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改性单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季铵盐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口腔复合树脂,生物安全性
改性单体论文文献综述
王卫国,王利民,吴帆,陈吉华[1](2019)在《四甲基丙烯酸酯季铵盐抗菌单体的合成及改性口腔复合树脂抗菌及生物安全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季铵盐抗菌单体通过甲基丙烯酸酯基团接枝共聚于牙科树脂材料的高分子网络,赋予树脂材料接触性抗菌性能。传统季铵盐单体仅含有一至两个甲基丙烯酸酯基团,其反应活性较弱,用于树脂改性时存在残余单体,可导致改性树脂生物安全性能下降。本研究通过合成含有四个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季铵盐单体,以提高季铵盐单体的反应活性,以期降低树脂残留,在赋予树脂抗菌性能的同时,不影响树脂的生物安全性能。(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9)
李子恒[2](2019)在《防锈涂料用磷酸酯单体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等为主要共聚单体,磷酸酯单体MAP、GMA、MAA为功能单体,DAAM/ADH为交联单体,采用种子乳液半连续聚合法,制备核壳结构的磷酸酯单体改性丙烯酸树脂。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与配比、磷酸酯单体的用量、交联单体的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乳化剂的最佳用量为0.8%,磷酸酯功能单体用量为2%,交联单体用量为2%,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用量为1.5%,制得的苯丙乳液在马口铁上硬度达到1 H、附着力0级、耐盐水性能达到400 h。通过加入防闪锈剂,解决了苯丙乳液初期的闪锈问题,同时对耐盐水性也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9期)
沈晓双,邹献武,李改云,王小青,刘君良[3](2019)在《糠醇单体与预聚体混合物改性杨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糠醇单体与预聚体混合物浸渍改性木材的可行性,以提高糠醇预聚体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糠醇树脂改性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方法】以马来酸酐为催化剂、硼砂为稳定剂、水为稀释剂,调控糠醇预聚体与单体比例,配制成均一稳定的水溶性木材改性溶液。采用此溶液浸渍改性杨木,并与糠醇单体改性杨木的增重率、浸出率、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当糠醇单体与预聚体质量比为35∶15时,可配制成均一稳定、糠醇质量分数为50%的单体与预聚体混合物改性溶液。采用此溶液浸渍改性杨木的增重率为90.47%,比相同糠醇质量分数的单体改性材提高6.41%;浸出率为5.27%,比单体改性材降低14.17%。混合物改性材径向、弦向和体积抗湿胀率分别为77.76%、62.56%和70.02%,比单体改性材分别提高4.80%、1.00%和2.07%。混合物改性材顺纹抗压强度为69.93 MPa,比单体改性材提高12.55%,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75.86 MPa和11.36 GPa,比单体改性材均略有降低。当单体、预聚体混合物改性溶液中糠醇质量分数降低到44%时,该混合物改性溶液浸渍处理杨木的增重率与糠醇质量分数为50%单体改性溶液浸渍处理杨木的增重率相当,且2种改性材的浸出率、抗湿胀率和力学性能均非常接近。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混合物改性材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变化与单体改性材类似,均在790和735 cm~(-1)附近出现归属呋喃环与支链的碳碳键吸收峰,说明糠醇树脂已进入改性材。同时,混合物改性材和单体改性材在3 352和1 329 cm~(-1)附近归属羟基吸收峰的峰强度均有所降低,而在1 245 cm~(-1)附近归属苯环与酚羟基的碳氧键吸收峰的峰形变宽且向右发生偏移,说明糠醇单体和混合物均与木材中羟基发生化学交联。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表明,混合物改性材与单体改性材一样,在木材细胞腔、细胞壁和胞间层都可见糠醇树脂存在,且细胞腔内糠醇树脂总是存在于细胞壁内壁。【结论】通过调控糠醇单体与预聚体比例,可得到均一稳定的木材改性溶液,改性溶液浸渍处理杨木的性能略优于相同质量分数的单体改性溶液。为获得增重率相近的改性材,混合物的糠醇质量分数应低于单体的糠醇质量分数。(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王文艳[4](2019)在《HRP引发纤维素的RAFT接枝聚合乙烯基单体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还原酶催化材料接枝聚合改性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成果,但同传统自由基聚合一样,酶引发的自由基聚合反应过程难以控制,材料上的接枝聚合物链长短不均、分子量分布广,对改性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本论文在纤维素基材料表面固定RAFT链转移剂,然后利用酶引发材料表面的RAFT接枝聚合,调控反应过程及产物结构。课题以2-(十二烷基叁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酸(DDMAT)为RAFT链转移剂,首先通过DDMAT上的羧基与纤维素材料上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将其接枝到纤维素大分子上,然后利用HRP/ACAC/H_2O_2叁元体系引发纤维素材料表面的DDMAT产生自由基,发生材料表面的RAFT接枝聚合反应。论文首先研究HRP/ACAC/H_2O_2体系引发乙烯基单体的RAFT自聚合反应。