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哲甘肃省永靖县第五中学731600
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构建师生互动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意义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语文教学亟待打开教室的大门,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人做人。“不关心广大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与生活脱节的弊端,使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一、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
教育方式的改革是教育系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它是多维度的,是教育系统内各要素都要更新与发展的变化。简单的说,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转变。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其实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人们形成的关于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世界观,是教育目的和手段、内容和方法的主体。教育观念主要有四大功能:(1)对特定集团的教育主张、教育秩序、教育行为加以正当化、普遍化、社会化;(2)使与自己集团对立的教育观念解体;(3)使教育诸要素在统一的整体各尽其能;(4)赋予教育者以使命感。教师观念具有一般导向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占据指导者地位,素质教育观是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根本对立的。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形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人,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棒,引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相反,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它重视素质,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就教什么,怎样教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就怎么教,一切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二、深入思考生活
联系生活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对生活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关于社会人生的问题,可以是自己身边的琐事,也可以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例如我教《最后一次演讲》这课时结合讲演本身的特点,使自己和学生能够进入角色,体验作者沉重悲愤、激昂慷慨的情绪,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受到感染,也对当时的情境有一种彻底的理解和认识。教《俭以养德》一文时,从道德品质的高度摆事实、讲道理,阐述了提倡节俭的观点。这样联系生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变难为易,而且便于抓住机会进行思想教育,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很普遍的一个现象是:在很多学校中,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建设已相当完备,可仍然无法让学生感同身受地融入课文所叙述的环境中。这反映出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很深,人们(教育工作者)还没有从实质上理解语文教学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或接受让学生理解课文、融入课文。也就是说,人们的观念不能更新,物质条件再优越,教学方法和手段再先进,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只把学习当做任务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不少中学在让学生融入课文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人对其重要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三、构建师生互动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排斥一切课外活动,忽视了劳动职业训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惟一目的,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要被社会所淘汰。
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要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即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显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是认知的主体,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从教师处联系社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
在我国,对于那些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还不够完备的广大学校和地区来说,实现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学习模式尚有困难;而且,构建主义特别强调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忽视了接受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发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获得的只是初级概念,因此,并非适合于所有课程的学习,而接受学习仍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点:接受学习不同于机械学习,它同样可以实现意义学习,学习结果到底是意义的还是机械的,这要取决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因此,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由课文选材到社会的实际联系对于学生的认知具有极强的意义。比如在《背影》一文中,《背影》的内容是写父亲。儿子写父亲,可以入文的自然很多,但作者只“把父亲的背影作为主线”;“父亲的背影原是作者常常看见的,现在写的却是作者非常感动的那一个背影”;父子在南京耽搁了一天多时间,其间定有许多经历,但文章只写了“一个瞬间的父亲的背影”。可见这里选材的标准是:“凡是和父亲的背影没有关系的事都不用写;凡是要写出来的事情都和父亲的背影有很大的关系。”此其一。
“使作者非常感动的那一个背影”在文章中有两处叙述,都是作者的目睹:一次是在父亲买桔子,爬上那边月台的时候;另一次是在父亲下车走去,混入来往的人群里头的时候。前一次,作者“把父亲的背影描写得很仔细”,“是依照当时眼见的写出来的”;后一次,作者却只写了“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一句。这里选材的原则是:能突出以直观描绘“父亲的背影”的地方,就应该不厌其详、细致入微地写;不能以直观描绘(父亲的背影已经“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的地方,就绝不妄加虚构。此其二。
全文记父亲说的话只有五处,都十分简单。按理说,在“家中光景很是惨淡”的境遇里,在父子难分难舍的离情中,交谈、告诫、嘱咐、自然是不少,为何作者只记了这极普通、极简短的几句呢?仔细审析,可以看出文章在这里的选材标准是:只记叙可以表现“里头含蓄着多少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深情”的话语,使读者“读到这几句话,不但感到了这些意思,还仿佛听见了那位父亲当时的声音”。此其三。
此时应紧扣父亲疼爱儿子这个中心,重点剖析“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情节,充分体会父亲的用心和艰辛;并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分析,体味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切的爱子之心。
四、展开多种课外活动
学以致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外活动,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有计划地进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写字活动、朗读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智力比赛、参观访问、旅游风采、故事会、讨论会、演讲会、文学作品欣赏会、排练课本剧等等。
以上只是简单地分析了师生关系互动在教学模式中的作用于方法。如何才能应用在现代教育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还应由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创造性地探索与开发。
总之,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使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教育质量得以行之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福祺李菀语文教学指南(初中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3.顾振彪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试教通讯,200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