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宝钢集团一钢公司技术改造的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王云美[1](2012)在《创新型企业商业模式研究》文中指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型企业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大批创新型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条件。我国确立了国家创新战略,科技部等推出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创新型企业研究对创建创新型企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德鲁克认为创新型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将要出现一种新型企业形态,创新型企业主要依靠创新而盈利、生存、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创新型企业研究是认识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创新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目前大部分管理学者聚焦于企业创新活动的研究,而忽略了以创新型企业为对象的研究。经济学家研究创新型企业的成本收益特征,总结了企业创新成功所需的外部社会经济条件。创新型企业整体模式的研究还处于空白。本文以创新型企业的整体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探索依靠创新而盈利、生存、发展的企业经营模式。本研究以商业模式作为研究创新型企业的理论工具。商业模式是在以网络为基础的现代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概念,对新经济下企业价值创造逻辑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企业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外部价值链(网络)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结构与匹配。根据企业外部价值链(网络)特征,企业建立内部价值链,构建自己的外部价值链(网络),从而既能充分利用外部价值网络,也能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能力优势,形成具有独特价值创造能力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理论为分析新经济条件下创新型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提供了具有深刻洞察力的研究工具。本研究总结了经济发展史中出现的四代创新型企业商业模式。他们依次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创新型企业、美国二十世纪前半页的创新型企业、日本二战后创新型企业以及美国新经济革命中的创新型企业。第一代创新型企业主要利用当地社区工匠的创新活动,第二代创新新型企业建立专业实验室研发支撑大规模生产和销售,第三代创新型企业依靠全员创新实现以核心能力为中心的经营,第四代创新型企业则专注于核心技术突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生产与营销,与合作伙伴共同创造并获取经济价值。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从制造能力演化为核心能力、再到知识资产,创新型企业商业模式也从技术管理到创新管理、再到知识产权经营。四代创新型企业的演变过程表明,企业主要价值活动己经从以制造与销售过程为主的实物价值活动,过渡到以信息收集与利用为主的虚拟价值活动,最终转变到以知识创造与利用的知识价值活动。本研究提出,现代创新型企业的核心价值活动是知识创造,主要产出是知识产权。现代创新型企业的主要价值增值活动包括知识活动、创新活动、知识产权经营活动。知识活动是创新活动的微观基础,创新活动为知识产权活动提供了素材,知识产权活动贯穿于知识活动和创新活动中,一方面实现了知识与创新活动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也为知识和创新活动指明了战略方向。现代创新型企业围绕知识活动、创新活动、知识产权活动与合作伙伴形成了复杂、动态、开放的价值网络,本研究称之为知识资产价值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现代创新型企业通过与大学、科研机构、其他创新型企业、互补资产提供者、最终消费者等合作,获取科学、技术、市场信息等,通过内部创新、合作创新、并购、产学研联盟等多种途径,创造专利、版权、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通过内部商业化、公司创业、风险投资、交叉许可、出售等多种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形成了以知识产权为主要经营对象的企业经营模式。本研究认为,现代创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具体模块和具体表现形式与其所处的外部价值网络紧密相关。从宏观上分析,企业外部价值网络包括产业价值网络、互补资产价值网络与创新价值网络。现代创新型企业通过建立自身的产业价值网络、互补资产价值网络、创新价值网络、内部价值链等形成自身商业模式,产业价值网络决定了创新领域与市场潜在规模,互补资产价值网络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商业化的途径,创新价值网络决定了企业获取外部创新的水平与效率,内部价值链则是企业实现上述各个价值网络定位的核心保障。现代创新型企业商业模式的各个模块需要相互匹配,即产业价值网络、互补资产价值网络、创新价值网络与内部价值链等需要相互支持。