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信息传递论文-刘敏丽

盈余信息传递论文-刘敏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盈余信息传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意外盈余,加总意外盈余,信贷需求,通货膨胀

盈余信息传递论文文献综述

刘敏丽[1](2019)在《加总意外盈余为何传递通胀信息?》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信息在加总层面传递出未来通货膨胀信息已得到较多的讨论和实证证实,但具体的作用机制或者传导机制尚处于探讨中。论文尝试分析“银行信贷”的作用机制,并从宏观加总层面和微观面板层面提供实证证据。参考多数文献,论文以加总意外盈余度量市场整体的盈余信息。意外盈余指管理层或分析师的预测盈余与公司最终实现的实际盈余的偏差,市场所有公司的意外盈余的加总加权即为加总意外盈余。首先,论文从理论上分析加总意外盈余通过银行信贷机制传递未来通胀信息的理论基础,具体为:(1)企业盈余影响企业的融资行为(内部和外部融资的优序选择),影响公司信贷需求;(2)企业盈余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影响企业的投资需求,进而影响公司信贷需求;(3)企业盈余影响商业银行对该企业的放贷意愿,进而影响公司信贷需求。其次,论文构建包括加总意外盈余(AES)、通货膨胀(CPI)以及控制变量(GDP)的VAR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拒绝“加总意外盈余不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因”,证实加总意外盈余传递出未来通货膨胀的信息。最后,论文采取中介效应的检验思路,分别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检验信贷机制。宏观层面的检验过程为:(1)构建包括加总意外盈余(AES)、机制变量(银行信贷需求LOAN)以及控制变量(GDP)的VAR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拒绝“加总意外盈余不是信贷需求的格兰杰因”,也即,加总意外盈余对中介机制变量(银行信贷需求LOAN)存在传导;(2)建立同时包括加总意外盈余(AES)、机制变量(银行信贷需求LOAN)、通货膨胀(CPI)以及控制变量(GDP)的VAR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拒绝“信贷需求不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因”。也即,中介变量对通货膨胀存在传导。宏观层面的检验证实“信贷机制”的成立。微观上,论文进一步检验意外盈余对企业个体信贷行为的影响,选取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企业长期借款净增加额作为公司信贷需求代理,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信贷需求关于意外盈余的面板回归,结果显示,公司的信贷需求与意外盈余显着负相关,即超乎预期的公司盈余将降低公司未来的银行贷款,证实意外盈余影响企业的信贷行为。实证结果显示,加总意外盈余通过信贷机制显着传递出通胀信息。论文的主要创新和贡献在于,解释了加总意外盈余传递未来通胀信息的信贷机制,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供了直接证据,对现有文献有较为明显的边际贡献。(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4)

