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拉魂第一腔 ——“拉魂腔”的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梨园拉魂第一腔 ——“拉魂腔”的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论文摘要

当前,地方性民间戏曲的生存和发展,是困扰戏曲界及文化艺术主管部门的一大问题,也是众多学人关注并有待研究的一个领域。本文以流布发展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区的民间地方戏曲“拉魂腔”为研究对象,以拉魂腔流布地区作为一个文化区域——淮海地区,采用淮海区域整体研究与其子区域研究相结合的手法,对拉魂腔戏曲进行整合性的多层次、多角度、跨学科的区域文化特质的考察与研究,就目前来看,以这种视角对拉魂腔的研究还未曾见,这也为本选题的研究提供了较大的研究空间。拉魂腔在苏鲁豫皖交界区无可争议的是第一大声腔剧种。笔者意在探寻拉魂腔的渊源、形成、生存、发展等诸方面情状,以及如何与其所处的区域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本选题的研究中,以民族音乐学学科的田野考察方法为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并综合借用相关社会学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最终,以区域文化之视野,洞悉拉魂腔与区域文化之联系。通过该选题的研究笔者认识到:拉魂腔是在一个特殊的地域范围内的一种文化综合的体现。这种区域文化的综合体,不仅指大范畴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而且也具体到方言及习俗等诸方面,这些都对拉魂腔特色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甚至巨大的影响作用。我们也深感拉魂腔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的表现,而且是一种区域文化的表象,并在区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淮海区域文化特色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有其存在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不难发现,区域文化也因拉魂腔的存在,使其特色更加明显,可见,拉魂腔特色与区域文化特色不仅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而且两者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发展。当下的拉魂腔,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依然需要区域文化的依托,这一点在对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得以充分地重视,就此,笔者对拉魂腔的生存发展提出了看法、思路和建议。总之,这些连同田野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当可作为民间音乐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证材料和理论依据。笔者在此对拉魂腔区域文化的考察与研究,实为地方性民间戏曲研究之缩影,故此,其对全国范围内的众多像拉魂腔这样的地方性、区域性的民间戏曲剧种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选点性的研究只是笔者学术研究的真正开始,有意将此类课题研究作为今后之专攻。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现状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研究的现状
  • 第二节 研究方法、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方法
  • 二、目的意义
  • 第一章 区域文化圈内的拉魂腔
  • 第一节 区域文化圈与淮海地区
  • 一、区域文化圈概念
  • 二、“淮海地区”文化圈取域
  • 三、作为区域文化圈的四省交界地区
  • 第二节 拉魂腔流布区域生态景观
  • 一、自然生态景观
  • 二、文化生态景观
  • 三、同区域共存的其他民间音乐
  • 第二章 拉魂腔渊源考辨
  • 第一节 同名同源三形态——“腔调”、“声腔”及“剧种”
  • 一、拉魂腔及称谓释义
  • 二、众说纷纭拉魂腔
  • 第二节 “腔调”来源及“声腔”与“剧种”的形成
  • 一、腔调与淮海地区方言
  • 二、腔调源于淮海地区的民间音调
  • 三、从“腔调”到“声腔”再到“剧种
  • 第三章 区域文化圈内拉魂腔构成的流变与整合
  • 第一节 区域文化流变之一——语言与习俗影响
  • 一、语言与声腔剧种
  • 二、习俗与腔调风格
  • 第二节 区域文化流变之二——社会动荡与艺术影响
  • 一、天灾人祸与人口迁转
  • 二、艺人与班社流动
  • 第三节 各路剧种的形成——子区域文化整合
