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论文以比较近代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史境(Context)为切入点,进而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视角出发,对明末清初(十七世纪),参与中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会通的四个学术团体:方以智学团、王锡阐学团、梅文鼎学团,以及黄宗羲学团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其内容主要包括:诸学团共有的组织特征、学团间的学术互动、知识贡献以及它们面对西来之学问所共同持有的态度。此外,分析内容也囊括了于明清之际发生的党社运动、西学东渐及实学思潮等宏观社会、文化因素对科技会通学团产生的影响。基于上述的分析讨论,文章进而对科技会通学团的学术地位与历史影响给予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并结合此一案例,从科研主体特质与科学发展相互动的视角出发,对明末清初中国科学由传统走向近代的初始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思,内容主要包括:科研主体的共有价值趋向与科学发展;科研主体的组织行为特征与科学发展;科研主体的学术活动指向与科学发展。通过反思,文章试图为当今中国的科学发展,乃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少许有益的启示。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通向未来的儿童友好通学路[J]. 城市交通 2020(02)
- [2].学区外小学生通学定制接送车交通模式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为例[J]. 城市交通 2020(02)
- [3].通学之于中国画[J]. 美与时代(下旬) 2013(08)
- [4].促进儿童步行与骑车通学:欧美安全上学路计划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 上海城市规划 2019(03)
- [5].孙殿起和他的通学斋[J].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0(06)
- [6].儿童健康安全视角下的步行通学道评测与优化策略[J]. 城市发展研究 2020(07)
- [7].基于地铁刷卡数据的通学模式影响机理研究[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9(01)
- [8].基于通学出行的建成环境研究综述[J]. 国际城市规划 2018(06)
- [9].中小学周边交通拥堵对策与通学路系统规划设计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14(05)
- [10].比较文明史与中国学术的“通学”[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1].基于新技术手段的通学路交通环境安全性评估——以北京市为例[J]. 城市交通 2020(02)
- [12].建成环境对步行通勤通学的影响——以中国香港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06)
- [13].北京市学龄儿童通学出行行为特征分析[J]. 交通工程 2017(02)
- [14].浅析农村初中“跑通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J]. 新课程学习(上) 2013(08)
- [15].郊居离学背景下乡镇小学学生通学出行特征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秣陵中心小学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13(12)
- [16].特别策划[J].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3(Z2)
- [17].西安城市小学通学出行的时空特征与制约分析[J]. 城市规划 2018(11)
- [18].北京市小学生通学交通特征分析及校车开行建议[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1(05)
- [19].国外儿童独立活动性研究进展与启示[J]. 人文地理 2019(04)
- [20].“深沉阴郁的诗”与“不可能的存在”——对《海达·高布乐》的审美感通学批评[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03)
- [21].学龄儿童通学出行交通特征调查研究——以天津市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J]. 江西建材 2016(06)
- [22].审美感通学批评:内涵、特质与旨趣[J]. 中国文艺评论 2019(07)
- [23].审美感通学批评的文艺学基础[J]. 长江学术 2017(02)
- [24].CAPP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J]. 福建质量信息 2008(06)
- [25].不忘初心担使命 凝心聚力再出发[J]. 中国税务 2019(09)
- [26].浅议日本对于小学生安全防护的对策[J]. 科技风 2019(31)
- [27].伦明与孙殿起交游考[J]. 图书馆论坛 2016(07)
- [28].考虑定制出行的儿童通学方式选择行为研究[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20(01)
- [29].抗日根据地在通学桥小学的教育改革[J]. 档案与建设 2015(06)
- [30].论国学的学格及其评价标准[J]. 华中国学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