贾巧玉,周嘉南[2](2019)在《连锁关系与盈余管理——基于信息传递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连锁关系是企业间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本文将连锁公司的董事、高管和监事在目标公司担任董事均定义为连锁关系,分别称为董事连锁、高管连锁和监事连锁。基于连锁关系的信息传递视角,本文以2007—2017年存在连锁关系的公司对为样本,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筛选配对样本,探讨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及分类转移操纵经由连锁关系的传染效应,同时检验不同连锁关系类型对盈余管理传染作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和分类转移操纵均能经由连锁关系传染;董事连锁能传染真实盈余管理和分类转移操纵,监事连锁仅能传染应计盈余管理,而非CFO的高管连锁则不能发挥显着的盈余管理传染作用;当连锁关系解除时,盈余管理传染随即中断。进一步的检验表明,若目标公司为国有企业,则其模仿连锁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的意愿显着减弱。该结果对资本市场中盈余管理的监管及两家公司之间连锁关系的形成均具有一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会计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魏明海,衣昭颖,李晶晶[3](2018)在《中国情境下供应链中客户盈余信息传递效应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息外部性理论,本文选取2008-2014年间沪深A股中供应商和客户均为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检验中国情境下供应链中客户盈余信息的传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企业供应链中存在显着的客户盈余信息传递效应,供应商经济上越依赖于客户,供应链中客户盈余信息的传递效应越强。此外,本文还提供了社会资本影响我国企业供应链中客户盈余信息传递效应的独特证据。(本文来源于《会计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王明涛[4](2018)在《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与市场信息传递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中的重要信息传递者,拥有全面的金融知识、信息获取渠道以及市场判断能力,通过分析宏观市场与企业经营情况,能够向投资者传递市场和公司层面信息,减少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偏离问题,在增加市场信息传递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起步较晚,证券分析师行业成熟度较低,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尚不健全,分析师规模较少,研究范围和方法仍有待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逐渐关注分析师对市场运行效率影响的研究,在我国分析师行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证券分析师在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方面有待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来验证。本文以2014-2016年深证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研究分析师盈余预测对证券市场信息传递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分析师盈余预测人数越多,股价同步性越低,分析师盈余预测能够有效传递公司层面特质信息,而不是简单的基于市场基本面进行预测分析,增加了股价中的信息水平。分析师盈余预测人数越多,能够向市场传递的公司层面信息越多,对上市公司盈余水平的判断依据越多,预测准确率就会越高,这也进一步说明股价同步性降低是由于分析师向市场传递了公司层面信息,而不是因为增加市场“噪音”造成的。当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与分析师预测存在显着差异时,业绩预告能够向市场传递未被预测的信息,股票价格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且利空消息影响程度远高于利好消息。此外,本文采用2SLS和替换变量的方法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定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实证结果。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和分析师行业的发展背景,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分析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传递效率。(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张俊勇[5](2018)在《加总意外盈余传递货币供给信息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盈余及盈余预测是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其在企业及投资者决策中的重要性和相关性,一直是各界普遍关注的对象。长期以来,学界对企业盈余信息的有用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绝大部分研究基于微观视角,对于企业盈余信息的宏观预测价值关注较少。近年来,部分研究表明加总的企业盈余信息传递了未来宏观经济信号,对如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等宏观变量具有预测价值。加总盈余信息如果传递出经济前景信号,那么其是否传递出对货币供给的信息或信号呢?这是学界近期关注较多但却尚未有明确答案的问题,本文将根据中国经验证据尝试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选择2004年第1季度至2016年第4季度作为样本周期,根据沪深A股上市企业披露的盈利预测和最终实现的实际盈利,计算每个公司的盈余意外,作为公司盈利新息(新发生或新达到的信息)的代理,进而根据市值等权重进行加总,得到市场加总的意外盈余,作为市场整体的加总盈余新息的代理。论文选择广义货币量M2、信贷规模以及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供给的代理变量。建立包括加总意外盈余、货币供给、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的VAR模型,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市值加权的加总意外盈余在1%的显着水平下是叁个货币供给变量(广义货币量M2、信贷规模以及社会融资规模)的格兰杰因;等权加权的加总意外盈余在1%或5%的显着水平下也是叁个货币供给变量的格兰杰因。实证表明,加总意外盈余传递出有关未来货币供给的信息,加总盈余新息对未来货币供给(广义货币量M2、信贷规模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具有预测参考价值。论文同时选择流通市值加权的加总意外盈余,以及控制变量的不同代表变量作为稳健对比,实证结果是稳健的。论文对回答“加总意外盈余是否会传递出宏观货币供给信号”的问题提供肯定的经验证据,对现有研究有一定的边际贡献,研究结论对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2)

龙立,龚光明[6](2017)在《投资者情绪与盈余管理的信息传递动机——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中国A股市场经验数据,文章检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否具有信息传递动机以及投资者情绪对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年度盈余数据中操控性应计利润对公司未来业绩具有显着的解释能力,从而在中国证券市场首次验证了盈余管理动机的"信息观";(2)随着投资者情绪的高涨,公司盈余管理的信息传递动机减弱,同时机会主义动机倾向增加,而在投资者情绪低落时,盈余管理的信息传递动机得到进一步强化。(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李龙[7](2014)在《费用粘性对盈余管理的信息传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费用粘性是指当企业业务量发生不同方向的变化时,导致的费用边际变化率是有差异的。当业务量发生增加或者减少的变动时,企业的费用也会相应的增长或者减少幅度,但是在等额业务量变动的条件下,企业费用的增长幅度要明显高于减少的幅度,也就是说费用的增长的减少与业务量的增减变动是不对称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成本费用粘性理论与传统成本习性理论认为的企业费用增减变动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是同幅度的理论相矛盾。ABJ对费用粘性概念的提出,为财务会计研究和管理会计研究之间构建了一座新的桥梁,还为成本管理会计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为了避免公司亏损,或者自身业绩报酬,存在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盈余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利润操纵行为,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期下,人为地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管理者可以通过应计项目或者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手段,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或者改变重要经营决策来实现有利于公司或自身的财务结果。近几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盈利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相关法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和深入,人们发现了更多的盈余操控问题。由此可见,盈余管理和费用粘性两者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管理者的行为,本文旨在探明费用粘性与盈余管理到底会存在怎样的关系,盈余管理不同手段的选择又会对费用粘性产生哪些影响,以及费用粘性的强弱变化会传递怎样的盈余管理信息。本文以政治成本假说和债务契约假说为理论基础,以A股上市公司2011-2013年间财务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费用粘性对盈余管理不同手段的影响。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首先从费用粘性概念的提出,然后到国内外对费用粘性成因的研究的主要观点,再到费用粘性的经济后果综述和分析。同时,对国内外盈余管理研究文献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和手段等方面进行综述,最后是文献述评,根据作者对已阅读文献的理解做出了总结。第叁部分是理论基础。首先对调整成本、盈余管理和费用粘性的有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通过对政治成本假说和债务契约假说的理论分析,为后文假设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持。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首先阐述了本文研究假设提出的理论依据并构建了研究模型,然后详细介绍了研究所需的数据来源以及对样本数据的选取过程,做出了对全部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第五部分是实证结果分析。根据所介绍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模型、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模型和费用粘性模型,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回归结果做出解释。同时用营业成本替换销售管理费用进行稳健性检验,以进一步证明结论的真实可靠。第六部分是结论。主要对全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的研究启示和主要贡献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和负债率较高的上市公司2011-2013年间财务数据的研究,本文主要有以下发现:(1)在我国上市公司,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存在替代性,本文可以在费用粘性的角度证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也会根据公司所处经济和监督环境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进行盈余操控。(2)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管理者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会弱化费用粘性,在管理层更倾向于更大程度的进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公司,管理者面对的成本费用的控制压力较小,因而财务报表中的成本费用操控程度相对来说更小,导致了费用粘性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3)在我国国有和负债率高的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导致费用粘性变弱,由于反向的政治成本和债务契约,管理者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动机更加强烈,·因此导致了费用粘性的变弱。(4)费用粘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传递盈余管理的有效信息。费用粘性对盈余管理不同手段的信息传递方向不同,尤其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虽然有损企业的长期价值,但是由于其操控隐蔽性较高不易被审计工作者和报表使用者发现,使得管理者越来越倾向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费用粘性强弱的变化可以一定程度的传递出这些隐蔽信息。(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4-10-01)