  • 一、“三小戏”时期——歌舞小戏、代言体表演
  • 二、“七忙八不忙,十人看戏房”时期——自言体表演
  • 三、“五路”、“三剧种”的出现
  • 第四章 拉魂腔音乐的区域共性与子区域个性
  • 第一节 拉魂腔音乐的区域共性
  • 一、曲调、板式、腔式及板体共性
  • 二、男女分腔与拉腔(起腔)共性
  • 三、组腔方式共性
  • 四、同类型主奏乐器及乐队伴奏共性特点
  • 五、音乐共性的“区域文化圈”性质
  • 第二节 “三大”剧种音乐的子区域个性
  • 一、淮海戏音乐个性
  • 二、泗洲戏音乐个性
  • 三、柳琴戏音乐个性
  • 四、各剧种音乐个性的“子区域文化圈”性质
  • 第五章 拉魂腔与同区域民间音乐之关联
  • 第一节 剧目、曲牌及锣鼓经
  • 一、相同剧目与剧目移植
  • 二、曲牌与锣鼓经
  • 第二节 腔调与表演
  • 一、腔调的吸收与融合
  • 二、表演的模仿与借鉴
  • 第六章 区域性拉魂腔剧种现状考察两例
  • 第一节 柳琴戏:江苏省柳琴剧团考察
  • 一、剧团概况
  • 二、演员生存状态及技艺传承
  • 三、代表剧目与演出情状
  • 四、行政机构设置与区域文化下的运行机制
  • 第二节 泗州戏:安徽濉溪程升园泗州戏民间班社考察
  • 一、班社概况
  • 二、班主、成员来源及组织规模
  • 三、演出形式、经济运作与区域文化适应
  • 第七章 区域文化中拉魂腔的生态与生存
  • 第一节 环境:区域文化构建与变迁对拉魂腔生存之选择
  • 第二节 机制:拉魂腔自身艺术构成对区域文化构建与变迁之适应
  •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拉魂腔未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图谱表索引
  • 后记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部有创新、有突破,与时代同步的好戏——看现代柳琴戏《福大妮和山杠子》[J]. 人文天下 2019(24)
    • [2].基于音乐情感对柳琴演奏的影响分析[J]. 北方音乐 2020(02)
    • [3].浅析枣庄地方剧种柳琴戏[J]. 黄河之声 2020(07)
    • [4].城市转型视阈下的柳琴戏传承路径优化研究——以歌舞伎为借鉴[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5].徐州柳琴戏生态研究综述[J]. 戏剧之家 2020(21)
    • [6].柳琴戏的传承保护研究[J]. 戏剧之家 2018(29)
    • [7].浅论徐州柳琴戏的传播创新——以《矿湖情缘》为例[J]. 采写编 2018(06)
    • [8].柳琴戏唱腔艺术特点探究[J]. 文化产业 2019(21)
    • [9].柳琴改革发展轨迹[J]. 齐鲁艺苑 2017(06)
    • [10].柳琴戏的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12)
    • [11].“互联网+”模式下徐州柳琴戏的现状与转化创新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13)
    • [12].新时代下柳琴戏如何生存和发展壮大[J]. 北方音乐 2014(12)
    • [13].探讨柳琴戏的语言特色[J]. 北方音乐 2015(03)
    • [14].浅析柳琴戏在江苏的传承及发展[J]. 北方音乐 2016(03)
    • [15].论临沂地方戏曲柳琴戏的风格特点及发展状况[J]. 北方音乐 2016(05)
    • [16].当前环境下柳琴戏传承发展的危机及其机遇分析[J]. 北方音乐 2016(19)
    • [17].柳琴弹挑三法四忌[J]. 北方音乐 2009(12)
    • [18].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的农民本色及其保护对策[J]. 北方音乐 2011(12)
    • [19].柳琴戏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探析[J]. 当代戏剧 2018(05)
    • [20].柳琴戏的传承与发展小探[J]. 大众文艺 2016(23)
    • [21].改革后的柳琴器乐的艺术特点及应用[J]. 艺术评鉴 2016(13)
    • [22].浅谈柳琴戏的历史传承及其时代变迁[J]. 黄河之声 2016(20)
    • [23].柳琴戏研究综述[J]. 赤子(上中旬) 2016(18)
    • [24].柳琴戏的社会文化及发展对策研究[J]. 大众文艺 2016(24)
    • [25].论鲁南柳琴戏的艺术特征与传承[J]. 当代音乐 2017(16)
    • [26].徐州柳琴戏现状与特点分析[J]. 戏剧之家 2016(01)
    • [27].拉魂的“柳琴戏”[J]. 中国戏剧 2014(07)
    • [28].网络模式下柳琴戏的传承培育[J]. 戏剧之家 2015(01)
    • [29].继承与创新——柳琴戏表演艺术的生命[J]. 东方艺术 2013(S2)
    • [30].唐一雯 以柳琴弹奏精神与文化[J]. 音乐时空 2015(10)

    标签:;  ;  ;  ;  ;  

    梨园拉魂第一腔 ——“拉魂腔”的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