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P-gp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内科学
作者: 许冬梅
导师: 张源潮
关键词: 多药耐药,糖蛋白,鼠痘病毒,免疫,结肠炎,树突状细胞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背景: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多药耐药(mdr)基因表达产物,在人类由mdrl基因编码,在小鼠主要由mdrla编码,分子质量为170KD的能量依赖性的跨膜糖蛋白。P-gp表达在多种器官的上皮细胞上,如脑、肝、肠道、肾脏、肾上腺、睾丸等,还表达在外周血白细胞上,包括T、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以往认为P-gp的主要作用是从细胞内清除药物及代谢废物,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 P-gp还有其他更广泛的作用。mdrla基因敲除小鼠存在血脑屏障功能异常;在无菌环境中饲养出现自发性溃疡性结肠炎;P-gp高表达的细胞对病毒感染有较强的抵抗力,包括对人免疫缺陷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及某些逆转录病毒的抵抗,其机理可能为P-gp在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中,通过影响病毒包膜与细胞浆膜的融合而发挥作用;P-gp在树突状细胞从皮肤向淋巴结迁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有关P-g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化学治疗的药物耐药方面。为解决多药耐药现象,几种P-gp封闭剂如P-gp单抗、P-gp拮抗剂、ATP消耗剂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但肿瘤病人应用P-gp封闭剂是否安全?该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目的:用FVB(野生型)及FVB mdrla(多药耐药)基因敲除(mdrla-/-)小鼠观察P-gp在鼠痘病毒(ectromelia virus,EV)感染中的作用及P-gp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①模仿自然感染途径,用不同浓度(101、102、103pfu)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论文1 P-gp在鼠痘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论文2 多药耐药基因敲除小鼠结肠炎的免疫病理改变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论文3 P-gp对树突状细胞从皮肤迁移至引流淋巴结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发布时间: 2005-10-17
参考文献
- [1].HCV C-Fc融合基因疫苗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功能研究[D]. 王全楚.第四军医大学2004
- [2].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D]. 江小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
- [3].核因子-κB寡聚脱氧核苷酸诱骗剂处理的供受者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 徐东亮.复旦大学2004
- [4].树突状细胞调节T细胞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研究[D]. 侯万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
- [5].来源于人树突状细胞的新型癌基因样小G蛋白RabJ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 陈涛涌.第二军医大学2004
- [6].VEGF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及其在卵巢癌免疫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D]. 叶枫.浙江大学2005
- [7].整合素相关蛋白(CD47)及其配体对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D]. 俞静.浙江大学2005
- [8].发热温度调节树突状细胞表达TLR4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D]. 闫小毅.浙江大学2005
- [9].内皮型脾脏基质细胞诱导造血干细胞分化为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 唐华.浙江大学2005
- [10].HPV16E7DNA疫苗和IL-15重组质粒的联合免疫作用及对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和功能的影响[D]. 李艳佳.河北医科大学2005
相关论文
- [1].P-糖蛋白与药物相互作用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药物评价中的应用[D]. 李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
- [2].抗肿瘤中药成分的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D]. 韩月恒.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
- [3].P-糖蛋白表达与活性的药物调节及其基因疫苗的免疫效应[D]. 安力彬.吉林大学2004
- [4].肝细胞癌多药耐药的逆转与相关机制的研究[D]. 盖晓东.吉林大学2004
- [5].冰片及配伍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和脑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 胡利民.天津中医学院2004
- [6].凋亡信号和免疫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D]. 郭振红.第二军医大学2005
- [7].益生菌抑制炎症性肠病肠道炎症反应的研究[D]. 白爱平.四川大学2004
- [8].PTEN-PI3K/Akt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与乳腺癌多药耐药关系和机制的研究[D]. 林晓燕.山东大学2005
- [9].耐药肿瘤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D]. 范国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0
- [10].防御素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常玉英.四川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