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点大学政策:历史演变与未来走向 ——基于新制度主义的政策分析

中国重点大学政策:历史演变与未来走向 ——基于新制度主义的政策分析

论文摘要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重点大学政策已经成为一项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发展格局的重要教育政策。本文以新制度主义为视角,以分析政策主体的权力结构特征和权力分配形式为要旨,探讨重点大学政策的政策特征与制度逻辑,并提出重点大学政策的未来图景。在知识经济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一流大学在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因此,作为高等教育后进国家赶超世界高等教育先进国家的重要措施,推出重点大学政策具有普遍的国家战略意义。本文以案例的形式,比较分析韩国、德国与日本的重点大学政策的具体内容与实施过程,提出韩国、日本、德国这三个国家实施这一政策的经验与教训。我国重点大学政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演进过程。以政策特征为标准,我国重点大学政策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全面学习苏联”阶段、“提高教育质量”阶段、“重点建设”阶段、“创建一流大学”阶段。通过分析各阶段的基本政策特征,笔者认为我国重点大学政策是计划体制的产物。它是政府主导的,以提高重点大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政策目标,通过重点资助重点投入的形式,调整高等教育资源与利益分配格局,实现预定国家与政府需要的政策。其主要特征是:1)重点大学政策的价值基础是“效率优先”。政府为了实现效率优先,通过国家权力以制度化形式集中各种资源以确保精英主义教育的垄断地位。2)重点大学政策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特定时期某种国家战略需要。3)重点大学政策的政策主体是国家(或政府)。政府力量在政策决策、政策执行、政策评价等过程中起绝对主导的作用;4)政府采用渐进式的决策模式,政策以政治精英的意志为政策起点,由下级政府职能部门组织实施。5)采用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政府被赋予最高权威的执行与监控地位。就政策的科学性而言,我国重点大学政策存在三个缺陷:第一,缺乏有效的社会参与决策机制;第二,缺乏可靠的政策监督机制;第三,缺乏客观的政策评估机制。重点大学政策是外在制度与内在制度相互规约的结果,高度集权的传统政治文化和“官本位”的教育价值观构成了规约该项政策的内在制度,部门主义的规制制度、全能主义的单位组织制度和单一标准的评价制度是对该政策产生刚性制约的外在制度。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的相互交织,导致重点大学政策成为一项制度化的精英主义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因此,优化重点大学政策,一方面需要对现有的相关制度进行重建,另一方面也需要重视政策研究,提高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水平。第一,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塑造服务型政府。特别是继续推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第二,发展教育中介组织,健全社会问责制度。第三,推动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第四,重视政策研究,提高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图表目录
  • 1 引论
  • 1.1 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问题
  • 1.3 研究方法
  • 1.4 基本概念
  • 2 国际背景:日、韩、德的重点大学政策
  • 2.1 韩国重点大学政策的过程及内容
  • 2.2 日本重点大学政策的过程及内容
  • 2.3 德国重点大学政策的过程及内容
  • 2.4 韩日德重点大学政策的特点及启示
  • 3 全面学习苏联:五十年代的重点大学政策
  • 3.1 重点大学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
  • 3.2 政策过程与内容
  • 3.3 五十年代重点大学政策的基本特点
  • 4 提高教育质量:六十年代的重点大学政策
  • 4.1 政策过程与内容
  • 4.2 六十年代重点大学政策的特点
  • 5 重点建设:八十年代的重点大学政策
  • 5.1 邓小平同志关于重点大学职能的重新定位
  • 5.2 重点大学政策的恢复:《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的出台
  • 5.3 重点学科评选与建设
  • 5.4 七五、八五期间“重中之重”项目的启动与建设
  • 6 创建一流大学:九十年代的重点大学政策
  • 6.1 政策背景
  • 6.2 “211 工程”的政策过程
  • 6.3 “211 工程”的政策内容及实施
  • 6.4 “211 工程”的实施效果
  • 6.5 “985 工程”的政策过程与实施
  • 7 我国重点大学政策的特征与问题
  • 7.1 我国重点大学政策的特征
  • 7.2 我国重点大学政策的主要问题
  • 8 制度障碍:重点大学政策中的国家权力
  • 8.1 价值的倾覆:重点大学政策的合法性危机
  • 8.2 内在制度:国家权力的价值规约
  • 8.3 外在制度:国家权力的结构性规约
  • 9 制度重建与政策建议:重点大学政策的走向
  • 9.1 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塑造服务型政府
  • 9.2 发展教育中介组织,健全社会问责制度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国重点大学政策的相关政策文件
  •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课题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时代呼唤高等教育评价的中国标准[J]. 教育探究 2018(03)
    • [2].浅谈女大学生怎样走出情感世界的误区[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3].粤港澳大湾区交通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 [4].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逻辑与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12)
    • [5].高等教育公共科技经费投入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11)
    • [6].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枢纽建设:基础、困境与对策[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12)
    • [7].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澳门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定位和走向[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12)
    • [8].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模型研究:述评与展望[J]. 高教探索 2019(12)
    • [9].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发展思想——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思想的重大转变[J]. 重庆高教研究 2020(01)
    • [10].破除“西部意识”: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的思路与策略[J]. 重庆高教研究 2020(01)
    • [11].“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50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分析[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4)
    • [12].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法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高教研究 2020(01)
    • [13].全纳式公费高等教育——后脱贫时代的人口较少民族相对贫困治理路径论略[J]. 学术探索 2019(12)
    • [14].理性与关切: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之道与术的探寻——评《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论丛》[J]. 大学教育科学 2019(06)
    • [15].论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与现代性——基于关系思维方法论的考察[J]. 现代教育管理 2019(12)
    • [16].印度对非高等教育合作的路径、特点及对中非高等教育合作的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 2020(01)
    • [17].《山东高等教育》2019年总目录[J]. 山东高等教育 2019(06)
    • [18].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J]. 教育评论 2019(12)
    • [19].国家治理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治理变迁——高等教育治理的变与不变[J]. 大学教育科学 2020(01)
    • [20].高等教育分类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探索——《高等教育分类的理论逻辑与制度框架研究》简评[J]. 大学教育科学 2020(01)
    • [21].加拿大高等教育协会发布《应用研究调查报告》[J]. 世界教育信息 2020(01)
    • [22].作为学生自我塑造的高等教育[J]. 教育研究 2020(01)
    • [23].大数据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与优化管理[J]. 公关世界 2020(02)
    • [24].大数据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和优化研究——评《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规范化管理研究》[J]. 高教探索 2020(02)
    • [25].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理念和实践初探[J]. 科技视界 2020(03)
    • [26].《高等教育法》实施二十周年:成就、问题与改进[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02)
    • [27].基于生态学视角的高等教育体系失衡问题研究[J]. 高教探索 2020(03)
    • [28].湾区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比较的视角[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02)
    • [29].高等教育扶贫精准供给的问题、模式与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02)
    • [30].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质表征、现实困境与目标指向[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02)

    标签:;  ;  ;  

    中国重点大学政策:历史演变与未来走向 ——基于新制度主义的政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