通过GPC对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及多分散系数(PDI)进行测定,考察加入DDMAT对聚合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DDMAT加入后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变窄,多分散系数小于2。论文以葡聚糖为纤维素模型化合物,在均相条件下模拟纤维素接枝聚合反应。通过MALDI-TOF MS和红外光谱对葡聚糖接枝聚合产物结构进行表征;产物分子量结果表明其可能为接枝共聚物,红外光谱图中可见接枝聚合后产物的特征吸收峰,如酯键的C=O和酰胺键的N-H特征吸收峰。然后,论文对不同纤维素基材料(滤纸、纤维素膜、棉织物)上的酶引发RAFT接枝聚合乙烯基单体进行研究。通过产物中酯基含量和羟基取代度,考察反应条件对滤纸接枝DDMAT的影响。结果表明DDMAT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反应影响较大,在DDMAT用量0.03 g,反应时间32 h,反应温度25℃时,能获得较好的反应效果,产物中酯基含量超过1.1 mmol/g。当采用溶解纤维素与DDMAT进行酯化反应时,产物可获得更高的酯基含量,达到1.9 mmol/g。纤维素基材料改性前后的ATR-FTIR、XPS结果表明,DDMAT成功接枝于纤维素基材料(滤纸、纤维素膜、棉),HRP/ACAC/H_2O_2叁元体系成功引发DDMAT-纤维素材料上的RAFT接枝聚合乙烯基单体。DDMAT-纤维素材料的ATR-FTIR谱图在1738 cm~(-1)处出现酯键C=O的伸缩振动峰,表明DDMAT与纤维素之间的酯化反应成功发生;滤纸–PAM的ATR-FTIR谱图中出现明显的酰胺键振动;滤纸–PMA和棉–PMA谱图在1738 cm~(-1)处的峰有显着增强;纤维素基材料接枝DDMAT后,表面S元素含量增加,接枝聚合丙烯酰胺后,表面N元素含量增加。通过考察反应时间对纤维素基材料接枝聚合乙烯基单体的接枝率和反应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研究RAFT链转移剂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滤纸接枝聚合丙烯酰胺反应过程中,接枝率和单体转化率与时间增加呈近似线性增长的关系,拟合直线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2622和0.96702;接枝聚合反应的假一级动力学曲线,拟合曲线为y=0.28733x-0.03643(R~2=0.94329);以上结果均表明接枝聚合反应具有可控性,符合RAFT聚合规律。纤维素基材料接枝聚合乙烯基单体后,润湿性能发生改变。纤维素基材料与DDMAT发生酯化反应后,材料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当进一步发生RAFT接枝聚合后,接枝聚合乙烯基单体的亲疏水性不同,则产物的润湿性不同,接枝聚合丙烯酰胺后,纤维素材料重新恢复亲水性,而接枝聚合丙烯酸甲酯后,材料的疏水性能会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马晨[5](2019)在《GMA多单体官能化改性全同聚丁烯-1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转矩流变仪中,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以对乙烯基甲苯(VT)或二乙烯基苯(DVB)为共单体,研究了共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熔融接枝全同聚丁烯-1(iPB-1)。分别考察了DCP用量、共单体用量和GMA用量对GMA接枝率(Gd)、接枝效率(Ge)和产物熔体流动速率(MFR)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单体(VT或DVB)加入到接枝体系中可以明显提高GMA的接枝率,并且使产物的MFR减小,尤其是DVB共单体接枝体系,MFR下降明显;引发剂DCP用量的增多可以提高GMA接枝率,但会引起大分子链降解导致产物MFR增大;接枝体系中GMA用量增大,接枝率升高,产物的MFR逐渐减小。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熔体流动速率等方法研究了共单体辅助GMA熔融接枝iPB-1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VT共单体接枝体系中,VT首先与iPB大分子自由基发生反应生成较为稳定的大分子自由基,然后再与GMA进行接枝反应,对接枝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DVB共单体接枝体系中,DVB与已经接枝在iPB-1大分子链上的GMA反应,起到稳定作用,使接枝率有大幅度的增大。两种共单体(VT和DVB)均可以有效抑制iPB-1大分子的降解。利用热失重分析(TGA)、偏光显微镜(POM)和差式扫描量热仪(DSC)等实验手段研究了iPB-1及其接枝物的热稳定性、结晶形态、结晶速率,并分别采用Avrami方法、Ozawa方法和莫志深方法描述了iPB-1及其接枝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GMA接枝链的存在能够降低iPB-1的热稳定性,使iPB-1的晶粒细化,球晶尺寸减小,并且促进晶核的形成,明显缩短iPB-1的球晶生长时间;在相同的降温速率下,接枝样品(iPB-g-GMA)的结晶速率比iPB-1快;接枝物的Avrami指数发生偏离,Ozawa方法和莫志深方法能较好地分析iPB-1及其接枝物的非等温结晶过程;GMA接枝链的存在可以显着降低iPB-1的非等温结晶活化能,增大iPB-1的结晶能力。(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5-21)
