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外部监事制度研究

公司外部监事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公司治理是世界性的课题。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并且在公司利益相关者(股东、员工、管理阶层、债权人等)之间产生制衡,对经理层产生激励约束作用等。权力的制衡与监督是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公司治理结构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四个机关间的分权制衡关系,达到自身结构的合理与稳定。随着资本来源的社会化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股权日益分散,出现董事会经理层专权,控制公司大小事务,决定公司的战略方针政策,甚至控制股东大会等现象。在股东大会中,则存在着大股东操纵股东大会、决定公司重大事务和经营者人选、无视中小股东要求甚至任意倾轧其利益的情况。于是,监事会成了权力制衡与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监事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日益分离的结果。监事会制度的产生,有着重大意义,有助于防止董事会专权,保护股东权益与其它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但是,当前监督机构普遍出现职能弱化、监督不力的状态。监事会只具有象征意义,监事被视为“花瓶”,经营者无视监事会的作用,监事唯经营者意志行事,甚至与董事会串通,行非法之事,共同损害公司利益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多种多样,如立法不完善、监事素质不高、监事会运行方式不科学、没有建立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等。但主要问题在于监事会独立性的丧失以及职权设置的不当。独立性的缺乏使得监事会的存在失去了前提,并导致自身地位的虚化;而职权设置的不当,则造成监事会无法恰当履行固有的监督职能。由于股东监事和职工监事缺乏能力和动力去履行职能,要改变监事会目前困境,在于引入外部监事制度,发挥监事会应有的监督作用。外部监事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专业性是对外部监事的主体要求,客观性是对外部监事的职能要求,独立性是外部监事的根本性质。外部监事来源于公司外部,因而与股东监事、职工监事不同,避免了双重身份(如监事同时又是股东、职工)带来的种种顾忌,外部监事在公司不担任除监事职责以外的其它职务。此外,外部监事与公司之间不存在其它任何影响其独立判断的因素,如经济关系、与公司内部人员的亲属关系、业务上的联系、债权债务关系等。从而有能力又有动力来履行公司法赋予监事会的职能。本文认为,外部监事制度是强化监事会职能,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的重大举措。必将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维护中小股东和其它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防止经营者的内部控制。希望本文对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所助益。全文分为七章,三万八千余字。第一章为导言,指出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以及文章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表明外部监事制度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强化监事会职能的结果。该制度的引入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使我国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第二章是外部监事制度的基本概述。第一节介绍该制度的产生及在日本、澳门、台湾和我国大陆有关该制度规定的大致情况,从而把握该制度的背景和发展历程。第二节主要是对外部监事的任职标准进行论述,将我国和日本、澳门、台湾等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并辨析四者在独立性上的不同。第三节是关于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外部监事的职权及比较,指出我国现有的关于外部监事的职权规定比较粗略。第四节是关于外部监事制度的实证分析,考察外部监事制度的实施效果。实践表明,在台湾,这一制度施行的效果较好,在上市公司的运行中起较大的作用,人们对其评价较高。然而在大陆一些上市公司中却不甚理想。在这一节中对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做了简要的分析。第三章是关于外部监事制度的理论探讨及其产生的背景。其中第一节论述了外部监事制度的理论基础,指出其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加强监事会职能的结果,同时也是与董事会进行分权制衡,防止经营者道德风险的要求。第二节是关于目前监事会出现问题的论述,指出当前监事会出现诸如独立性缺失、职权虚化、议事规则不合理等不良现象,而独立性的缺失是监事会的主要问题。第三节分析了监事会出现不良现象的原因,并从思想上和制度上进行剖析。指出在思想上是因为缺乏分权意识,民主思想基础还不深厚。制度上则主要是立法的不完善,使得监事会行使职权无法可依。第四章讨论了实行外部监事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该制度在我国适用的意义和可行性。指出实行外部监事制度是制衡董事会和大股东权力,进行权力平衡协调的手段,而且有助于董事会作用的积极发挥。