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现代公司董事会治理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经济学
作者: 杨海芬
导师: 朱方明
关键词: 现代公司,董事会治理,独立董事制度,治理结构,监督与激励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和关键。如何进行董事会的科学治理直接关系到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已经成为提升企业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完善与安全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现行体制下,内部人控制、大股东剥削小股东的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十分严重,因此这一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为此,论文运用规范研究、实证分析、比较分析以及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借鉴经济学、管理学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各国董事会治理方面的实践经验,较为充分的研究了董事会作为委托人的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和作为代理人的监督与激励等问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董事会治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董事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的建议。 论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1章 理论综述。论文从董事会治理的需要出发,综合整理出董事会治理研究的指导理论,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人们对董事会治理的深层认识,另一方面,力求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现代公司董事会治理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此,论文先从马克思的两权分离理论入手,寻求最初的治理思想,指出董事会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论文对中西方学者就董事会治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并对这些理论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评价;最后,论文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获得重要启示。 第2章 董事会的起源与职能。论文首先纵向回顾董事会的起源和发展,探求在这一过程中显示出的董事会治理的思想,确认董事会治理的历史性和必要性;然后论文详细论述了董事会的职能、履行职能的手段以及强化董事会履行职能的主要措施,提出董事会职能经过了复杂的演变过程,从管理、
论文目录:
0 导论
0.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0.2 论文的结构和内容
0.3 论文的创新之处及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董事会治理的相关理论综述
1.1 马克思的相关论述
1.1.1 马克思对股份公司的论述
1.1.2 马克思的两权分离理论与董事会
1.1.3 马克思监督劳动的观点与董事会
1.2 西方学者对董事会治理的相关理论回顾与评述
1.2.1 西方经济学对董事会治理的研究
1.2.2 西方管理学对董事会治理的研究
1.2.3 西方社会学的“精英霸权”说
1.3 国内学者对董事会治理问题的探讨
1.4 启示
2 董事会的起源与职能
2.1 董事会的起源及发展
2.1.1 董事会的起源及其本质
2.1.2 董事会法律地位的确定
2.1.3 董事会的发展阶段
2.2 董事会的职能及履行职能的手段
2.2.1 董事会的职能
2.2.2 董事会履行职能的主要手段——绩效管理
2.2.3 强化董事会履行职能的主要措施——战略审计
3 董事会治理及其结构
3.1 董事会治理的概念及内容
3.1.1 董事会治理的概念
3.1.2 董事会治理的主要内容
3.2 董事会治理结构的内涵
3.3 董事会治理结构特性分析
3.3.1 特性之一:董事会规模
3.3.2 特性之二:董事会领导权结构
3.3.3 特性之三:独立董事比例
3.3.4 特性之四:董事会职能委员会设置
3.3.5 特性之五:董事会知识结构
4 独立董事制度
4.1 独立董事的概念
4.2 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4.2.1 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背景分析
4.2.2 独立董事制度的演进
4.2.3 独立董事制度产生与发展的特点
4.3 独立董事的作用
4.3.1 对独立董事作用的争论
4.3.2 对独立董事作用的基本看法
4.4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
4.4.1 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经济学解释
4.4.2 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法律界定
4.4.3 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多维视角
4.5 独立董事比例的最优选择
4.5.1 基于独立董事比例的董事会结构类型
4.5.2 独立董事比例对公司战略的影响
4.5.3 独立董事比例的最优选择
5 对董事会的监督与激励
5.1 董事会存在的主要风险——对董事会监督、激励的必要性
5.1.1 道德风险
5.1.2 机会主义行为
5.2 监督、激励理论
5.2.1 现代经济学中的监督、激励理论
5.2.2 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
5.3 对董事会监督机制的设计
5.3.1 对董事会监督机制设计的原理
5.3.2 董事会内部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5.3.3 公司内部对董事会的监督治理
5.3.4 公司外部对董事会的监督治理
5.4 对董事会激励机制的设计
5.4.1 对董事会激励机制的设计模型
5.4.2 执行董事的激励机制
5.4.3 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
6 三种典型董事会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6.1 美国公司董事会模式
6.1.1 美国公司董事会模式特点——一元制
6.1.2 美国公司董事会治理机能
6.1.3 美国公司董事会模式形成的基础
6.2 德国公司董事会模式
6.2.1 德国公司董事会模式特点——二元制
6.2.2 德国公司董事会治理机能
6.2.3 德国公司董事会模式形成的基础
6.3 日本公司董事会模式
6.3.1 日本公司董事会模式特点——混合制
6.3.2 日本公司董事会治理机能
6.3.3 日本公司董事会模式形成的基础
6.4 模式比较与启示
6.4.1 模式比较
6.4.2 模式的改革与趋同
6.4.3 启示
7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7.1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的现状及问题
7.1.1 董事会基本上由第一大股东控制,缺乏独立性
7.1.2 董事会成员超常稳定
7.1.3 独立董事制度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7.1.4 过度强调监督职能而忽略战略决策职能
7.1.5 董事的提名和选任机制不完善
7.1.6 董事会成员的专业结构不甚合理
7.1.7 董事会会议流于形式,运作效率普遍偏低
7.1.8 对董事的激励、约束机制单一
7.2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7.2.1 股权结构不合理
7.2.2 畸形的股权结构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弊端
7.2.3 缺乏科学的董事会业绩评价体系
7.2.4 “监事会虚置”现象严重,导致监督作用失效
7.2.5 相关制度和法规不健全
8 完善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8.1 完善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的前提
8.1.1 优化的股权结构
8.1.2 科学的董事会业绩评估体系
8.2 完善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8.2.1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8.2.2 权衡董事会结构特性
8.2.3 强化董事会的战略决策职能
8.2.4 完善董事会的选聘机制
8.2.5 实施董事持股权制度
8.2.6 建立董事问责机制
8.3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的配套建设
8.3.1 改善上市公司监事会的虚置现象,加强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8.3.2 强化债权约束,促进债权人在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中发挥作用
8.3.3 构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8.3.4 深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制度建设,强化对董事会的监督
8.3.5 塑造公司治理文化,发挥公司治理文化的治理作用
8.3.6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依靠资本市场的收购兼并机制促进董事会建设
8.3.7 完善公司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本人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声明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08
参考文献
- [1].董事会治理与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D]. 傅道庆.重庆大学2004
- [2].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问题研究[D]. 徐叶琴.重庆大学2009
- [3].家族企业董事会治理、信息透明度与企业价值[D]. 于健南.暨南大学2009
- [4].董事会治理对企业战略转型驱动及实施保障的影响研究[D]. 初旭.南开大学2013
- [5].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 赵琳.山东大学2014
- [6].董事会治理结构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研究[D]. 李斌.武汉大学2010
- [7].中国中小上市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研究[D]. 汤业国.山东大学2013
- [8].基于专卖体制的公司治理研究[D]. 顾树东.昆明理工大学2013
- [9].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 阮素梅.合肥工业大学2014
- [10].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与绩效关系研究[D]. 尹映集.山东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