赵艳娜,底一,林磊,黄涛[6](2019)在《非离子单体改性聚羧酸盐水泥减水剂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MPEG)为主要原料,与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进行聚合,以过硫酸铵和双氧水共同作为引发剂,在以异丙醇和水为溶剂,3-巯基丙酸为链转移剂的条件下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式聚合制备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研究了大单体的分子链长短和磺酸盐的用量对合成聚羧酸盐减水剂分散性能的影响,并对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进行表征,在高强混凝土中的应用进行了测试,在掺量为0.17%(质量分数)时,水泥初始净浆流动度达到270 mm。(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王聪聪,梁华,胡晓阳,伍丽琼,方丹丹[7](2019)在《丙烯酸单体接枝改性荨麻纤维》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丙烯酸单体和氧化还原体系接枝改性荨麻纤维。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荨麻纤维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等进行表征,研究了丙烯酸浓度、氧化还原体系浓度、时间、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SEM图显示,改性后荨麻纤维的表面变得粗糙,FT-IR谱图在1 718 cm~(-1)处增加了-C=O特征吸收峰,表明纤维接枝共聚物接枝成功。在硫代硫酸钠质量/L,温度50℃,接枝改性5 h时,接枝率较佳,约为3.6%。(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邹赛,苏琼,袁明丽,毛文静,徐杰[8](2019)在《反应型含磷阻燃单体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丙烯酸酯具有多种优点,其乳液由于以水为分散介质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简单介绍了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性质特点,综述了聚合丙烯酸酯乳液的阻燃改性的研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含磷阻燃功能单体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应用的报道。(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郝秀,范东斌[9](2018)在《环氧单体交联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羟甲基丙烷叁缩水甘油醚(THPTG)为交联剂,通过在碱性介质中与降解大豆蛋白分子聚合反应制备耐水性型大豆蛋白胶黏剂。利用核磁共振(1H-NMR)、X射线衍射(XRD)分析手段和胶合板制备试验,研究THPTG用量对大豆蛋白胶黏剂结构、耐水胶合强度及其胶合板浸渍剥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HPTG中的环氧基与大豆蛋白降解分子发生了开环交联反应,形成了具有耐水结构的大豆蛋白胶黏剂。THPTG的添加使降解大豆蛋白分子结构的α-螺旋结晶区和β-折迭区发生了显着变化,其中α-螺旋结晶区消失,β-折迭区的结晶度随THPTG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当THPTG用量为9%时,大豆蛋白胶黏剂具有优异的耐水胶接性能,其胶合强度达到国家标准GB/T9846-2015《普通胶合板》中Ⅱ类胶合板要求。(本文来源于《木材加工机械》期刊2018年05期)
黄伟[10](2018)在《膨胀单体合成及其对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京津冀粘接技术研讨会暨北京粘接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27)
改性单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等为主要共聚单体,磷酸酯单体MAP、GMA、MAA为功能单体,DAAM/ADH为交联单体,采用种子乳液半连续聚合法,制备核壳结构的磷酸酯单体改性丙烯酸树脂。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与配比、磷酸酯单体的用量、交联单体的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乳化剂的最佳用量为0.8%,磷酸酯功能单体用量为2%,交联单体用量为2%,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用量为1.5%,制得的苯丙乳液在马口铁上硬度达到1 H、附着力0级、耐盐水性能达到400 h。通过加入防闪锈剂,解决了苯丙乳液初期的闪锈问题,同时对耐盐水性也有所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改性单体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卫国,王利民,吴帆,陈吉华.四甲基丙烯酸酯季铵盐抗菌单体的合成及改性口腔复合树脂抗菌及生物安全性能的研究[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李子恒.防锈涂料用磷酸酯单体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19
[3].沈晓双,邹献武,李改云,王小青,刘君良.糠醇单体与预聚体混合物改性杨木[J].林业科学.2019
[4].王文艳.HRP引发纤维素的RAFT接枝聚合乙烯基单体改性[D].江南大学.2019
[5].马晨.GMA多单体官能化改性全同聚丁烯-1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6].赵艳娜,底一,林磊,黄涛.非离子单体改性聚羧酸盐水泥减水剂的制备及应用[J].山东化工.2019
[7].王聪聪,梁华,胡晓阳,伍丽琼,方丹丹.丙烯酸单体接枝改性荨麻纤维[J].上海纺织科技.2019
[8].邹赛,苏琼,袁明丽,毛文静,徐杰.反应型含磷阻燃单体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进展[J].当代化工研究.2019
[9].郝秀,范东斌.环氧单体交联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的研究[J].木材加工机械.2018
[10].黄伟.膨胀单体合成及其对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C].第二届京津冀粘接技术研讨会暨北京粘接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