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传播批判

二十一世纪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传播批判

论文摘要

21世纪是一个社会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全新时代。在这个缤纷多姿、开放竞争的时代,社会意识形态、人们的思想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都在一定程度地发生着变化。大众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民间文化在相互交融和协调中共存。大众文化的兴起无疑是这个时代文化形态最明显的现象,大众文化在营造着信息化、消费化、通俗化、复制化时代特征的同时也使得理性、人文精神等在不断地被削弱。电视艺术是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视文艺蓬勃地在前进,各式各样的电视节目使受众应接不暇。在当下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综艺类电视栏目顺应娱乐之需要,迅猛地抢占荧屏,而综艺类电视栏目中又以音乐类电视栏目最为抢眼。音乐通过与电视的更为紧密的联系,借助于动感、时尚的画面,越来越吸引着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眼球。21世纪以来的音乐类电视栏目可谓争种类繁多,而更吸引受众的无疑是那些以传播流行音乐为主的《中国音乐电视》、《同一首歌》、《欢乐中国行》、《激情广场》、《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星光大道》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争相斗艳,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无疑是当下是活跃于荧屏上的一股强劲势力,它所引领的强劲的娱乐风急速地刮遍神州大地。无可否认,各式各样的音乐类节目使广大受众得到了全方位、多渠道的视听冲击和娱乐放松。但我们也应冷静地看到,随着流行音乐类电视节目比重的不断增大,形式的不段翻新,庸俗、媚俗、暴露之风在音乐类电视节目中蔚然成风,这使得其音乐传播明显呈现出过于注重音乐娱乐性、人文含量不足、流行音乐强势地位过重、传播庸俗化倾向明显等弊端。21世纪又是一个呼唤理性、呼唤人文、呼唤和谐的时代,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民族精神的提升需要更为和谐、进步、先进、人文、创新的文化建设。电视音乐作为一种对大众的业余生活和精神世界有着广泛而长远影响的文化形式,自然需要更加和谐、理性地生存。在当下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背景下,电视人、音乐人、电视受众都需要从我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音乐素质,提升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抗“侵袭”的能力。学校教育、舆论导向等社会诸方面也要发挥自身监督、引导等作用,使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能够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有效地提升文化含量,提升其审美和传播价值,成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和谐、先进、理性又易于被大众接受的文化奇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传播态势分析
  • 1.1 MTV类栏目——乱"画"渐欲迷人眼
  • 1.1.1 火速窜红
  • 1.1.2 乱"画"抬头
  • 1.2 歌会类栏目——集体狂欢尽风流
  • 1.2.1 狂欢不止,火爆延续
  • 1.2.2 冷静看"狂欢"
  • 1.3 选秀类栏目——"娱乐不至死"誓不休
  • 1.3.1 从繁荣到日趋枯萎
  • 1.3.2 理性看其"娱乐至死"
  • 第2章 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传播存在的问题
  • 2.1 "娱乐"性过重,人文含量不足
  • 2.1.1 "娱乐"性已成为当下电视传播所具有的重要特征
  • 2.1.2 "娱乐"性是流行音乐的明显特征
  • 2.1.3 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不应仅仅追求浅层的娱乐
  • 2.2 庸俗化倾向
  • 2.2.1 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传播的庸俗化倾向明显
  • 2.2.2 正确审视庸俗化传播
  • 第3章 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传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
  • 3.1 大众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电视音乐审美倾向的影响
  • 3.1.1 大众文化潮流的侵袭
  • 3.1.2 大众的电视音乐审美倾向于娱乐休闲为主
  • 3.2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
  • 3.2.1 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产生及特征
  • 3.2.2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下理性的消解、娱乐的盛行
  • 3.3 电视艺术产业化的影响
  • 3.3.1 电视艺术产业化步伐加快
  • 3.3.2 产业化背景下强势的娱乐消费
  • 第4章 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发展之道——建设和谐的流行音乐电视文化传播
  • 4.1 音乐传播内容的人文精神追求
  • 4.1.1 高扬人文精神大旗
  • 4.1.2 提升传播内容的思想性和文化品味
  • 4.1.3 加强形式和内容上的不断创新
  • 4.1.4 注入更多民族音乐元素
  • 4.2 受众素养的提升
  • 4.2.1 "读图时代"受众应介入更多理性价值观
  • 4.2.2 提高受众的音乐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 4.3 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传播中"把关人"素质的提升
  • 4.3.1 提高"把关人"的音乐素养
  • 4.3.2 提高"把关人"的审美情趣及社会责任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音乐类通识教育提升大学生情商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 戏剧之家 2019(36)
    • [2].音乐类群众文化的审美场层面分析[J]. 戏剧之家 2019(36)
    • [3].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 [4].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类文献的英译[J]. 海外英语 2020(04)
    • [5].从青年文化视野看音乐类网络直播[J]. 音乐传播 2019(Z1)
    • [6].河北音乐类“非遗”的创新性发展研究——以深州老丝弦为例[J]. 艺海 2020(03)
    • [7].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的应用方向研究——基于传承与传播的关系辨析[J]. 档案学研究 2020(02)
    • [8].关于新媒体时代大学音乐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国际公关 2020(04)
    • [9].论音乐类节目《声入人心》的多维创新[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0].音乐类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J]. 戏剧之家 2020(24)
    • [11].刍议音乐类非遗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科学策略——以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丝绸之路音乐文库”项目为例[J]. 出版广角 2020(15)
    • [12].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音乐类学科线上教学模式探究[J]. 北方音乐 2020(15)
    • [13].区域音乐类非遗资源引入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体系的探讨——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J]. 黑河学院学报 2020(10)
    • [14].音乐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J]. 产业创新研究 2020(19)
    • [15].关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J]. 黄河之声 2019(01)
    • [16].谈高校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触[J]. 黄河之声 2019(11)
    • [17].西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J]. 西藏艺术研究 2017(03)
    • [18].高中音乐类社团的建设与指导[J]. 戏剧之家 2018(13)
    • [19].音乐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J]. 北方音乐 2015(16)
    • [20].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类社团的功能与作用探究[J]. 北方音乐 2016(09)
    • [21].谈社区音乐发展对音乐类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J]. 北方音乐 2017(06)
    • [22].由江苏省《音乐类专业省统考声乐曲目库(401首)》所带来的思考[J]. 北方音乐 2017(05)
    • [23].黔东南音乐类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04)
    • [24].山西高校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北方音乐 2018(04)
    • [25].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传承的瓶颈问题研究[J]. 中国音乐 2018(05)
    • [26].宁夏音乐类艺考生进入大学前后学习状态之比较——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J]. 艺术评鉴 2016(07)
    • [27].大学生视角对于音乐类公选课情感教学的影响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02)
    • [28].音乐类非遗保护中的若干问题[J]. 大众文艺 2017(15)
    • [29].部门协作在音乐类非遗保护中的作用[J]. 大众文艺 2017(16)
    • [30].音乐类相关学术研究前沿发现分析[J]. 数字与缩微影像 2017(03)

    标签:;  ;  ;  ;  ;  ;  

    二十一世纪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类电视栏目传播批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