现代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表现为商业模式变革,变革的方面包括产业价值网络、互补资产价值网络、创新价值网络以及内部价值链等模块及其匹配结构。现代创新型企业利用创新价值网络进行高效创新的模式包括内部创新、指挥家式创新、网络创新,利用互补资产网络进行知识资产高效商业化的模式包括内部商业化、指挥家式商业化、平台商业化。现代创新型企业根据自身能力和外部网络特征决定最适合的模式,形成了其自身具体商业模式。本研究采用跨案例研究对上述创新型企业商业模式理论进行实证分析。本研究以宝钢集团、展讯通信、Infinity基金为案例研究对象,分别作为传统钢铁产业、新兴通信产业、金融产业的代表,通过二手数据采集与深度访谈相结合,分析了宝钢集团的发展过程和“精品+规模”模式、展讯通信的“大陆+硅谷”模式和Infinity基金的“知识产权银行”模式,验证了创新型企业三阶段演化模型,证实了现代创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核心模块和商业模式具体类型,并讨论了创新型企业定义、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企业培养等问题。
张申生[2](2007)在《宝钢1780mm热轧工程设计》文中提出2000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宝钢集团一钢公司不锈钢及碳钢热轧板卷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经贸委明确一钢公司不锈钢工程列入国家“十五”期间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第13批国债专项资金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上海市政府也连续几年将一钢公司不锈钢工程列入“上海市重大工程”。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3](2007)在《打造世界级钢铁的重组整合》文中指出在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中,企业管理工作愈发显得重要,为此,从2007年开始,本刊将增加一个“管理创新”栏目,版面也从56页扩大到64页,从而使本刊的“管理特色”更加突出,为交流先进的管理经验提供更充分的条件。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宝钢集团上海第一钢铁有限公司[4](2006)在《上海一钢:三高三同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奕[5](2005)在《宝钢集团上海一钢公司整体产销系统》文中提出介绍了宝钢集团一钢公司整体产销系统建设的背景,说明基于HP SuperDome的主机集群,以及通过TEXUDO中间件技术以达到负载均衡的系统架构。通过对应用系统中销售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功能的介绍,阐述了系统集ERP和MES为一体的特点,以用户为中心、强化财务管理和控制的设计思想,描述了和生产工艺密切相关的质量控制模型、一体化计划、炼钢生产工艺管理等技术。实际应用表明,公司内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度整合和统一,实现按合同组织生产,产、供、销一体化管理,加快资金周转,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宝钢集团上海第一钢铁有限公司[6](2005)在《管理信息化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一钢公司以信息化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文中提出宝钢集团上海第一钢铁有限公司 原上海第一钢铁厂,有着67年的壮丽 历程。 1998年11月,按照国务院关于上 海地区钢铁工业统一规划、战略重组、 建设钢铁精品基地的要求,组建了宝 钢集团。2000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 “宝钢集团一钢公司不锈钢及碳钢热 轧板卷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国家经贸委明确一钢公司不锈钢 工程列入国家“十五”期间重点技术改 造项目和第十三批国债专项资金重点 技术改造项目,上海市政府也将其列 入“上海市重大工程”。 然而面对机会,一钢公司有太多的 问题需要解决。通过现状分析,一钢公 司从领导到各级管理人员形成了共识: 提升公司整体竞争优势的关键是实现 公司管理信息化。在拥有最先进技术设 备的同时,实施管理信息化,可以提升
M.Tsuruda,K.Nakagawa,M.Hirota,陆斌,武俊,袁敏[7](2005)在《中国宝钢集团上海一钢公司碳钢和不锈钢热轧带卷工艺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宝钢集团上海一钢公司碳钢和不锈钢热轧带卷项目于2003年12月投产,经过6个月试生产于2004年7月月产达产。由于连铸机提供坯料的原因,到2004年12月中旬生产钢种有碳钢和不锈钢两种。该轧机具有开发完善的一级和二级自控系统,年产量可以达到282.2万t。产品不仅有碳钢,而且还有69.8万t不锈钢,包括典型奥氏体不锈钢SUS304和铁素体不锈钢SUS430。本文介绍了轧线的主要特点,应用的复杂工艺控制技术和近期的操作数据。文中特别讨论了为提高产品外形质量而采用的新的厚度和宽度控制系统。经过试生产阶段,轧机进入稳定轧制阶段,产品质量很好。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8](2005)在《联合 整合 融合——上海宝钢集团联合重组的历程》文中研究表明
王仲辰,陈明,罗国权,张跃[9](2005)在《小坡度压型钢板瓦屋面雨水渗透动力特性研究》文中提出针对小坡度压型彩钢瓦在冶金、化工行业厂房建筑屋面应用中出现的早期锈蚀及渗漏现象,进行了防水构造原理的改进研究,并通过模拟屋面雨水渗透动力对比试验,首次提出了在同样材料条件和屋面情况下,通过改进小坡度压型钢板瓦屋面搭接构造,提高屋面防水可靠性、经济性、耐用性的原理。
