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金陆机械有限公司
摘要:介绍某基坑支护设计与开挖施工过程,在分析场地土层性质的基础上,采用喷锚支护措施和土钉墙支护技术,制定合理实用的施工方案,以简单的施工技术和较低工程造价成功处理该基坑的开挖支护工作。
关键词:深基坑;地质条件;喷锚及土钉墙支护;基坑变形监测
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某市花园商住楼工程场地原属海湾滩涂,后经吹填(砂)土和人工拖填土堆高平整。场地较平坦,地面相对高差约1.0—1.7m。各土层岩性及物理力学特征经研究参考如下:
(1)人工填土层:场地地表均有分布,色较杂,以浅灰黄~黄色为主,局部深黄色,稍湿,松散。总体下部为冲填砂土,上部为拖填粉质粘土组成。局部含少量建筑垃圾等。层厚4.00~7.80m。
(2)淤泥质粉质粘土:其成份复杂,含有机质(包括腐木碎屑等),以淤泥质粘土为主,次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局部见淤泥质粉,细砂或淤泥,泥炭土等,呈互层,透镜体或混杂产生,颜色为灰~深灰色,局部灰黑色,软塑。层厚1.20~13.80m。
(3)中砂:浅灰色,局部灰色,饱和,松散~稍密。主要由中砂粒,次为细粗砂粒组成。局部过渡过细,粗砂。该层上部局部含较多淤泥过渡为淤泥质细,中砂。该层层厚1.50~15.80m。
(4)粘土:灰色,可塑,局部过渡为粉质粘土。层厚0.80~6.20m。
(5)粘土及粉质粘土:浅灰杂浅红色,局部浅灰黄,浅黄杂浅红,浅灰白色,可~硬塑。层顶埋深15.60~26.50m。
场区内无断裂构造带等不良地质现象,属II类稳定场地。1层上部通常不含自由水,其下和2(淤质砂处),3层为孔隙潜水,大气降雨是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终孔测得混层水位埋深2.80~3.90m。
2、地表及地下水的处理
(1)采用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做超前支护和止水帷幕。
(2)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每开挖一层土方均应沿坑底设置临时集水井、排水沟等。在开挖的同时放入抽水泵进行抽水,确保基坑不积水。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可逐渐将降水坑加深。
(3)基坑开挖时在坑顶四周设1道排水明沟,经地表面排出坑内抽排的积水,同时阻挡外界水流入坑内,经三级沉淀池沉淀后汇入市政管网。
3、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案
本工程基坑开挖支护深度为7.24-8.87m。为确保基坑土方开挖、地下室施工及周边建筑物和市政设施的安全,需对其进行临时支护设计及计算。本基坑支护结构形式:东段,西段及北段(约290米)采用放坡+锚杆土钉墙支护;南段(F-G段,约154米),采用约80º的接近垂直开挖加锚杆喷锚网支护;南段(D-E-F段,约56米)采用放坡+排桩+锚杆支护形式。采用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做超前支护和止水帷幕。本工程基坑分为三个支护段,其中南段(F-G段)、东西北段两个支护段使用了喷锚结合土钉墙支护技术,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两个支护段的施工方法。
3.1南段(F-G段)
场地地质资料揭示,该支护段开挖面以上地质条件良好,可进行放坡和天然开挖,但由于实际场地空间较窄,放坡开挖不可行,且基座下卧地层中存在软弱淤泥或淤泥质土,故设计采用约80º的接近垂直开挖加喷锚网支护的挡土支护结构方案。
具体设计及施工方案如下:①纵横布设土层锚杆,间隔1.5m×1.5m,并呈菱形布置;②锚杆孔径为110mm,拉杆为φ25钢筋,锚杆为φ48钢花管,采用机械直接打入至设计深度12m处;③在坡顶边外侧1.0m处加设φ48垂直土钉,L=2.0m@1.5m,并与锚网焊接牢固;④锚杆注浆压力>0.5MPa,全长灌注水灰比0.5的水泥浆;⑤面层网筋采用φ6@250×250,上下层搭接采用焊接,另菱形布设φ16加强筋;⑥每层锚杆用2根φ25加强筋横向布设,通长设置,焊牢于土钉头上;⑦喷射C20混凝土面层,厚度≥100mm。
3.2东段、西段及北段
