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华
(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450053)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盘早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2年1月收治的38例经剖宫产证实为胎盘早剥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结果38例胎盘早剥患者中,产前超声诊断为胎盘早剥33例,符合率86.6%,漏诊5例,漏诊率为13.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盘早剥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是诊断的首选方法,对降低母婴围产期疾病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胎盘早剥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255-01
胎盘早剥为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起病急、发病快、严重威胁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胎盘早剥一般指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1]。临床上孕妇常表现为腹痛和阴道出血,也可能没有症状。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和胎盘早剥孕妇及新生儿的预后及处理密切相关,因此及时、及早诊断胎盘早剥十分重要。现对我院受治的3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8月~2012年1月,本院经剖宫产证实为胎盘早剥的38例患者,年龄21~39岁,孕周28~39周,初产妇28例,经产妇10例。临床症状表现为阴道出血伴腹部坠胀疼痛20例,阴道出血但无腹部不适12例,阴道无出血但腹部疼痛4例,无临床症状2例。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GEVOLUSON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MHz,对胎儿及其附属物进行常规检查,重点观察胎盘形态、厚度、内部回声情况;胎盘与宫壁间、胎盘边缘有无异常回声;羊水有无异常,用彩色多普勒血流现象(CDFI)检测胎盘内血流情况,胎盘后异常回声及周边区血流情况。
2结果
38例胎盘早剥患者产前超声正确诊断胎盘早剥33例,符合率为86.6%,漏诊5例,漏诊率为13.1%。
胎盘早剥超声图表现随胎盘剥离部位、面积、检查时间等条件而有不同的表现:①胎盘增厚:剥离面积多在1/3~2/3之间,剥离部分胎盘明显增厚,呈现出团状,绒毛膜板向羊膜腔凸起。CDFI显示剥离部位未见血流信号。②胎盘后血肿:剥离面积与血肿大小成正比,胎盘和子宫壁之间可见局部不均质低回声光团,胎盘与血肿之间存在明显的回声不同界线。CDFI显示剥离的血肿无明显血流信号,正常胎盘可见丰富血流信号。③胎盘边缘血肿:剥离面积在1/3以下,胎盘边缘被抬高剥离,附着处与宫壁分离,可见梭形、不规则形状液性暗区,可伴有细密点状回声。CDFI显示血肿内无血流信号,胎盘内血流信号丰富。④混合性团块:剥离面积在2/3以上,大部分为混合性团块回声,正常胎盘回声相对较少,伴密集细光点漂浮。CDFI显示无明显血流信号。此类见于严重的胎盘早剥。
3讨论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发生率为0.46~2.10[2]。该病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底蜕膜出血形成血肿,使胎盘与附着处胎盘分离,严重者甚至可引起子宫胎盘卒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胎盘早剥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机械外力及宫腔内压力等因素有关,妊娠高血压病变是胎盘早剥的首要诱因。临床上胎盘早剥分为轻型和重型,轻型胎盘早剥患者多有显性出血症状,可伴有轻度腹痛或无明显腹痛。重型胎盘早剥患者多有隐性出血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持续性腹痛或腰痛,但大多数患者无阴道出血症状。临床上症状典型的患者较容易诊断,而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超声检查则发挥重要的作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胎盘与子宫壁之间的厚度、胎盘后血肿、胎盘边缘血肿,严重的可因胎盘大部分剥离挛缩呈混合性团块等。CDFI显示血肿内无彩色血流信号,是胎盘剥离的特征性表现。而当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或侧后壁,出血血肿又较小,症状不明显,则超声不易检查出来,本研究有3例漏诊就因为此原因。另有1例因孕38周,早破水,胎儿躯干及肢体遮盖后探查不清,CDFI也无法显示满意血流信号。1例因胎盘后方的条状无回声区误认为是胎盘后静脉丛血管而漏诊。故超声医生应警惕仔细对胎盘进行扫查,作出正确诊断,才不至于漏诊。
由于胎盘早剥病理期不同,其超声声像图特征也有较大的差异,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胎盘后子宫肌瘤多呈类圆形低回声,边界清,CDFI显示周边有环状血流信号。②子宫局部收缩可见胎盘突出的呈半圆形的低回声区,连续观察后可发现胎盘后局部增厚可消失[3]。③胎盘后静脉丛及静脉窦,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可见管状无回声,CDFI显示血流信号丰富。④胎盘血管瘤位于胎盘内类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常突向胎羊膜腔,CDFI显示血流信号较丰富。⑤胎盘内血窦位于胎盘内不规则液性暗区,可见其流动,呈云雾状。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早剥临床准确率高,且便捷、经济、可重复性,是胎盘早剥的重要检查手段。而胎盘早剥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多种形态改变,故超声医师在检查时应谨慎,仔细询问病史,必要时动态观察,避免及减少漏诊,降低胎儿及孕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吴文森,接连利,杨博,等.腹部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64.
[2]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8.
[3]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