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联盟的形成机制及组织边界研究 ——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视角

技术联盟的形成机制及组织边界研究 ——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视角

论文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首次采用技术联盟这种组织模式以来,在知识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联盟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技术联盟相关的研究也随之成为热点。在理论方面,技术联盟的形成机制、作用机制、运行机制及技术联盟的效率等得到了充分的关注;而在应用方面,技术联盟的运行模式、技术联盟的管理、技术联盟的利益分配等也成为了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们关心的重要课题。目前,虽然关于技术联盟的研究成果很丰富,但在很多问题上并没有形成共识。鉴于此,本文采用新型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从分工与交易效率的角度对技术联盟进行研究。本文在阐释了技术联盟的内涵、形成诱因的基础之上,分析了技术联盟形成的内在机理,即技术联盟是社会劳动分工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要求,随着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经济越来越明显,同时由于能力的限制、交易费用较高,因此理性的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纷纷选择专业化并为了节约交易费用而与其他企业或市场主体组建了技术联盟。接着本文假设企业只有三种获得新技术的方式:自给自足、市场交易、技术联盟,通过建立一个超边际分析模型,证明了由于技术联盟能够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因此技术联盟是企业获得新技术的最优决策。同时,本文基于对技术联盟稳定性的考虑分析了技术联盟的组织边界,认为技术联盟作为一个准公司制组织也存在着一定的组织边界,其受到资产属性和交易费用的影响,资产的专有性和专用性会产生内生交易费用,而利用重复博弈模型可以解释技术联盟如何节约内部产生的内生交易费用。同时,本文也通过一个超边际分析模型,得出了技术联盟组织边界的稳定性条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结合“闪联”技术联盟在我国的成功实践,分析了“闪联”技术联盟的形成背景、形成机制、组织边界、运行模式及取得的成效,并进一步分析了该成功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文章的最后归纳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给出了促进我国技术联盟发展的政策和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技术联盟的理论研究
  • 1.2.2 技术联盟的应用研究
  • 1.2.3 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 1.3 本文的研究视角
  • 1.3.1 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回顾
  • 1.3.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3 新视角下研究技术联盟的可行性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
  •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的研究框架
  • 1.5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技术联盟形成机制的超边际分析
  • 2.1 技术联盟的概念和特征
  • 2.1.1 技术联盟的概念
  • 2.1.2 技术联盟的特征
  • 2.2 技术联盟的形成背景及形成条件
  • 2.2.1 技术联盟的形成背景
  • 2.2.2 技术联盟的形成条件
  • 2.3 技术联盟形成的模型分析
  • 2.3.1 建模思路
  • 2.3.2 模型假设
  • 2.3.3 企业的决策模式
  • 2.3.4 模型解的讨论及分析
  • 第三章 技术联盟组织边界的超边际分析
  • 3.1 技术联盟边界的涵义
  • 3.1.1 组织边界的一般涵义
  • 3.1.2 技术联盟的组织边界
  • 3.2 技术联盟组织边界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1 交易费用对技术联盟边界的影响分析
  • 3.2.2 资产属性对技术联盟边界的影响分析
  • 3.2.3 声誉机制对技术联盟边界影响的作用机制
  • 3.3 技术联盟组织边界的模型分析
  • 3.3.1 模型假设
  • 3.3.2 企业的决策模式
  • 3.3.3 技术联盟的组织边界稳定性分析
  • 第四章 技术联盟的案例分析——以“闪联”技术标准联盟为例
  • 4.1 案例背景
  • 4.2 案例分析
  • 4.2.1 “闪联”的形成背景分析
  • 4.2.2 “闪联”的形成机制分析
  • 4.2.3 “闪联”的组织边界分析
  • 4.2.4 “闪联”的绩效
  • 4.3 “闪联”技术标准联盟取得成功的启示
  •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推进我国技术联盟发展的政策建议
  • 5.2.1 政府层面
  • 5.2.2 企业层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联合骨干力量,推动缝制技术升级 台湾纺拓会成立缝制技术联盟[J]. 纺织服装周刊 2020(02)
    • [2].合作能力对技术联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电子通信企业5G技术为例[J]. 通信技术 2017(01)
    • [3].基于竞合视角的技术联盟治理模式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7(10)
    • [4].竞争性技术联盟知识共享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 北方经贸 2016(02)
    • [5].产业技术联盟的“成长瓶颈”及突破对策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6(03)
    • [6].黑龙江省产业技术联盟专利能力研究[J]. 中国国情国力 2016(07)
    • [7].产业技术联盟发展须破五大难题[J]. 领导决策信息 2014(47)
    • [8].浅谈产业技术联盟推动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5(04)
    • [9].产业技术联盟平台下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2)
    • [10].产业技术联盟的运行机制和作用机理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19(04)
    • [11].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研发新模式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16(12)
    • [12].我国的企业技术联盟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J]. 当代经济 2015(06)
    • [13].北京地区产业技术联盟现状及对策分析[J]. 北京社会科学 2014(01)
    • [14].跨国技术联盟知识流动创新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 情报科学 2014(02)
    • [15].联合国亚太亚健康干预技术联盟成立[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01)
    • [16].北京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2(05)
    • [17].基于生命周期的产业技术联盟政府管理策略研究[J]. 商业研究 2012(06)
    • [18].产业技术联盟——我国现代企业的选择[J]. 学理论 2012(11)
    • [19].论产业技术联盟对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2(13)
    • [20].联合国亚太亚健康干预技术联盟成立[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2(11)
    • [21].论产业技术联盟对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J]. 决策咨询 2012(06)
    • [22].中美清洁煤技术联盟美方负责人访问我校[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23].大力发展产业技术联盟是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口[J]. 人文杂志 2011(02)
    • [24].技术联盟创新体系的系统研究——评生延超博士的《技术联盟创新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1(03)
    • [25].产业技术联盟的运行机制分析与构建[J]. 科技和产业 2011(08)
    • [26].核心技术联盟的内涵与特征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9(06)
    • [27].完善产业技术联盟法制环境的对策研究[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9(01)
    • [28].首都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概况[J]. 中国中小企业 2009(10)
    • [29].产业技术联盟:增强中关村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J]. 现代商业 2009(32)
    • [30].技术联盟中合作伙伴的选择[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8(04)

    标签:;  ;  ;  ;  

    技术联盟的形成机制及组织边界研究 ——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