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25%~40%的慢性肝病病人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的共同病理特征之一,是慢性肝病进一步向肝硬化发展的中间环节,目前认为是可逆转的。大部分慢性肝病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阻止和逆转肝纤维化的发展,不仅能降低肝脏损伤程度,且能防止肝硬化的发生。现阶段对肝纤维化的防治尚缺乏有效措施,如何寻找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氧化苦参碱是中药苦参、山豆根和苦豆子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直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作用,能有效抑制肝细胞异常凋亡,同时阻断和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氧化苦参碱肝抗纤维化作用机理与直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保护肝细胞、防止Kupffer细胞活化、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有关。氧化苦参碱注射剂存在着半衰期短和在靶器官(肝脏)分布量少的问题:健康人的T1/2B仅为133min;原型药物及其代谢物主要分布于肾脏,进入肝脏的量非常小。临床上一次注射的剂量达到400~600mg,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口服制剂约86.8%的氧化苦参碱会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代谢为疗效相对较低、副作用较大的苦参碱,使治疗效果下降。本研究旨在研制氧化苦参碱的新型给药系统,减缓药物的释放,延长氧化苦参碱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并使药物趋向并集中于肝脏,提高疗效。最近,基于纳米技术发展起来的纳米载体介导的磁性载药系统,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能实现位点特异的靶向给药,有利于提高病灶部位的局部药物浓度,同时使非治疗部位的药物浓度降低,从而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磁性给药系统能实现氧化苦参碱对肝脏靶向治疗和减缓释放、延长半衰期的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一、运用复乳法制备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苦参碱纳米粒,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微球形态,并对纳米粒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等进行评价。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检测在有无外加磁场作用下的磁性纳米粒在正常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三、复制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苦参碱纳米粒对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肝功能、肝脏病理的影响。研究结果一、成功制备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苦参碱纳米粒,其外观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为146.5nm,平均载药量为7.61%,平均包封率为44.8%。二、磁性纳米粒可增加氧化苦参碱在肝脏中的浓度,减少在心、肺、肾等脏器浓度;在外加磁场的情况下,氧化苦参碱在肝脏中的浓度进一步增加,而心、肺、肾等脏器的药物含量进一步减少。三、成功复制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肝功能方面:与模型组比较,不论是否外加磁场,磁性氧化苦参碱纳米粒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均有显著降低(P<0.001)。肝脏的病理方面:模型组多数小鼠肝纤维化分期为Ⅲ-Ⅳ期,普通苦参碱组在Ⅱ-Ⅲ期,应用磁性氧化苦参碱纳米粒的两组肝纤维化分期在Ⅰ-Ⅱ期;与非磁场组比较,磁性氧化苦参碱纳米粒+外磁场组肝脏病理改变又有所减轻(P<0.05)。免疫组化染色方面:模型组α-SMA大量表达于汇管区及纤维间隔,未载药纳米粒组α-SMA表达情况与模型组类似,普通氧化苦参碱组较模型组阳性染色程度减轻。不论是否外加磁场,磁性氧化苦参碱纳米粒组α-SMA表达均可明显降低。实验结论一、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苦参碱纳米粒制备方法简单,符合临床要求。二、磁性纳米粒可明显提高小鼠肝脏中的药物浓度,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能进一步提高靶器官内的药物浓度,具有较好的体内磁靶向性。三、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苦参碱纳米粒可明显增强氧化苦参碱的防治肝纤维化作用,可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新型药物靶向制剂。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甘草次酸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J]. 中国药房 2020(13)
- [2].高分子纳米粒[J]. 高分子通报 2020(09)
- [3].赖氨酸超小纳米粒的制备及胶质瘤细胞荧光成像[J]. 功能材料 2017(01)
- [4].二氧化硅纳米粒消化酶蛋白冠的形成及影响因素[J]. 现代化工 2017(04)
- [5].银模板法制备中空金纳米粒及其质量评价[J]. 药学研究 2017(04)
- [6].细胞内蛋白质在金纳米粒表面的吸附影响金纳米粒的细胞摄取和胞内分布(英文)[J].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6(09)
- [7].共载阿霉素-碳点@磷酸钙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评价[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9(11)
- [8].碗状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载药功能的评价[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5)
- [9].载吉西他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评价[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7(05)
- [10].碳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用于氯霉素的测定[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15(03)
- [11].肝素纳米粒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 2013(18)
- [12].共载阿霉素与姜黄素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抗耐药活性研究[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9(11)
- [13].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在磁共振/光热双模式成像中的应用[J]. 药学学报 2017(03)
- [14].细胞膜仿生纳米粒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7(04)
- [15].金纳米粒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J]. 药学进展 2014(04)
- [16].三七皂苷长循环纳米粒的性质研究[J]. 中成药 2011(10)
- [17].载纳米粒的原位凝胶制剂中纳米粒的释放和胶凝温度的考察[J].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08(06)
- [18].不同结合种类仿生型纳米粒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8(01)
- [19].基于新型树枝状大分子姜黄素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J]. 医药导报 2017(05)
- [20].载盐霉素的低密度脂蛋白纳米粒的制备与体外评价[J]. 中国新药杂志 2016(04)
- [21].酸敏阿霉素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07)
- [22].载药金纳米粒的研究进展[J]. 药学实践杂志 2016(03)
- [23].无机纳米粒克服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 2016(16)
- [24].可作为疫苗佐剂的云芝多糖磷酸钙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6(09)
- [25].两种相变型多功能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特性比较[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6(10)
- [26].脂质体磷酸钙纳米粒在药物传递领域的研究进展[J]. 生物物理学报 2013(11)
- [27].单抗免疫纳米粒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2(02)
- [28].我国纳米粒药物制剂的研究现状[J]. 天津药学 2009(02)
- [29].功能化硅壳荧光纳米粒的细胞吞噬研究[J]. 高分子学报 2009(07)
- [30].葛根素肠溶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研究[J].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