郝东洋,王静,张天西[8](2013)在《稳健会计盈余传递有效估值信息了吗?——基于差异稳健性水平的价值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信号传递理论视角,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稳健性确认的会计盈余是否在非对称信息下向市场传递了投资者所需要的有效估值信息。通过对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2~2011年相关数据的分析,以"年度/公司"指标测量会计稳健性,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在全样本下,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提高作用不够明确;但经过样本控制后,处于当年度市场平均稳健性水平附近的上市公司,其会计稳健性显着提高了盈余价值相关性。得出结论认为,当稳健性原则运用适度时,能够起到信号显示作用,提高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稳健性的运用整体上未对中国公司的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产生不利影响,相反,稳健会计盈余向投资者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估值信息,起到了保护投资者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期刊2013年10期)

张婷,季侃[9](2011)在《会计信息传递、分析师盈余预测与股票市场定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自Ball和Brown(1968)以及Beaver(1968)的开创性研究证明了会计盈余是有信息含量之后,大量学者遵循他们的范式研究了盈余等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但从会计信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途径看,分析师对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是其中重要的环节,相对于其他方式的盈余预测,分析师的职能以及所具有的专业知识、经验等决定了分析师的盈余预测更具有优势。研究分析师盈余预测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能为有关股价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会计师》期刊2011年12期)

王亚南,马明茜[10](2010)在《上市公司年度盈余公告信息传递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证券市场会计盈余和股价关系研究一直是过去叁十多年间西方会计实证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也发现了中国证券市场上会计盈余具有信息含量的证据。本文尝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会计盈余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已公告公司盈余信息对未公告公司股价的影响,即盈余信息传递。(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0年23期)

盈余信息传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连锁关系是企业间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本文将连锁公司的董事、高管和监事在目标公司担任董事均定义为连锁关系,分别称为董事连锁、高管连锁和监事连锁。基于连锁关系的信息传递视角,本文以2007—2017年存在连锁关系的公司对为样本,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筛选配对样本,探讨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及分类转移操纵经由连锁关系的传染效应,同时检验不同连锁关系类型对盈余管理传染作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和分类转移操纵均能经由连锁关系传染;董事连锁能传染真实盈余管理和分类转移操纵,监事连锁仅能传染应计盈余管理,而非CFO的高管连锁则不能发挥显着的盈余管理传染作用;当连锁关系解除时,盈余管理传染随即中断。进一步的检验表明,若目标公司为国有企业,则其模仿连锁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的意愿显着减弱。该结果对资本市场中盈余管理的监管及两家公司之间连锁关系的形成均具有一定的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盈余信息传递论文参考文献

[1].刘敏丽.加总意外盈余为何传递通胀信息?[D].华南理工大学.2019

[2].贾巧玉,周嘉南.连锁关系与盈余管理——基于信息传递的视角[J].中国会计评论.2019

[3].魏明海,衣昭颖,李晶晶.中国情境下供应链中客户盈余信息传递效应影响因素研究[J].会计研究.2018

[4].王明涛.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与市场信息传递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5].张俊勇.加总意外盈余传递货币供给信息的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6].龙立,龚光明.投资者情绪与盈余管理的信息传递动机——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7

[7].李龙.费用粘性对盈余管理的信息传递作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8].郝东洋,王静,张天西.稳健会计盈余传递有效估值信息了吗?——基于差异稳健性水平的价值相关性研究[J].系统工程.2013

[9].张婷,季侃.会计信息传递、分析师盈余预测与股票市场定价[J].会计师.2011

[10].王亚南,马明茜.上市公司年度盈余公告信息传递效应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标签:;  ;  ;  ;  

盈余信息传递论文-刘敏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