小球藻共同固定化,用气升式反应器连续处理人工污水。结果表明:共固定化菌藻共生系统在光照为30001x,温度为23℃,pH约为7.0的条件下可以去除低浓度的COD,在碳氮磷比约为130:10:1的条件下去除率可达到50%以上,NH4+-N的最高去除率可接近93%,PO43—P的最高去除率可达到98%。本实验研究了两种共固定化方式:一种为菌藻分别固定化后混合在同一反应器内,另一种为菌藻共固定化在同一个胶球内,研究它们对氮磷及COD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共固定化方式在污水深度净化过程中对氮磷及COD的去除效果基本相同并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期刊2011-12-25)

许健锋[7](2009)在《固定化藻类对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采用藻类和活性炭的联合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通过实验数据及绘制的曲线图,可以看出,藻类对氮、磷的去除,尤其是对磷的去除,在60h达到一个最高值,这说明藻类与活性炭的联合使用能产生协同的效果。本实验尝试了在人造白炽灯的照射下,进行去除效果的研究,结果证明即使在白炽灯下,也基本能达到相关的处理要求。(本文来源于《环境》期刊2009年S1期)

李川,薛建辉,赵蓉,苏莹莹[8](2009)在《4种固定化藻类对污水中氮的净化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取培养至对数末期的藻,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鱼腥藻、双对栅藻和突变衣藻4种藻在固定和悬浮状态下,对污水中的氨氮和硝酸氮的净化效率以及藻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细胞比悬浮态藻细胞具有生长更趋于稳定、藻类的活性保持时间更长的优势。4种藻类中,小球藻和鱼腥藻在污水中的生长状况更好,较适宜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化技术。实验第5 d时,固定化小球藻、鱼腥藻、双对栅藻和衣藻对NH3+-N去除率分别为91.9%、84.8%、68.3%和51.2%;对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85.1%、100%、96.9%和65.9%。固定化小球藻对NH3+-N的去除效果最好,而固定化鱼腥藻对NO3--N的去除效果最好。因此,小球藻和鱼腥藻更适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氮,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12期)

李川,薛建辉[9](2009)在《固定化藻类对污水中磷的净化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藻类,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突变衣藻、鱼腥藻和双对栅藻在固定和悬浮状态下对污水中磷的净化效率以及藻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细胞比悬浮态藻细胞具有生长更趋于稳定、藻类的活性保持时间更长的优势。4种藻类中,小球藻和鱼腥藻在污水中的生长状况更好,较适宜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化技术。在固定状态下,蛋白核小球藻、突变衣藻、鱼腥藻和双对栅藻对磷的去除率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9.8%、28.3%、33.0%和30.7%。因此,小球藻更适用于去除污水中的磷,是较为优良的除磷藻种。(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银玉容,肖凯军,马伟文,施召才[10](2009)在《固定化藻类脱氮除磷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藻类固定在活性炭上用于去除人工配制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试验结果表明藻类对氮、磷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0%、41.9%和98.2%,氮、磷和浊度相应达到较好去除效果的时间分别为12、60、60h。(本文来源于《广州环境科学》期刊2009年03期)

固定化藻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洋溢油污染事件频发,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沿岸人们的生存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生物修复具有环保、高效、低成本等众多优点,被认为是处理海洋石油污染最有开发前景的方案。石油降解菌的获取是进行溢油生物修复的前提,而微生物固定化技术是解决海洋溢油污染生物修复所应对的复杂环境的技术基础。以北戴河滨海湿地5份根际土壤样品为研究材料,获得22株石油降解菌,有8株具有产表面活性剂的能力。在25℃、降解21d的条件下对石油的降解率提高了7%~28%,其中菌株qhd2B降解效果最好。22株菌中,8株菌属于放线菌门,13株菌属于变形菌门,有1株为拟杆菌门。5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对菌株大部分烷烃和多环芳烃都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其中,菌株qhd2B对烷烃和芳烃的总降解率分别为79.9%和76.7%,是一株优良的石油降解菌。对海带渣和浒苔渣这两种藻类材料进行固定化载体材料的筛选。通过吸附法固定Bacillus sp.E3,以制备固定化菌剂。结果表明,浒苔渣与海带渣的保油率分别为81%和201%;在模拟污染体系下,吸油率分别保持约105%和120%。在降解21天后,未灭菌海带渣组石油降解率为75.9%,灭菌海带渣组石油降解率为70.0%,未灭菌浒苔渣组石油降解率为65.4%,灭菌浒苔渣组石油降解率为64.7%,而游离菌液仅为59.4%。海带渣组的总烷烃和总多环芳烃降解率分别为72.9%和73.0%,浒苔渣组的总烷烃和多环芳烃降解率分别为67.6%和75.9%,而游离菌液只降解了63%的总烷烃和66%总多环芳烃。研究还发现未灭菌海带渣制备的固定化菌剂的降解效果要好于灭菌海带渣组。综上,海带渣的应用潜力更高。以海带渣和高岭土为主要材料对Bacillus sp.E3进行固定化研究,通过压制法研制适用于沉积物油污修复的固定化菌剂。添加30%的高岭土时,菌剂具有较大的密度。在添水量为700g/kg(干重)时,菌体的存活率较高,为76.90%;添加终浓度为1.5%(干重)海藻酸钠作为粘合剂时,菌剂的溶失率较低。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固定化菌剂,具有较多的孔隙,能为菌体的生存提供空间,并能提高菌剂与环境的物质交换效率。模拟实验中固定化菌剂相对于对照组,在0~30d的石油降解率提高了11.75~13.60%。说明本方法研制的菌剂取得了较好的石油降解效果,能够应用于现场修复实验中。利用上述研制的固定化菌剂对黄岛输油管道爆炸后受溢油污染的沉积物进行现场修复实验。修复11天后,A3修复区域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得到有效的降解,石油烃浓度降低了18.8%。修复75天后,沉积物中中短链烷烃和部分多环芳烃得到有效降解。固定化菌剂的施用对修复区域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PCoA和聚类分析表明了A3区域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在修复后发生了显着变化。其中许多菌株与石油污染的生物降解相关,这说明了固定化菌剂提供了有利于石油降解菌生长的环境,从而促进了石油降解菌的对污染的降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定化藻类论文参考文献

[1].杜玉春,马兴冠.固定化藻类-香根草浮床体系脱氮除磷效果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

[2].张毅然.海洋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藻类材料固定化菌剂的研制与应用[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8

[3].张雪,戴媛媛,韩现芹,高燕.固定化藻类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无机磷的净化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7

[4].周晓云.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用于富营养化水体藻类去除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5].陈卫,王嫚,刘成,曹喆.UV/固定化TiO_2对太湖源水中藻类胞内有机物的去除效能[J].重庆大学学报.2013

[6].赵正媛.细菌藻类共固定化深度净化污水的研究[C].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1

[7].许健锋.固定化藻类对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J].环境.2009

[8].李川,薛建辉,赵蓉,苏莹莹.4种固定化藻类对污水中氮的净化能力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

[9].李川,薛建辉.固定化藻类对污水中磷的净化能力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0].银玉容,肖凯军,马伟文,施召才.固定化藻类脱氮除磷效果研究[J].广州环境科学.2009

标签:;  ;  ;  ;  

固定化藻类论文-杜玉春,马兴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