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盆地双湖地区侏罗系白云岩成因及储集性研究

羌塘盆地双湖地区侏罗系白云岩成因及储集性研究

论文题目: 羌塘盆地双湖地区侏罗系白云岩成因及储集性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作者: 张小青

导师: 伊海生

关键词: 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成因,孔隙演化,储集性

文献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是中国油气勘探程度最低的盆地之一,也是我国在特提斯域内最具潜力的油气勘探目标。侏罗系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但是本地区储集层物性整体偏低,明显具有致密层的特点,能否找到优质储层已经成为制约对该盆地评价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地表所发现的含油层系几乎都与白云岩有关,故确定白云岩的成因及孔隙演化史与油气运聚的关系,对于研究白云岩油藏至关重要。 本论文详细研究了双湖地区毕洛错—昂达尔错区块侏罗系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集性,取得了以下进展和创新: 1.通过对主干剖面沉积相研究,确定了研究区侏罗系白云岩所处的相带:局限台地潮坪相和台地边缘礁滩相。米级旋回层序揭示了高频海平面变化引起的海水—淡水和盐水—淡水混合水白云石化。 2.在本研究区,首次应用岩相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电子探针、X-衍射等手段,对白云岩的白云石化过程从微观角度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本区白云石的三个世代及其相应的形成环境,第一世代为同生成岩阶段混合水白云石化形成,第二世代为早成岩期调整白云石化形成,第三世代为晚成岩期热液白云化作用形成。白云石的有序度高,为0.81-1.00。 3.对白云岩储层的储集性研究表明,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晶间溶孔、溶孔,孔隙度平均为6.50%;渗透率平均为15.24×10-3μm2,排驱压力很低,一般为0.06-0.42Mpa。喉道类型主要为片状和缩颈状,喉道分选较好,孔隙结构以大孔粗喉、中孔中喉为主。综合孔隙结构特征,本区块白云岩储层属Ⅰ、Ⅱ类型,为中孔中渗、低孔低渗类储层,整体评价为较好—好。 4.白云岩油气储集层的荧光发光部位以晶间溶孔、晶间孔、裂缝、溶孔、为主。荧光颜色主要为黄绿色、绿黄色、和黄色,发光强度大部份为亮和中亮。本区块油气绝大部分是晚成岩作用阶段后期二次运移进的。 5.研究区白云岩的孔隙演化经历了同生成岩、早成岩、晚成岩三个阶段,由最初的孔隙度35%降至如今的7%。孔隙演化与白云岩的埋藏史、研究区的生烃史和两次构造运动紧密相联。孔隙演化、圈闭形成、油气充注比较匹配,形成了如今布曲组白云岩的构造—岩性油藏。 6.利用激光碳氧同位素技术和包裹体分析并结合岩相学,研究了异形白云石对白云岩储集层物性的破坏作用,降低了孔隙度和渗透率。异形白云石的形成对应于燕山运动对油藏的初次破坏,同时表明有两期热液活动。 通过以上研究证实,双湖地区毕洛错-昂达尔错区块侏罗系白云岩的白云石化和孔隙度演化,与本地的生烃史、构造史匹配恰当,储集性能和含油气性良好,是羌塘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和潜在的产层,为下一步羌塘盆地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羌塘盆地油气勘探历史及研究现状

