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以农业统计资料构建全国县域磷肥使用和土壤磷素平衡数据库为基础,利用GIS平台分析表达我国县域土壤磷素时空格局;从全国典型土壤磷素长期监测结果和黄淮海平原磷素变化情况出发,以点、面两个角度,模拟、验证了田块和区域的磷素平衡与磷素变化模型。通过施肥情况、当地气候、土壤的理化条件以及种植特点等分析,总结影响因子的特点,为指导磷肥的空间利用,磷肥预测以及磷肥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1990、1997、2004年全国县域磷投入和磷素平衡的分析表明,从1990年到2004年全国均呈现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区域间的差异逐渐加大。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2、我国典型土壤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土壤磷素盈亏会对有效磷库产生影响,农田磷素平衡有盈余的时侯,土壤有效磷养分水平将会提高,当有亏缺的时候,土壤有效磷水平将下降,但是这种判断有时也会出现个别反常现象;而以县域为单位的黄淮海平原土壤磷素平衡和有效磷变化未表现出这种现象。3、近十年典型土壤长期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土壤磷素平衡整体盈余,但是区域之间差异较大,西北和东北地区单位面积磷投入量较少,华北地区单位面积磷投入量最高;西北和东北地区单位面积磷素平衡盈余量较少,华南地区单位面积磷素平衡盈余量最高。从构建磷素平衡和磷素变化模型表明,不同地区有效磷对磷素平衡的反应不同,其中,东北地区最高,每积累1kg?hm-2的磷素,有效磷就会增加0.0349mg?kg-1,西北地区最少为0.0198 mg?kg-1;单位面积磷肥使用量越高,磷素平衡盈余量越高,从全国136个监测点整体来看为0.0251 mg?kg-1。4、黄淮海平原1997年、2001年和2004年土壤磷素平衡均表现为盈余面积大于亏缺面积,表明该区域土壤磷素资源是一直在积累的;单位面积磷盈余也是逐渐增大;黄淮海平原土壤速效磷变化总趋势是升高的,但升高幅度不大;且该区随着磷素盈余量的增多,速效磷的含量也增高,二者呈直线相关关系。5、从磷肥使用量、种植结构、经济因素、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肥力、土壤pH以及气象条件等八个方面分析了磷素平衡影响因素;从磷肥使用量、土壤类型、质地、土壤肥力、土壤pH以及气象条件等六个方面分析磷素消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磷肥使用量、土壤类型、质地、平均温度、土壤肥力均表现出与磷素平衡和磷素变化相关,变化趋势一致。但与土壤pH和降水关系不明显。6、建立了典型土壤磷素变化和磷素平衡模型,可以预测土壤速效磷变化情况,也可预测磷肥需求,初步预测十年后磷肥使用量增加到1347.2万t,并且与其他方法作简单比较,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同时也验证了本预测方法是可行的。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磷肥生产和消费1.1.1 磷肥生产1.1.2 磷肥消费1.1.3 磷肥需求预测1.2 磷素的固定转化1.2.1 磷的固定1.2.2 磷的释放1.3 施肥对磷库的影响1.3.1 施肥对土壤磷素含量的影响1.3.2 施肥对土壤磷素形态的影响1.4 区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1.5 区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的现状及应用1.5.1 P 指数1.5.2 养分平衡1.5.3 区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的应用研究1.6 我国区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研究1.7 研究思路1.7.1 我国县域磷素平衡时空分布特征1.7.2 我国典型土壤磷素平衡及影响因素分析1.7.3 区域磷素平衡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黄淮海平原为例1.7.4 我国土壤磷素消长现状及驱动因子分析1.7.5 磷素消长与磷素平衡模型的构建与磷肥预测1.8 技术路线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1 研究区域概况2.1.1 全国典型土壤2.1.2 黄淮海平原2.2 采样、分析项目与方法2.2.1 采样方法2.2.2 调查测定内容和方法2.3 磷平衡计算方法2.4 分县属性数据库的建立2.5 技术图件与数据处理2.5.1 基本图件2.5.2 GIS 平台2.5.3 数据处理及其主要软件平台第三章 中国县域磷养分平衡时空分布特征3.1 材料与方法3.1.1 基础数据3.1.2 磷平衡的计算方法3.1.3 县级尺度区域表示方法3.2 结果与分析3.2.1 我国磷肥施用的历史演变3.2.2 我国单位面积磷投入的时空变化3.2.3 磷平衡的时空变异3.2.4 单位面积磷平衡的时空变异3.3 讨论3.4 小结第四章 我国典型土壤磷素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4.1 材料与方法4.1.1 基础数据4.1.2 磷平衡的计算方法4.2 结果与分析4.2.1 不同区域农田磷投入量分布特征4.2.2 不同地区典型土壤农田磷素养分收支平衡分布特征4.2.3 影响因素分析4.3 讨论4.4 结论第五章 我国区域土壤磷素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黄淮海为例5.1 黄淮海平原磷素资源空间分布特征5.1.1 黄淮海地区磷素投入的时空变异5.1.2 黄淮海地区单位面积磷投入时空变异5.1.3 黄淮海地区磷平衡5.1.4 黄淮海地区单位面积磷平衡5.2 黄淮海地区农田土壤磷素平衡影响因素分析5.2.1 磷肥使用量与磷素平衡5.2.2 当地经济因素5.2.3 种植结构5.2.4 土壤类型5.2.5 土壤pH5.2.6 气象条件5.3 结论第六章 我国土壤磷素消长现状及驱动因子分析6.1 土壤磷素消长现状6.1.1 典型土壤磷素养分变化现状6.1.2 黄淮海平原磷素养分变化现状6.2 影响因素分析6.2.1 pH 值6.2.2 土壤类型6.2.3 气象条件6.2.4 施肥情况6.2.5 肥力状况6.3 结论第七章 土壤磷素消长与平衡的模型构建及磷肥需求预测7.1 模型构建理论依据7.2 有效磷消长与磷素平衡模型的构建7.3 磷肥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预测的对照7.4 讨论7.5 结论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8.1 主要结论8.2 问题讨论8.3 展望参考文献致谢作者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磷素平衡论文; 磷素变化论文; 影响因素论文; 磷肥需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