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补变换法OFDM峰均比抑制技术研究

求补变换法OFDM峰均比抑制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是一种将高速数据流转换为同时在多个正交等间隔的载波上发送数据的一种通讯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单载波调制,OFDM由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进行调制和解调,具有抗多径衰落,频谱资源灵活分配,实现简单等优点。已经为IEEE 802.11,IEEE 802.16,IEEE 802.20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所采用。OFDM的输出信号由多个子载波叠加而成,信号峰值平均功率较高,对发送端对高功率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等器件的线性度要求很高,从而导致发送效率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在峰值平均功率比抑制技术这一领域,人们做了大量研究。现存有限幅,压缩扩张法,多路备选信息法,编码,星座图扩张等典型的OFDM的峰均比抑制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求补变换的OFDM峰值平均功率比抑制方法,该方法在发射端对信号幅度服从高斯分布的OFDM信号进行求补变换,改变发射信号的概率密度分布,提高发射信号的平均功率,并在接收端通过求补反变换恢复信号,达到抑制信号的峰值平均功率比的目的。但当发射信号幅度较小,经过信道白噪声影响以后,接收端不能通过反变换准确恢复原信号,造成系统误码率的提升。本文接着针对求补变换法系统误码率较高的不足,提出了正交求补变换抑制法。本方法在对不同极性的OFDM信号添加标志位后再对其进行求补变换,使不同极性分别在正交的信道中进行传输,确保了发射信号在接收端的准确恢复。仿真表明,该方法相比求补变换法,提升了OFDM系统的性能,降低了误码率。最后,本文分析了在限幅法的基础上结合使用正交求补变换法的峰值平均比抑制效果。相比于单独使用限幅法和正交求补变换法,这种结合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仿真表明,基于求补变换的峰值平均功率比抑制技术在较好达到降低OFDM峰值平均功率比的目标的同时,能够取得比正交求补法更低的误码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论文背景
  • 1.3 峰值平均功率比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问题
  • 1.5 论文结构及内容安排
  • 第二章 OFDM 模型和峰值平均功率比的定义
  • 2.1 引言
  • 2.2 OFDM 介绍
  • 2.2.1 基于连续时间方式的OFDM
  • 2.2.2 离散时间方式的OFDM
  • 2.2.3 离散傅立叶变换与OFDM
  • 2.3 OFDM 模型和峰值平均功率比的定义
  • 2.3.1 OFDM 模型
  • 2.3.2 峰值平均功率比的定义
  • 2.4 现存降低峰值平均功率比的方法
  • 2.4.1 传统限幅法
  • 2.4.2 压缩扩张法
  • 2.4.3 星座图降低峰平比技术
  • 2.4.4 TI 技术
  • 2.4.5 多路备选信息法
  • 2.4.6 编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求补变换法
  • 3.1 引言
  • 3.2 求补变换法介绍
  • 3.3 求补变换法的理论分析
  • 3.4 求补变换法的局限性
  • 3.5 仿真结果及分析
  • 3.5.1 仿真一
  • 3.5.2 仿真二
  • 3.5.3 仿真三
  • 3.5.4 仿真四
  • 3.5.5 仿真五
  • 3.5.6 仿真六
  • 3.5.7 仿真小结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正交求补变换法
  • 4.1 引言
  • 4.2 带虚部求补变换法的提出
  • 4.3 求补变换法的理论分析
  •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4.1 峰均比抑制效果的仿真及其分析
  • 4.4.2 正交求补变换法的误码率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限限幅正交求补变换法
  • 5.1 引言
  • 5.2 限幅正交求补变换法的提出
  • 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5.3.1 峰均比抑制效果分析
  • 5.3.2 误码率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全文的主要贡献
  • 6.2 下一步的建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微分变换法的变截面梁振动研究及有限元数值模拟[J]. 大学物理实验 2020(03)
    • [2].用“降次变换法”求最大公因式[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 [3].巧用变换法解题[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4].分数阶偏微分方程对广义二维微分变换法的运用[J]. 科技通报 2016(04)
    • [5].基于残量变换法的新型换流变压器短路故障计算[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8(12)
    • [6].收敛性10参数正形变换法探讨[J]. 城市勘测 2008(06)
    • [7].浅议时序变换法的运用[J]. 学周刊 2012(28)
    • [8].基于重复变换法的机器人搬运动作的仿真[J]. 计算机仿真 2010(07)
    • [9].Laplace变换法及其在粘弹性波中传播的应用[J]. 计算力学学报 2020(05)
    • [10].例谈坐标伸缩变换法的应用[J]. 中学生数学 2017(17)
    • [11].谈“座位变换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1(12)
    • [12].微分变换法计算压杆在条件(6)下的屈服载荷和屈服形态[J]. 建筑安全 2014(06)
    • [13].在“节能”上做文章——能源变换法[J].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19(02)
    • [14].改进的微分变换法对不连续冲击波的求解[J].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2(12)
    • [15].基于修正Z变换法的数字控制系统[J]. 天津冶金 2019(05)
    • [16].橫看成岭侧成峰,角度变换法不同[J]. 中学生数理化(尝试创新版) 2014(06)
    • [17].基于微分变换法分析热弹耦合旋转圆板的振动特性[J]. 应用力学学报 2020(04)
    • [18].利用微分变换法求解典型单摆运动方程[J]. 科技风 2016(12)
    • [19].关于单相dq0变换法在仿真应用中的问题与分析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19)
    • [20].混合微分变换法在混凝土溶质运移问题中的应用[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21].等积变换法在求面积问题中的应用[J].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19(04)
    • [22].“排头变换法”练耐久跑的实践与变数[J]. 体育教学 2009(12)
    • [23].弹性地基上梁自振模态的微分变换法分析[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0(06)
    • [24].用等量变换法分析碰撞过程中的动能损失[J]. 中学物理 2009(19)
    • [25].相位变换法用于雷达天线扫描信号的分析[J]. 科技风 2018(22)
    • [26].用变换法解析二次函数[J]. 新课程(上) 2014(02)
    • [27].延时闭锁的虚拟三相dq0变换法在DVR的仿真与应用研究[J]. 电工技术 2018(01)
    • [28].一类强非线性微分方程极限环的非线性时间变换法[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09)
    • [29].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方法探析[J]. 课程教学研究 2012(10)
    • [30].构造一类非线性振子解析逼近周期解的初值变换法[J]. 振动与冲击 2010(08)

    标签:;  ;  ;  

    求补变换法OFDM峰均比抑制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