0.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0.2.1 问题的提出

0.2.2 研究意义

0.2.3 白云岩的研究现状

0.3 创新点及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

0.4 技术路线

0.5 论文实际完成工作量

1 区域地质背景

1.1 区域构造

1.1.1 盆地的南北边界和范围

1.1.2 构造单元划分

1.2 区域地层

1.2.1 古生界—三叠系

1.2.2 侏罗系

1.2.3 白垩系-新生界

1.3 沉积盆地演化史

1.3.1 基底形成期

1.3.2 沉积建造期

1.3.3 变形改造期

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地层系统

2.2 剖面地质特征

2.2.1 隆鄂尼剖面

2.2.2 压宁日举剖面

2.2.3 格鲁关那剖面

2.2.4 昂达尔错剖面

2.3 区块构造

2.3.1 深部构造特征

2.3.2 地表构造特征

3 沉积相分析

3.1 沉积相特征

3.1.1 局限台地亚相

3.1.2 开阔台地亚相

3.1.3 台地边缘礁亚相

3.1.4 台地边缘浅滩亚相

3.1.5 台地边缘斜坡亚相

3.2 相序特征

3.3 剖面沉积相分析

3.3.1 隆鄂尼孔日热跃剖面

3.3.2 压宁日举剖面

3.3.3 格鲁关那剖面

3.3.4 昂达尔错北日尕尔保剖面

3.4 成岩环境与成岩阶段

3.4.1 成岩环境的划分及依据

3.4.2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序列

4 白云岩的显微组构特征

4.1 概述

4.2 白云岩的显微组构类型

4.2.1 白云石的基本结构分类

4.2.2 白云石的结构类型与特征

4.2.3 白云岩的结构类型与特征

4.2.4 白云石化的一些特殊组构

4.3 白云岩的阴极发光性

4.3.1 阴极发光原理

4.3.2 白云石的阴极发光特征

4.4 白云岩的包裹体特征

4.4.1 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4.4.2 包裹体温度测定

4.4.3 包裹体盐度测定

4.4.4 均一压力的计算

4.4.5 地质意义

4.5 白云石的有序度

4.5.1 白云石有序度原理

4.5.2 白云石有序度的测试方法

4.5.3 白云石有序度与成岩环境的关系

5 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5.1 白云石的稳定碳氧同位素特征

5.1.1 稳定碳氧同位素基本原理

5.1.2 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

5.1.3 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5.1.4 稳定碳、氧同位素变化的控制因素

5.2 白云岩的微量元素特征

5.2.1 微量元素分析

5.2.2 白云岩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特征

5.2.3 白云岩微量元素氧化物特征

5.2.4 白云岩微量元素控制因素

6 白云岩的成因与地质模式

6.1 白云岩的成因

6.1.1 白云岩的分布特征

6.1.2 生物礁特征

6.1.3 白云岩相带特征

6.1.4 白云岩的综合地质特征

6.2 白云石化地质模式

7 白云岩的储集性特征

7.1 岩石学及孔隙喉道特征

7.1.1 岩石特征

7.1.2 孔隙特征

7.1.3 喉道特征

7.2 物性特征

7.2.1 孔隙度与渗透率特征

7.2.2 白云石基本形态与物性关系

7.2.3 晶粒粒径与物性关系

7.2.4 物性相关性特征

7.2.5 孔隙结构

7.3 荧光显示特征

7.3.1 荧光颜色及沥青成分

7.3.2 发光部位及沥青产状

7.3.3 发光强度及沥青含量

8 白云石化的控制因素与孔隙演化

8.1 白云石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8.1.1 沉积环境的控制

8.1.2 原始碳酸盐沉积物的控制

8.1.3 重结晶作用的控制

8.2 白云岩的孔隙演化

8.2.1 白云石化与孔隙关系

8.2.2 成岩作用改造与孔隙关系

8.2.3 成岩环境与孔隙演化

9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图版

发布时间: 2006-11-01

参考文献

  • [1].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五5亚段白云岩成因及储层主控因素研究[D]. 杨西燕.成都理工大学2018
  • [2].白云岩与硫酸盐岩复合古岩溶型储层评价预测[D]. 何江.成都理工大学2015
  • [3].西藏措勤盆地上二叠统白云岩成因及储集性研究[D]. 张帅.成都理工大学2016
  • [4].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张夏组和三山子组储层形成机理研究[D]. 郝哲敏.成都理工大学2017

相关论文

  • [1].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周缘马家沟组白云岩成因及成岩系统研究[D]. 苏中堂.成都理工大学2011
  • [2].北羌塘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D]. 付修根.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
  • [3].川东—渝北地区石炭系白云岩成因与成岩系统研究[D]. 胡忠贵.成都理工大学2009
  • [4].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岩的形成机制研究[D]. 胡作维.成都理工大学2010
  • [5].歧口凹陷沙一下段湖相白云岩形成机理及储层特征[D]. 李聪.中国石油大学2011
  • [6].羌塘盆地侏罗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含油气远景[D]. 时志强.成都理工大学2004
  • [7].西藏羌塘盆地中生界含油气系统[D]. 伍新和.成都理工大学2005
  • [8].羌塘盆地东部中新生代沉积特征与动力学演化[D]. 贾建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9].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岩石圈结构及其对油气远景的影响[D]. 卢占武.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
  • [10].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奥陶系马四组白云岩成因及储集性研究[D]. 张永生.中国地质科学院1995

标签:;  ;  ;  ;  ;  ;  

羌塘盆地双湖地区侏罗系白云岩成因及储集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