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软件行业迅猛发展,软件产品的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使得软件质量难以度量。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如何有效的进行软件测试成为当前软件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此外,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各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其中,在图书领域的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发现测试工作存在测试数据量大、测试用例编写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得软件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所以,研究如何提高图书出版行业的信息系统自动化测试的效率,解决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下三个问题:(1)CNMARC标准及图书数据项需求转换规则的研究,通过调研和实际项目经验,制定一套适合于图书数据项的录入需求转换规则,能够将用自然语言描述的数据项录入需求信息采用形式化方式描述,避免自然语言描述的二义性;(2)测试用例生成算法的研究,采用随机测试数据生成方法和决策表技术自动生成测试数据,并依据一定的组合策略生成测试用例;(3)研究如何有效的衡量生成的测试用例的质量,提出用图表分析的方式简明扼要的展现测试的覆盖率。该测试用例自动生成系统的开发实践结果证明,将CNMARC标准运用于图书出版领域的信息系统的测试工作中,有效的提高了测试用例生成的效率及测试覆盖率,进而保证了软件的质量。同时在课题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的实践中,总结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该软件的方法,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种动态约简的多目标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19(12)
- [2].一种面向路径覆盖的测试用例进化生成方法[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3].航天软件测试用例设计质量的评估及提升[J]. 质量与可靠性 2020(02)
- [4].基于运行剖面的测试用例分配与选择方法[J]. 计算机工程 2020(06)
- [5].基于测试用例库的复用方法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32)
- [6].基于变异分析的测试用例约简方法[J]. 计算机应用 2017(12)
- [7].测试用例复用在电子采购交易平台中的应用[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8(01)
- [8].融入自适应迁移的路径覆盖测试用例进化生成[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6(12)
- [9].测试用例修复的方法与工具综述[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7(02)
- [10].基于模型的软件测试用例生成方法比较研究[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7(04)
- [11].符号执行技术在测试用例生成中的应用[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7(04)
- [12].面向测试用例生成的集合进化算法实现[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13].组合测试用例自动生成软件设计[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7(05)
- [14].基于死锁的并发类单元测试用例自动生成[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7(04)
- [15].多目标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研究进展[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16].基于消息交互的测试用例编写方法的实现[J]. 萍乡学院学报 2017(03)
- [17].基于变力度组合覆盖的信号处理软件测试用例生成[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17(06)
- [18].C语言软件错误定位的测试用例库构建[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19].基于聚类算法的测试用例排序[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6(05)
- [20].一种提高错误定位效率的测试用例选择方法[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21].软件测试用例设计[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6(12)
- [22].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测试用例选择方法[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6(08)
- [23].一种基于蜕变关系的测试与失效测试用例定位模型[J]. 计算机科学 2016(10)
- [24].基于需求特征的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模型研究[J]. 高技术通讯 2013(08)
- [25].基于开发思维的功能测试用例设计方法[J]. 汽车电器 2016(10)
- [26].基于状态图的航天器测试用例设计[J]. 航天器工程 2014(06)
- [27].软件测试用例管理方法初探[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05)
- [28].一种测试用例库的建设方法研究与实践[J]. 电子制作 2015(06)
- [29].优化遗传算法在软件测试用例方面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08)
- [30].测控软件测试用例库管理系统的研发[J]. 质量与可靠性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