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台地区萨葡高油层沉积体系及储层特征研究

英台地区萨葡高油层沉积体系及储层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以大庆油田英台地区为研究区,以萨尔图、葡萄花和高台子油层为目的层段,主要目的是在精细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的沉积体系进行精细解析,并结合构造特征和演化情况分析构造对沉积的控制,对储层内部泥质薄层、微观孔隙几何特征和低电阻率油层进行研究,结合油水关系控制因素的分析,最终对含油有利区带进行预测。通过岩心观察对研究区砂体的构造特征和垂向序列特征进行了详细分类,并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决口扇、河口坝和席状砂4种主要砂体成因微相。在平面微相展布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区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三角洲内前缘和三角洲外前缘。内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决口扇砂体,前者物性好、单向连通性好,后者单期独立性强,多期叠置后可形成砂体连片假象;外前缘砂体连片性非常强,但是砂体内部发育大量水平或近水平泥质薄层,储层的垂向非均质性较强。重点对研究区水下决口的成因、砂体物性、垂向序列特征及对油水关系的影响进行了精细研究。以岩心观察中发现的大量毫米级泥质薄层(泥膜)为基础,对泥膜进行了精细的观察、统计和分类,并对其表面的微变形构造进行了研究,从差异压实、顺层滑脱、生物扰动、地震作用等方面对微变形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岩心精确统计确定了泥膜的发育频率,并与沉积微相相结合提出了预测方法,认为英台地区席状砂内泥膜的发育频率在每米20-50条之间,河口坝砂体内泥膜的发育频率在每米10-20条之间,并用Eclipse软件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泥膜在储层开发中的影响程度做了量化研究。根据三角洲砂体平面分布和泥质薄层垂向发育的规律性尤其是其自相似性,从空间(平面)和时间(垂向)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同时结合相关地质资料和国内外有关文献,初步提出了“地质全息”理论,认为地质体不仅是物质颗粒的沉积,同时也是地质信息的沉积,局部地质体可以包含其所在整体的大部分甚至全部信息。地质全息表现在地质体形态、地质活动频率和地质信息三个方面。针对不同沉积微相形成的砂体,对其微观孔隙几何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取计算了4种微相砂体的分维数,根据分维数的分布特征对其储集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部分粉砂岩储层中含有大量黄铁矿结合的现象,对研究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进行了总结,并使用试油资料为标准样进行测井特征聚类判别的方法对研究区低阻油层进行了预测。最后根据对英台地区沉积体系和部分储层特征的研究,综合利用试油资料和测井解释资料对油水关系进行分析,结合具体剖面确定了不同层位、不同区域的横向/垂向油水关系控制因素,最终对研究区不同层位的有利含油区进行了预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地层划分对比
  • 2.1 姚家组二三段地层特征
  • 2.2 姚家组一段地层特征
  • 2.3 青山口组二三段地层特征
  • 第三章沉积体系研究
  • 3.1 沉积微相类型
  • 3.2 水下决口扇分析
  • 3.3 单井沉积微相
  • 3.4 平面沉积体系
  • 3.5 构造对沉积的控制
  • 第四章 储层特征研究
  • 4.1 毫米级泥质薄层
  • 4.2 孔隙分形特征
  • 4.3 低电阻率油层
  • 4.4 地质全息理论探讨
  • 第五章油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 5.1 高台子油层
  • 5.2 葡萄花油层
  • 5.3 萨尔图油层
  • 5.4 有利区带预测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版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英台地区萨葡高油层沉积体系及储层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