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逐步复苏的,在其后的近30年中,民营经济的力量迅速壮大,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一些民营企业通过改制或者收购成为公众公司,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一股新生力量。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环境的完善,民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它们中的很多企业通过实施多元化战略来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对于多元化战略绩效的研究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内的热点之一,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达成共识,而且研究大多以全体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则不多。那么我国民营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绩效如何呢?我国民营企业究竟应该怎样来实施多元化战略呢?本文的研究工作将围绕这些问题来展开。本文首先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对多元化战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设计,提出本文研究假设,并且构建相应的计量模型,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运用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我国沪市104家民营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截面研究,比较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多元化类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选用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代理变量,以“熵”(Entropy)值和赫芬达尔(Herfindahl)指数来衡量企业的多元化程度,并进一步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绩效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非相关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单一业务型企业绩效显著高于相关多元化型和非相关多元化型企业,相关多元化型企业绩效显著高于非相关多元化型企业。最后,本文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目录图表目录1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的目的1.3 研究流程1.4 论文框架2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2.1 企业多元化经营理论的提出与发展2.1.1 企业多元化经营理论的提出2.1.2 企业多元化经营理论的发展2.1.3 对多元化经营理论的反思与归核化思潮2.2 多元化经营行为的理论解释2.2.1 交易成本理论对多元化经营的解释2.2.2 代理理论对多元化经营的解释2.2.3 市场势力理论对多元化经营的解释2.2.4 资源和能力基础理论对多元化经营的解释2.3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2.3.1 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2.3.1.1 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不相关2.3.1.2 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负相关2.3.1.3 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2.3.2 多元化类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2.3.2.1 相关多元化能够提高企业绩效2.3.2.2 非相关多元化能够提高企业价值2.4 对国内外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评述2.4.1 对国内外理论研究的评述2.4.2 对国内外实证研究的评述3 实证研究的基本框架3.1 研究假设3.2 研究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3.2.1 行业分类标准的选取3.2.2 样本的选择标准3.2.3 数据来源和样本的整体概况3.3 指标体系的建立3.3.1 多元化指标体系的建立3.3.1.1 多元化的测量方法3.3.1.2 自变量的选取3.3.1.3 本文企业类型的划分3.3.2 企业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3.3.2.1 企业绩效的度量指标3.3.2.2 因变量的选取3.3.3 控制变量的选取4 实证分析4.1 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4.2 模型构建4.3 实证分析及结果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4.3.1.1 样本整体的描述性统计4.3.1.2 不同年份的描述性统计4.3.1.3 不同企业类型的描述性统计4.3.2 方差分析4.3.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4.3.3.1 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4.3.3.2 相关多元化水平与企业绩效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4.3.3.3 非相关多元化水平与企业绩效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5 研究结论与建议5.1 研究结论5.2 对民营企业的建议5.3 研究不足致谢参考文献附录I 样本公司部分数据附录II 国际行业分类标准(GICS)详表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多元化战略论文; 相关多元化论文; 非相关多元化论文; 企业绩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