李一为[10](2005)在《竖炉法冶炼不锈钢母液的理论及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要实现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应对日益激烈的不锈钢市场竞争,就有必要开发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锈钢生产新工艺。为配合宝钢集团上海一钢公司年产72万吨不锈钢项目工程的建设,解决不锈钢所需铬源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竖炉法熔融还原直接冶炼不锈钢母液的新工艺。因此,围绕着竖炉法直接冶炼不锈钢母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这一主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本文第二章从不锈钢母液制备工艺角度出发,介绍了制备技术的新进展及不同工艺的技术特点,比较了它们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综合起来认为:目前在采用竖炉新技术的背景下提出竖炉法直接冶炼不锈钢母液不仅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更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 为确保实现在竖炉上直接冶炼不锈钢母液的工业试验顺利完成,试验前专门进行了理论分析、详细的工艺计算以及一系列的工艺准备实验。工艺计算包括配料计算、物料平衡、热平衡和理论焦比计算。工艺准备实验中主要进行了渣型的选择及炉渣粘度的测定;含铬炉料的熔融滴下性能的测定;不锈钢母液液相线及其流动性能的测定。经过现场的精心筹备,上海大学与宝钢集团上海一钢公司合作在255M3普通高炉上成功实现了直接冶炼不锈钢母液的工业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竖炉型反应器中成功地进行不锈钢母液的工业性生产,试验中获取的大量现场数据为不锈钢母液生产新工艺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经济指标依据。 九天的试验期间共生产了含铬量5%~21.3%的不锈钢母液近千吨,铬收得率高达98.02%,高炉炉况稳定顺行,渣铁排放正常。试验中还将含铬量15.6%的35.86吨不锈钢母液由转炉冶炼后,再经连铸和轧制加工得到了某种不锈钢板材,实现了不锈钢生产全流程的贯通,整个试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在实验室模拟竖炉内不同部位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以期获得较完整的铬矿石还原机理和规律的知识。本文主要模拟了铬铁矿在竖炉上部块状带的固态还原以及在熔融滴下过程中的还原,揭示了铬铁矿在这些条件下的还原机理。 模拟竖炉上部较低的温度和气氛条件,同时采用质谱仪气休分析法和失重分析法研究了添加铁矿时对铬铁矿球团碳热固态还原的促进作用以及温度、矿物颗粒尺寸、还原剂种类、球团配碳量和不同矿物比对球团还原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1) 球团中铁矿的含量增加,能促进球团中铬矿的还原,含澳铬矿/铁矿比为1/5的球团经过25分钟1100℃的还原能明显地观察列铬矿边沿产生了部分还原。(2) 含碳铬矿铁矿混合球团的固态还原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温
二、上海宝钢集团一钢公司技术改造的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宝钢集团一钢公司技术改造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创新型企业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图索引 |
表索引 |
Contents |
List of Figures |
List of Tables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实践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本研究的基本范畴 |
1.2.1 基本概念 |
1.2.2 基本问题 |
1.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与基本内容 |
1.3.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2 基本内容简介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创新型企业的研究 |
2.1.1 经济学视角 |
2.1.2 管理学视角 |
2.1.3 中国创新型企业实践 |
2.2 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 |
2.2.1 起源与流派 |
2.2.2 内涵与构成 |
2.2.3 商业模式创新 |
2.3 关于知识资产的研究 |
2.3.1 知识 |
2.3.2 知识资本 |
2.3.3 知识资产经营 |
2.4 关于价值链与价值网络的研究 |
2.4.1 价值链 |
2.4.2 价值网络 |
2.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三章 商业模式框架理论的研究 |
3.1 商业模式研究概述 |
3.1.1 商业模式概念的经济背景 |
3.1.2 商业模式概念的基本内涵 |
3.2 本研究商业模式的界定 |
3.2.1 商业模式的研究流派 |
3.2.2 商业模式的研究层次 |
3.2.3 本研究的商业模式界定 |
3.3 一般商业模式的基本内容 |
3.3.1 已有商业模式框架 |
3.3.2 商业模式的核心研究内容 |
3.3.3 商业模式与价值链理论的关系 |
3.4 创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框架 |