场地地质资料揭示,该支护段场地地质条件良好,且有较阔的放坡空间,但坡脚下卧地基为软流塑淤泥,若采用天然放坡开挖,则其边坡难以保证在地下室结构完工前保持安全稳定,该段挡土工程也十分重要,故设计上采用40º放坡加土钉喷锚网支护的挡土支护结构方案。
具体设计及施工方案如下:①采用40º放坡加喷锚网支护的挡土支护;②布置6排φ25土钉,L=2.5m,按1.0m×1.5m网格状分布;③在-4.0m设1排锚杆,L=8m,锚杆孔径110mm,拉杆为φ25钢筋,另在坡顶边外侧1.0m处加设φ25钢筋,L=2.0m@1.5m,并与锚网焊接牢固;④锚杆注浆压力>0.5MPa,全长灌注水灰比0.5的水泥浆;⑤面层网筋采用φ6@250×250,上下层搭接采用焊接,另菱形布设φ16加强筋;⑥每层锚杆用2根φ25加强筋横向布设,通长设置,焊牢于土钉头上;⑦对土质不良段应分别喷射C20混凝土底层和面层,厚度≥100mm。
4.基坑施工及其技术措施
1.技术措施
⑴基坑开挖要自上而下分层进行,每次开挖高度按锚杆或花管的排距确定,横向分块段间隔开挖,不得随意开挖或一次开挖挖到底,并随开挖随支护,即挖土服从锚杆支护施工工序。
⑵锚孔采用XJ/100-1型钻机用压水钻进法成孔,并将孔内残土沉渣冲净,锚杆每2m长设置1道定位器。浆体水灰比0.5,渗入水泥用量0.5%的FDN早强剂,采用ZDN15/40型浆泵进行二次灌浆,两次压力分别为0.5MPa和2.0MPa,杆体与孔壁之间(包括自由段)均须满浆,锚杆头用φ16加强焊接于网筋上。对于蠕变的淤泥和粉质粘土,若开挖时难以直立则应停工,并用超前锚杆(锚管)技术进行加固。
5.现场施工管理要点
①严格遵守施工操作程序,每道施工环节、锚杆间距、长度、编网、焊接等均应按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注浆时应达到标准压力且注浆量饱满;②严格控制材料质量,特别是锚杆、锚管、花管、水泥、砂石等;③加强监督,对每一道工艺都应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④掌握开挖深度,以保证边壁稳定,待土层喷锚支护稳定后方可继续开挖;⑤严格监测,发现局部渗水量较大或边壁变形较大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高压注浆阻水,改变锚杆参数等,以确保边壁的安全和稳定;⑥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组织严密,科学施工,杜绝一切事故发生。
6.基坑支护周边环境监测
6.1测点布置
在基坑周边边坡每隔20-30m设一个水平位移监测点,每隔20m设一个垂直位移监测点,沿基坑四周坡顶各设一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在场地西、南侧临近的水泥道路上每隔20m设一个垂直位移监测点,基坑开挖前在距基坑侧边20m的东、西侧各设一个监测基准点。
6.2变形监测
本基坑工程采取人工观察和仪器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人工观察采取每4h沿坑壁及基坑四周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仪器测量采用高精度水准仪和经纬仪进行,且每开挖一层,支护一层锚杆、锚管、土钉,各观察一次,支护施工完毕,底板、柱(剪力墙)等地下结构施工期间每二周监测一次,直至土方回填完毕。本工程测得南段(F-G段)和东西北段基坑边壁最大内倾变形分别为15mm和12mm,最大沉降量分别为18mm和14mm。
7.几点体会
7.1本基坑工程采用喷锚网、土钉网等多种形式支护结构,实践证明不但技术简单易行,而且在造价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明显低于其它形式支护结构,基坑边壁稳定和效果良好,不会出现较大险情,可保证基坑稳定。
7.2与传统的深基坑边坡做法相比,喷锚支护在同等条件下具有及时、快速、随开挖随支护等优点,基本上与基坑开挖同步进行,不占用独立工期,且占用场地少和实际效果好,施工时噪音小,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成功的设计方案需要通过实际施工来实现并达到预期效果,在喷锚支护施工过程中,锚杆长度、注浆压力控制、挖土配合和顺序等均与工程方案的实施成败关系密切,因此严格的现场施工管理是该项施工技术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