关于这一制度的可行性,本章指出外部监事制度是符合我国公司治理外部环境的,并且有其内在的需要。外部监事制度和我国原有的监事会制度相匹配。第五章辨析与独立董事的关系。首先论述了独立董事这一制度,对其产生和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实行原因做一个探讨。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引入该项制度的初衷。第二节对外部监事和独立董事可能出现的职责冲突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二者之间的共同点。第三节将二者的职责冲突进行分析归纳,从而进行恰当的职权安排,达到避免职责冲突、充分发挥各自积极作用的目的。第六章根据我国现状具体构建外部监事制度。以期对解决我国股东一股独大,经营层控制问题有所助益,并藉此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本章从外部监事的选任、职权设置及行使、适用范围、保障制度、激励约束制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以建立完善的外部监事制度。关于外部监事的选任,应当保证其独立性和专业性,这是外部监事制度发挥有效的前提。职权的设置及行使,是外部监事职权程序上与实质上的两个方面,指出主要通过对经营者的制约来实现外部监事制度的功能,但对股东会中控股股东滥用优势进行关联交易等情况,则可通过对股东会董事会的议案审查权、董事经理任免建议权来实现,当这些方式达不到目的时,则可采用股东派生诉讼。本章认为,外部监事制度目前应主要适用在上市公司中。在其运行上,要保证充足的经费和健全机构等,采用外部监事基金制度有助于此项目的的实现。最后在激励约束制度上要赋权和限制相结合,以保证该制度的积极作用。第七章为结论,指出在建立外部监事制度的同时,也要加强外部环境的建设,增强外部环境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力。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公司治理的热点问题做出理论分析,同时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制度构想。通过对各国制度从类型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从任职资格、职权设置、适用范围、职权行使保障、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对我国外部监事制度的实行提出了有效建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外部监事制度概述
  • 2.1 外部监事制度的产生
  • 2.2 外部监事的任职标准
  • 2.3 外部监事的职权
  • 2.4 外部监事制度的效果分析
  • 3. 外部监事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公司监事会制度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外部监事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 3.1.1 代理理论
  • 3.1.2 分权制衡理论
  • 3.1.3 道德风险控制理论
  • 3.2 现有监事会制度的问题
  • 3.2.1 监事会独立性缺乏
  • 3.2.2 监事会权力虚化
  • 3.2.3 监事会的议事和表决方式不够完善
  • 3.2.4 监事会责任不明确
  • 3.2.5 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3.3 监事会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思想传统方面
  • 3.3.2 制度方面
  • 4. 实行外部监事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4.1 实行外部监事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4.1.1 保护股东利益,防止董事会专权
  • 4.1.2 防止大股东任意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 4.1.3 有助于董事会职能的行使
  • 4.1.4 能够独立地、客观地行使监督职能
  • 4.2 实行外部监事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4.2.1 现实需要
  • 4.2.2 内部匹配性
  • 4.2.3 外部环境
  • 5. 外部监事与独立董事制度关系辨析
  • 5.1 独立董事制度概述
  • 5.1.1 独立董事制度的概念与特征
  • 5.1.2 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原因
  • 5.2 外部监事制度与独立董事制度的冲突
  • 5.3 外部监事制度与独立董事制度二者的具体制度设计
  • 5.3.1 职权划分
  • 5.3.2 关系架构
  • 6. 外部监事制度是强化我国监事会职能的根本举措
  • 6.1 外部监事制度的引入是客观上的要求
  • 6.2 外部监事的选任
  • 6.2.1 外部监事的选任的资格要件
  • 6.2.2 外部监事的任免程序
  • 6.2.3 任职期限
  • 6.2.4 外部监事人数及其比例
  • 6.3 外部监事的职权及行使
  • 6.3.1 外部监事的职权
  • 6.3.2 外部监事职权的行使
  • 6.4 外部监事制度的适用范围
  • 6.5 外部监事制度的保障
  • 6.5.1 外部监事的报酬规定
  • 6.5.2 履职时的费用保障
  • 6.5.3 办公机构
  • 6.5.4 外部监事责任保险制度
  • 6.6 外部监事的激励约束制度
  • 6.6.1 激励制度
  • 6.6.2 约束制度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公司外部监事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