第四章 创新型企业商业模式的演变 |
4.1 四个历史阶段的创新型企业概述 |
4.1.1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创新型企业 |
4.1.2 美国二战前后的创新型企业 |
4.1.3 日本二战后的创新型企业 |
4.1.4 美国新经济时期的创新型企业 |
4.1.5 四代创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总结 |
4.2 创新型企业三阶段演化模型 |
4.2.1 持续竞争优势与商业模式 |
4.2.2 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与商业模式的演变关系 |
4.2.3 传统企业向现代创新型企业演化的三阶段模型 |
4.3 创新型企业商业模式的演变规律分析 |
4.3.1 核心价值活动的演变 |
4.3.2 价值主张与产出形式的演变 |
4.3.3 价值活动结构的演变 |
第五章 知识资产价值网络与创新型企业理论假设 |
5.1 知识资产价值网络 |
5.1.1 知识活动链 |
5.1.2 创新活动链 |
5.1.3 知识产权经营活动 |
5.1.4 知识资产价值网络 |
5.2 外部价值网络 |
5.2.1 产业价值网络 |
5.2.2 互补资产价值网络 |
5.2.3 创新价值网络 |
5.2.4 外部价值网络的层次 |
5.3 创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与理论假设 |
5.3.1 创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 |
5.3.2 创新型企业三阶段演化模型假设 |
5.3.3 现代创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假设 |
第六章 研究方法 |
6.1 本研究的方法选择 |
6.2 案例研究方案设计 |
6.2.1 案例研究目的与类型 |
6.2.2 案例研究方案 |
6.2.3 案例选择 |
6.2.4 信度与效度控制 |
6.3 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
6.3.1 研究提纲 |
6.3.2 数据收集 |
6.3.3 数据分析 |
第七章 案例研究报告 |
7.1 宝钢集团案例 |
7.1.1 宝钢集团简介 |
7.1.2 宝钢集团的发展过程 |
7.1.3 宝钢集团的技术创新 |
7.1.4 宝钢集团的知识产权经营 |
7.1.5 宝钢集团的商业模式评价 |
7.2 展讯通信案例 |
7.2.1 展讯通信简介 |
7.2.2 展讯通信的产业价值网络定位 |
7.2.3 展讯通信的产品技术架构 |
7.2.4 展讯通信的组织模式 |
7.2.5 展讯通信的产品变革 |
7.2.6 展讯通信商业模式评价 |
7.3 Infinity基金案例 |
7.3.1 Infinity基金公司简介 |
7.3.2 Infinity知识产权银行模式 |
7.3.3 晶方半导体(Shellcase)案例 |
7.3.4 Infinity商业模式评价 |
7.4 假设验证与相关讨论 |
7.4.1 创新型企业三阶段演化模型的验证 |
7.4.2 现代创新型企业商业模式假设验证 |
7.4.3 基于创新型企业商业模式的相关讨论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本研究的结论 |
8.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8.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4)上海一钢:三高三同步(论文提纲范文)
把流程再造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
把业务需求作为系统设计的基础 |
把简捷高效作为系统架构的设计原则 |
把“以我为主”作为系统建设的保证 |
信息化建设成功实施取得显着效果 |
(6)管理信息化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一钢公司以信息化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施内容 |
二、实施效果 |
(一)经济效益 |
1. 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
2. 提前达产经济效益显着 |
3. 能源消耗明显下降 |
4. 节省巨额维护费用 |
(二)社会效益 |
三、不断开拓持续改进 |
(9)小坡度压型钢板瓦屋面雨水渗透动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压型钢板瓦等压构造防水的原理 |
2模拟雨水渗透动力试验 |
2.1试验设计 |
2.2试验参数 |
2.3试验结果 |
2.4试验结果分析 |
3横向搭接部位的改进及效果 |
4结语 |
(10)竖炉法冶炼不锈钢母液的理论及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不锈钢母液制备新技术 |
2.1 不锈钢母液制备工艺 |
2.1.1 电弧炉法 |
2.1.2 转炉型熔融还原法 |
2.1.3 竖炉型熔融还原法 |
2.2 铬的回收率及生产成本、经济效益的比较 |
2.2.1 铬的回收率 |
2.2.2 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 |
2.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铬化合物的性质及铬铁矿的特性 |
3.1 铬的物理化学性质 |
3.2 铬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
3.2.1 铬的碳化物 |
3.2.2 铬的硅化物 |
3.2.3 铬的氧化物 |
3.2.4 其它化合物 |
3.3 铬铁矿的种类及其特性 |
3.3.1 铬铁矿的矿物结构 |
3.3.2 铬铁矿的主要产地及其还原特性 |
3.3.3 铬铁矿的矿相及扫描电镜照片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铬铁矿还原的热力学及其还原机理 |
