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贪污罪主体研究

我国贪污罪主体研究

论文摘要

贪污犯罪是腐败的极端表现形式,极大的危害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机体,历来是刑事预防和打击的重点。然而,如何准确地认定贪污罪主体,在实践中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由于观点不同,又直接导致了司法运作中的不同结论,影响了法律适用的统一性。本文从我国贪污罪犯罪主体的历史演变出发,对贪污罪主体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分五部分进行了探讨,以期明确我国贪污罪的犯罪主体。一,我国贪污罪主体之历史演变与理论纷争。本部分阐述了我国建国前后相关法律对贪污罪主体的规定及其变化,并对各个时期的立法、司法解释进行简要比较和分析,对学界的理论纷争进行了简单介绍。二,“纯正”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本部分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从文义和逻辑上对“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与“国家机构”进行了辨析,认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一种,即纯正的国家工作人员。而“国家工作人员”的外延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外延要宽泛得多。对于在党务机关和政协机关中工作的人员能否成为贪污罪的主体问题,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着领导作用,是宪法国家机构中各国家机关的领导机关,所以党委、政协成员理应属贪污罪规范之列。三、“准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界定。关于国有公司、企业,笔者认为只有全部财产为国有资产的才能认定为国有公司、企业。人民团体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并由国家依法管理的团体,那些不享受国家财政拨款,不具有国有性质的非官方团体,属于刑法上的社会团体。界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要把握好委派的涵义、特征以及委派的对象、主体。对于村民委员会和城镇居民委员会,还有其他基层组织人员,只要依法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其成员就是《刑法》第93条第2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四、特殊贪污罪主体的认定,笔者将《刑法》第382条第2款和第183条第2款规定的人员列为贪污罪的特殊主体,一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二是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本节着重论述了委托的涵义与国有保险公司的性质。五、共犯问题,现行《刑法》第382条第3款规定了共同贪污。贪污罪的共犯包括相同主体的共犯和不同主体的共犯。对于均具有法律规定贪污罪犯罪主体身份的相同主体比较容易认定;而对于有不具有法律规定贪污犯罪主体身份的混合主体,则在司法实践中较难认定。笔者认为,贪污罪的主体只能是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才能构成,并提出涉案的一般主体应另定罪名的观点与同仁商讨,指出《刑法》第382条第3款及相关司法解释与宪法原则和刑法理论相违背,应予修订和由完善。

论文目录

  • 摘要
  • 一、贪污罪主体之历史演变与理论纷争
  • (一) 贪污罪主体之历史演变
  • (二) 贪污罪主体之理论纷争
  • 1.职能论
  • 2.身份论
  • 3.公务论
  • 二、"纯正"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
  • (一) "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二) "国家机关"与"国家机构"
  • 三、"准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界定
  • (一)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 1.国有公司
  • 2.国有事业单位
  • 3.人民团体
  • (二)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 (三)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 四、特殊贪污罪主体的认定
  • (一)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 1.受委托人员的法律定位
  • 2.委托
  • (二) 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
  • 五、共犯问题
  • (一) 将非国家工作人员作为贪污罪的共犯,有悖宪法原则
  • (二) 贪污罪主体的身份特征,决定了非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成为贪污罪的共犯
  • 1.贪污罪犯罪主体身份的特殊性
  • 2.贪污罪犯罪主体身份的法定性
  • 3.贪污罪主体行为与其职务的关联性
  • (三) 法律缺陷、亟待完善
  • 1.修订刑法第382条第三款,按照不同主体分别定罪
  • 2.建立司法解释审查制度,杜绝越权解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非上市国有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构建探讨[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论党组织参与国有公司治理的法律原则[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3].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的特征、要点和实现路径[J]. 经济法论丛 2017(02)
    • [4].新时代国有公司造林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 河北林业科技 2018(04)
    • [5].王总用人“有一套”[J]. 职业 2014(07)
    • [6].国有公司举办高校之公益性与营利性法律思考[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7)
    • [7].“国有公司、企业”概念在刑法中的辨析及运用[J]. 现代经济信息 2012(02)
    • [8].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高层论坛[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02)
    • [9].巫山县组建国有公司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 决策导刊 2008(12)
    • [10].构建国有公司新型董监事会的实践与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04)
    • [11].我国国有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及其完善[J]. 理论导刊 2008(04)
    • [12].关于完善国有公司企业董事会制度的思考[J]. 经济体制改革 2008(01)
    • [13].国家所有权视角下的国有公司激励制度重构[J]. 财贸研究 2008(03)
    • [14].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状况研究——基于某国有公司问卷调查的分析[J]. 行政管理改革 2020(04)
    • [15].国有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定位与职权[J]. 企业管理 2020(05)
    • [16].盈余管理与国有公司高管晋升效率[J]. 中国工业经济 2012(04)
    • [17].刑法意义上国有公司、企业的下级公司、企业的性质探究[J]. 法制博览 2015(28)
    • [18].关于国有公司企业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探讨[J]. 金田 2013(06)
    • [19].基于股东中心主义的国有公司治理模型分析[J]. 经济管理 2008(02)
    • [20].以国有公司员工名义借款供个人使用如何定性[J]. 中国检察官 2017(04)
    • [21].国有公司也应该完全市场化运作[J]. 北大商业评论 2015(06)
    • [22].国有公司工会地位的法律思考[J]. 民商法争鸣 2013(01)
    • [23].国有公司犯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J]. 政治与法律 2008(11)
    • [24].低价也上车[J]. 当代工人 2009(09)
    • [25].国有公司企业人员中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诱因[J]. 法制与社会 2008(36)
    • [26].出资瑕疵国有公司、企业的产权界定[J]. 人民司法 2009(22)
    • [27].国企改革背景下国有公司人力资源配置研究——以成都市X区属国有公司为例[J]. 现代经济信息 2020(06)
    • [28].国有公司金融运作道德风险度量模型探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29].从世界知名大企业的失误中吸取教训[J]. 改革与开放 2008(02)
    • [30].努力探索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模式——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高层论坛综述[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02)

    标签:;  ;  ;  

    我国贪污罪主体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