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洪堡的礼物》是索尔.贝娄1975年所写的一部小说,它获得1976年的普利策奖。在叙述风格方面,很多评论家把小说的叙述称作独白或者自传。此论文反驳了把贝娄此作中的叙述者看作贝娄代言人的说法。通过探察《洪堡的礼物》中叙述者,论文表明小说中没有特定的叙述话语真正代表的作者的话语。叙述者的语言展示了其他人物语言和与各种文化力量有关的话语的矛盾倾向。表面来看是独白,但是其后隐藏着对话的可能性。此论文应用了巴赫金关于一个说话者语言内部作为多声部对话的概念。因为每种声音都能成为其他声音的背景,所以并无一种声音是绝对的。这样,尽管贝娄的叙述者最初承认那些被主流文化所掌控的几种话语方式,叙述行为却将他指向他方。尤其是,在把不同话语方式集中在一个说话者语言中的时候,各种解释起到揭露主流文化影响下的语言的作用。第一章关于被分析怀疑主义所影响的几种话语方式,包括商业用语,激进话语和心理学话语方式。表面上西特林使用了消费社会的商业话语方式,但那实际上是为激进话语提供了背景。尽管西特林代表了小资产阶级,他同时也接受了洪堡的激进话语方式。这种方式表现为对奴化了工人阶级的社会的一种反抗,使用了粗俗的语言批评社会结构。心理分析话语方式也是基于分析怀疑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它是现代关于人作为实体这一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分析话语方式取代宗教解释人的行为和人的存在。它盛行到被它的范畴之外的人使用。西特林还使用了合法化话语,分析怀疑主义的自圆其说为人自己的行为和错误提供了借口。叙述者也试图斯泰纳神秘主义,但是他最终放弃。第二章是关于被分析怀疑主义影响的叙述者的男性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中,男性怀疑主义观点占主导地位,唯一神圣的是利益集团间的互助关系。西特林的男性怀疑主义观点最终导致了啊与莱娜塔关系的失败。西特林被洪堡的教化影响,因此他对传统价值会觉得无所适从。互助利益集团的所谓友爱也是男性独裁社会的一个特征。第三章提出叙述中几种对待死亡的态度。对于形而上学的死亡关来说,每个人都最终走向死亡。在西特林的生活中,形而上学的死亡态度很明显,但是后来他还是改变了这种承认遗忘观点的死亡态度。当西特林身心都无法保持静止看到洪堡的时候,他也无法对于洪堡的死保持遗忘的姿态。第四章旨在挖掘叙述中的人文效果。因为不承认精神的合理性,商业话语方式使西特林无法表达他的感受。西特林的知觉告诉他存在虚无和遗忘的东西。能证明这种直觉的就是绝对的爱的感受。最终改变叙述者西特林并指引他对生命采取不同态度的是绝对的爱的体验和对灵魂的信仰。西特林最终恢复年轻是的传统意识形态,它珍视的是善良,纯真和美好。小说叙述中语言系统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叙述者重塑自我身份。讲述过程中,叙述者通过各种流行形式的语言运用,摒弃了社会面具,抛弃了虚伪的自我,也摆脱了限制性的性别角色,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废都》与《洪堡的礼物》的对读[J]. 文学教育(下) 2017(01)
- [2].《洪堡的礼物》中的犹太性解析[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8)
- [3].《洪堡的礼物》中的女性与自然——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洪堡的礼物》[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 [4].《洪堡的礼物》中复调特征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6(32)
- [5].《洪堡的礼物》中的身份危机与契约伦理[J]. 华中学术 2016(03)
- [6].从《洪堡的礼物》看索尔贝娄的人文观[J]. 北方文学 2017(14)
- [7].解析《洪堡的礼物》中叙述话语的表达方式[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7(02)
- [8].洪堡留下什么礼物?[J]. 大学生 2017(06)
- [9].《洪堡的礼物》的死亡主题[J]. 作家 2008(22)
- [10].空间、资本与知识分子:《洪堡的礼物》中的三重空间分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11].《洪堡的礼物》中的犹太式家庭观[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12)
- [12].论索尔·贝娄小说《洪堡的礼物》的主题思想[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6(06)
- [13].《洪堡的礼物》的三大叙事特色[J]. 语文建设 2016(14)
- [14].《洪堡的礼物》的主题与写作艺术特征[J]. 芒种 2014(15)
- [15].《洪堡的礼物》中的女利主义解读[J]. 群文天地 2012(12)
- [16].《洪堡的礼物》国内研究现状分析[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14)
- [17].《洪堡的礼物》中的异化主题[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12)
- [18].《洪堡的礼物》的名字隐喻[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12)
- [19].论《洪堡的礼物》中的犹太文化意识与灵魂救赎[J]. 名作欣赏 2014(27)
- [20].诗情与喧嚣:《洪堡的礼物》的叙述艺术[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11(05)
- [21].论《洪堡的礼物》中的对立性特征(一)[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06)
- [22].《洪堡的礼物》——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扛鼎之作[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2(08)
- [23].论贝娄小说《洪堡的礼物》中的不可靠叙述[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 [24].小说《洪堡的礼物》折射出的人类精神探索的文化主题[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6)
- [25].《洪堡的礼物》中的“成功”与救赎[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6].一件珍贵的精神礼物——论《洪堡的礼物》中的浪漫主义创作倾向[J]. 名作欣赏 2010(24)
- [27].《洪堡的礼物》与欧洲的“梅尼普体”文学[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02)
- [28].20世纪40年代“纽约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论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中的诗人之死[J]. 外国语言文学 2020(03)
- [29].都市人的现代性救赎——以《洪堡的礼物》为例[J]. 宜春学院学报 2015(04)
- [30].试论犹太人的幸存内疚感——解读贝娄《洪堡的礼物》[J]. 时代教育 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