4.1 铬铁矿碳热还原的热力学 |
4.2 CO还原铬铁矿的热力学 |
4.3 铬铁矿的还原机理 |
4.3.1 铬铁矿固态还原过程及其机理 |
4.3.2 铬铁矿熔融还原过程及其机理 |
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工艺准备实验研究 |
5.1 炉料结构的熔融滴下性能测定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方法与实验装置 |
5.1.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2 渣型选择及炉渣粘度的实验测定 |
5.2.1 实验目的 |
5.2.2 渣型选择 |
5.2.3 炉渣粘度测定方法及装置 |
5.2.4 结果与讨论 |
5.3 不锈钢母液的液相线和流动性能的实验测定 |
5.3.1 实验方法 |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3.3 结论 |
5.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竖炉冶炼不锈钢母液的工业试验 |
6.1 冶炼工艺流程及操作制度的总体思考 |
6.1.1 工艺流程 |
6.1.2 原燃料成分 |
6.1.3 造渣制度 |
6.1.4 送风制度 |
6.1.5 装料制度 |
6.1.6 渣铁管理 |
6.1.7 小结 |
6.2 竖炉冶炼不锈钢母液的理论工艺计算 |
6.2.1 配料计算 |
6.2.2 物料平衡 |
6.2.3 第二热平衡 |
6.2.4 理论焦比计算 |
6.2.5 竖炉冶炼不锈钢母液工业试验初步方案 |
6.2.6 小结 |
6.3 竖炉冶炼不锈钢母液的工业试验 |
6.3.1 工业试验用高炉状况 |
6.3.2 试验阶段及炉料的入炉时间表 |
6.3.3 试验结果 |
6.3.4 炉内操作特点 |
6.3.5 炉外操作 |
6.3.6 煤气清洗系统 |
6.3.7 试验结果讨论 |
6.3.8 工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6.4 本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铬铁矿固态还原机理的实验研究 |
7.1 实验原料及实验装置 |
7.1.1 实验原料及制样 |
7.1.2 实验装置 |
7.2 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案 |
7.2.1 恒温带的确定和系统气密性检查 |
7.2.2 原料失重的测定 |
7.2.3 实验步骤 |
7.2.4 实验方案的设计 |
7.2.5 还原率的测定方法 |
7.3 结果及讨论 |
7.3.1 实验结果 |
7.3.2 温度对球团还原的影响 |
7.3.3 矿物颗粒尺寸对球团还原的影响 |
7.3.4 不同还原剂对球团还原的影响 |
7.3.5 球团配碳量对球团还原的影响 |
7.3.6 不同矿石比对还原的影响 |
7.4 固态还原机理的探讨 |
7.4.1 反应方式 |
7.4.2 铬矿还原时各阶段的限速环节 |
7.5 铬铁矿在高炉上部还原机理的推测 |
7.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铬铁矿在熔融滴下过程中的还原机理 |
8.1 熔融滴下实验及试样的制取 |
8.2 光学显微分析 |
8.3 SEM照片及能谱分析 |
8.4 铬铁矿还原过程的探讨 |
8.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铬铁矿在高炉中的还原过程 |
9.1 试样来源及制备 |
9.2 试样的光学观察 |
9.3 试样的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 |
9.4 讨论 |
9.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结论 |
附录一 工业试验配料计算 |
附录二 工业试验实际炉料表 |
附录三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上海宝钢集团一钢公司技术改造的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创新型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 王云美. 复旦大学, 2012(02)
- [2]宝钢1780mm热轧工程设计[J]. 张申生. 上海建设科技, 2007(03)
- [3]打造世界级钢铁的重组整合[J].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冶金管理, 2007(01)
- [4]上海一钢:三高三同步[J]. 宝钢集团上海第一钢铁有限公司.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6(08)
- [5]宝钢集团上海一钢公司整体产销系统[J]. 王奕. 控制工程, 2005(06)
- [6]管理信息化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一钢公司以信息化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换代[J]. 宝钢集团上海第一钢铁有限公司. 上海企业, 2005(11)
- [7]中国宝钢集团上海一钢公司碳钢和不锈钢热轧带卷工艺控制[A]. M.Tsuruda,K.Nakagawa,M.Hirota,陆斌,武俊,袁敏. 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4卷), 2005
- [8]联合 整合 融合——上海宝钢集团联合重组的历程[J].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 冶金管理, 2005(08)
- [9]小坡度压型钢板瓦屋面雨水渗透动力特性研究[J]. 王仲辰,陈明,罗国权,张跃. 中国建筑防水, 2005(08)
- [10]竖炉法冶炼不锈钢母液的理论及工艺研究[D]. 李一为. 上海大学, 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