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进展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多发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在治疗中一般使用药物治疗,但是效果不够理想。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好,已经被广泛的应用。本文做一综述讲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血管内治疗的进展的情况。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由于脑动脉中出现粥样硬化,造成脑动脉狭窄,阻塞,局部的脑组织缺血的疾病。在治疗大多数使用溶栓性的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效果较差,而且治疗的周期比较长,对患者的身体以及精神有较大的伤害[1]。血管内导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已经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广泛的应用。

1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手术

1.1动脉溶栓的时间窗

使用动脉溶栓的理论基础是缺血半暗带学说[2]。在动脉溶栓中,掌握恰当的时机,及时恢复缺血的脑组织的血供,对半暗带内部的濒死的神经细胞进行抢救是保证溶栓成败的关键。脑组织能够耐受缺血的最长时间被称为时间窗,一般认为这个时间窗为6个小时,但是有些学者认为脑部侧枝循环,梗死的部分,不同缺血程度,卒中部位等不同部位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这个时间窗应当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影响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以及灌注加权呈现检测出脑部的缺血半暗带,这个区域与患者脑部的缺血程度,预后的评分具有重要的关系。

1.2有效溶栓药物的研发和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

在当前临床上常使用的溶栓药物是第1代的尿激酶以及第2代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3]。第3代溶栓药物正在研发中,对原有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变构以及修饰。当前,临床上正在尝试使用溶栓药物与其他的药物进行联合应用,比如,使用溶栓药物与神经保护的药物进行联合,能够达到延长治疗时间窗的效果。但是使用联合用药也会增加症状性脑出血,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目前还在试验阶段。

2支架置入手术

2.1疗效以及安全性的分析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发展,我国的支架置入手术迅速发展,已经经过多项试验,但是手术的安全性还没有确实的定论。另外,美国欧洲等国也进行支架置入手术,证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效果。但是根据追踪报道发现,实验对象发生复发的概率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并发症。因此,支架置入手术的安全性还待进一步验证。

2.2手术后并发症以及预防的措施

2.2.1支架置入手术后再狭窄以及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

患者具有颅内动脉狭窄,有些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使用具有良好的柔顺性的输送系统以及球囊扩张的支架。在治疗后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发,在手术后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但是具有较高的复发率。随着研究的开展,使用药物涂层支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使用。根据实验研究发现[4],与单纯使用支架相比,使用药物涂层支架能够有效的减少手术后再次狭窄的发生率。现在,在临床上具有多种类型的药物涂层支架,如临时性金属支架,药物洗脱性多聚物涂层支架,生物多聚物涂层支架等。

2.2.2CAS手术后并发血栓栓塞以及栓子的保护装置

如何避免支架置入手术后的并发症是临床上广泛关注的问题。根据颅内多普勒超声检测,在支架置入手术后,能够检测到大量的栓子信号,从而很容易形成血栓。在临床上使用栓子保护装置,主要有远端滤器,远端保护球囊,近端保护装置等。根据研究发现,使用栓子保护装置能够减少手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是使用不同的栓子保护装置对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差别不明显。

3脑动脉机械取栓技术

脑动脉机械取栓技术,能够使急性脑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成为卒中中心急性脑梗死绿色通道救治的又一受益者。该项技术现在已成为很多医院成为常见的神经介入科手术,早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开通成功率达80%以上,标志着意识不清紧急救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最大程度降低急性脑梗死的致残率及致死率的同时,让更多的急性脑梗死病人获益。

病例分析:患者付某喜得孙子,在2017年11月20日在我院陪护过程中突然出现发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偏瘫,后逐渐意识不清。在急诊科、神经介入科等多学科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脑动脉机械取栓术,术后患者完全清醒,四肢活动如前。

神经介入科主任说,对于此病人,若不进行脑动脉机械取栓手术,死亡率、致残率极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以前的治疗方案多为药物保守治疗,患者致死率及致残率高。最新的治疗指南指出:立即开通闭塞血管,能最大幅度的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时间越早越好(前循环6小时内,后循环12小时,必要时可延迟至24小时内),对于出现突发意识不清,偏侧肢体活动不灵、失语等神经系统受损症状,除外脑出血的患者,应立刻到具有取栓条件的医院就诊。

4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

颅内静脉系统的血栓也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治疗中,很多学者认为使用抗凝治疗效果较好,但是有些患者在经过抗凝治疗后,仍然出现恶化。根据研究使用机械辅助静脉窦碎栓以及静脉都内支架置入等治疗方法效果较好。

5小结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使用血管内治疗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将来会出现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法。当前,主要出现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手术,支架置入手术、脑动脉机械取栓技术及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通过导管的方式将溶栓的药物直接注入血栓形成的部位,能够显著的提高动脉内局部药物的浓度,从而减少溶栓药物的使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总之,缺血性脑血管的血管内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的药物治疗,经过医学发现,未来将可能出现跨区域,跨学科的研究发展,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珏,赵海苹.MicroRNA调控缺血性及出血性脑血管病过程中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7,33(2):369-374.

[2]王琪,王满侠,郑婷等.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6,23(4):298-301.

[2]张广林,李天晓,王本瀚等.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12例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7,16(5):460-462.

[4]陈斌,金林,张冬子等.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6):1131-1134.

[5]黄圣明,王明科,郑春玲等.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33(12):1126-1127.

标签:;  ;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