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溪河流域土壤钾素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环溪河流域土壤钾素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在收集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资料和化验分析野外采集的88个土样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基于GPS和GIS技术平台,用普通克里格、泛克里格和析取克里格方法研究了金堂县环溪河流域由小到大的A、B、C3个丘陵区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 A、B、C3个区域土壤全钾含量随区域的扩大而增加,速效钾含量随区域的扩大先减小后增大,但二者在3个不同大小区域间的含量差异皆不显著。A、B、C3个区域土壤全钾平均含量分别是17.96±3.48 g kg-1、18.12±3.46 g kg-1、19.47±2.90 g kg-1,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依次为131.43±63.03 mg kg-1、125.74±52.48 mg kg-1和135.63±48.43 mg kg-1。(2)通过误差分析得出,土壤全钾含量在A区和C区以析取克里格高斯模型拟合效果最好,B区以普通克里格高斯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土壤速效钾含量在A、B、C区均以普通克里格球状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用所得的最优模拟模型分别对3个区域土壤钾素含量进行模拟,从模拟结果看,3个区域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呈块状或条带状分布。其中,A区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呈现以西部和东南部丘陵中下部为高值中心,向东北部低值区逐渐减少的趋势;在B区,土壤全钾含量的高值区出现在西北部,速效钾含量的两个高值区出现在东南部和西部,二者低值区均分布于东北部;在C区,土壤全钾含量呈现以西北部和中部为高值中心向两侧逐渐减少的趋势,两个低值区集中分布于东部和西南部,速效钾含量呈片状交错分布,高值区出现在东南部,低值区分布于东北部。分级面积统计表明,随着研究区面积的扩大,土壤全钾含量的低值区所占比例逐渐减小;速效钾含量随区域的扩大向120~160 mg kg-1含量级集中。(3)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微地形条件等自然因素对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在不同大小区域总体上差异显著,个别区域差异不显著。其中,在不同成土母质下,土壤全钾含量在A区差异不显著(F2,45=2.001,P=0.147),B区达到显著水平(F2,45=3.828*,P=0.037),而在C区达到极显著水平(F2,45=8.012**,P=0.002);速效钾含量在A区和C区均存在显著差异,F值分别为3.775*和3.843*,B区存在极显著差异(F2,45=7.785**,P=0.003)。在不同土壤类型下,土壤全钾含量在A区和C区均存在极显著差异,F值分别为4.698**和5.142**,B区不显著;速效钾含量差异在A区和B区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值分别为4.314**和5.284**,C区不显著。在微地形条件下,丘陵顶部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丘陵中部、下部和冲沟,而后三者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4)土地利用方式、轮作方式、施肥状况和秸秆还田水平等人为因素对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从总体上看,各因素下土壤全钾含量差异不显著;速效钾含量差异较为显著。其中,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A、B、C3个区域土壤全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速效钾在A区达到极显著水平,B区达到显著水平(F3,21=4.813*,P=0.011),C区不显著(F3,20=1.277,P=0.308)。在不同轮作方式下,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速效钾含量变化较全钾明显。在不同施肥状况下,土壤全钾含量差异不显著,速效钾存在极显著差异(F3,84=4.275**,P=0.008)。在不同秸秆还田水平下,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的差异均不显著。(5)在土壤性质方面,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钾与pH和有机质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154和0.026;速效钾与pH相关关系不显著(r=0.167,n=88),而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363**,n=88)。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域概况与试验方案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1.1 自然条件
  • 2.1.2 社会经济条件
  • 2.2 试验方案
  • 2.2.1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2.2.2 区域资料的收集
  • 3 区域土壤钾素空间分布
  • 3.1 土壤全钾空间变异
  • 3.1.1 基本统计特征
  • 3.1.2 空间变异函数
  • 3.1.3 误差检验
  • 3.1.4 空间分布特征
  • 3.2 土壤速效钾空间变异
  • 3.2.1 基本统计特征
  • 3.2.2 空间变异函数
  • 3.2.3 误差检验
  • 3.2.4 空间分布
  • 本章小结
  • 4 土壤钾素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 4.1 自然因素
  • 4.1.1 成土母质
  • 4.1.2 土壤类型
  • 4.1.3 微地形条件
  • 4.2 人为因素
  • 4.2.1 土地利用方式
  • 4.2.2 轮作方式
  • 4.2.3 施肥状况
  • 4.2.4 秸秆还田
  • 4.3 土壤性质
  • 4.3.1 pH
  • 4.3.2 有机质
  • 本章小结
  • 5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09)
    • [2].连续4年施钾的甘蔗产量及土壤钾素平衡[J]. 热带作物学报 2020(07)
    • [3].土壤钾素形态及有效性的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科学 2013(06)
    • [4].土壤钾素固定和释放机制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08(04)
    • [5].施肥对土壤钾素有效性及番茄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J]. 现代园艺 2020(03)
    • [6].冬枣果园土壤钾素分布特征[J]. 现代园艺 2015(24)
    • [7].水稻-大麦长期轮作体系钾肥效率及土壤钾素平衡[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01)
    • [8].施钾对小麦/玉米产量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3(05)
    • [9].土壤钾素运移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土壤 2012(04)
    • [10].田间土壤钾素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其评估[J]. 土壤 2012(06)
    • [11].滑县土壤钾素现状、变化及利用对策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09(08)
    • [12].土壤钾素变化定量测定方法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15(24)
    • [13].湖南省花垣县农田土壤钾素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05)
    • [14].宝鸡市耕地土壤钾素历史演变状况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09(04)
    • [15].有机酸对土壤钾素活化过程的化学分析[J]. 土壤 2015(01)
    • [16].缓解土壤钾素亏缺和科学施用钾肥的方法[J]. 福建农业 2014(06)
    • [17].土壤钾素解吸模型及其特征值的作物效应[J]. 土壤学报 2008(01)
    • [18].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和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J]. 北京农业 2015(32)
    • [19].南方主要土壤钾素现状及对策[J]. 福建热作科技 2013(04)
    • [20].不同稻田土壤钾素丰缺水平下施用钾肥的效应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12(03)
    • [21].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钾素固定影响因素分析[J]. 科学通报 2009(17)
    • [22].长期施钾对红壤水稻土水稻产量及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06)
    • [23].稻草与钾肥配合施用对冬作马铃薯土壤钾素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15(04)
    • [24].春小麦调亏灌溉对土壤钾素养分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 2009(01)
    • [25].贮存温度和时间对风干土壤钾素测定值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02)
    • [26].贵州旱作耕地土壤钾素状况与钾肥效应[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1)
    • [27].秸秆改良材料对冷沙黄泥土壤钾素吸附解吸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1)
    • [28].土壤类型对土壤钾素与烤烟烟叶钾素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研究——以云南省曲靖市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 2015(02)
    • [29].平顶山市土壤钾素现状与施钾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8)
    • [30].钾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J]. 农民致富之友 2011(22)

    标签:;  ;  ;  ;  ;  

    环溪河流域土壤钾素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