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视野下武汉市城乡差距变动分析

城乡统筹视野下武汉市城乡差距变动分析

论文摘要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而“十二五”规划要求“实现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而早在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就已经被批准成为“两型”社会的试点,这标志着武汉经济社会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武汉必将能顺应时代,利用有利条件,抓住机遇,实现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三农”问题严重,二元经济结构突出。这些严峻的现实决定了武汉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以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理,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与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武汉市城乡统筹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的关系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本文在全面阐述武汉市城乡统筹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通过构建评价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城乡统筹的理论基础着手,对武汉市城乡之间的差距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城镇和农村在经济发展、居民的消费水平、支出结构、生活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等角度,构建了包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内共15个指标的武汉市城乡统筹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给各指标赋权,通过实证来测算武汉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动态变化。为了进一步测算武汉市经济发展与城乡协调之间的互动关系,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构建了两者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度量。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武汉市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下降,而工业产值比重在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存在差距,农民收入徘徊不定;虽然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在不断增加,但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在不断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存在差异,在耐用消费品的拥有数量上同样存在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历史遗留原因、财政扶持力度不足以及工农业发展反差系数大造成的。(二)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武汉市城乡统筹水平测算发现,其水平近15年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近年来增速较快,这与国家的“中部崛起”、“两型”社会的战略,以及武汉市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是分不开的。(三)进一步研究发现,武汉市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经济发展并不能导致城乡协调程度的上升,而相对的是城乡协调程度的上升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在研究对象上,对武汉市城乡统筹水平以及经济发展与城乡协调之间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不是仅限于国内常用的对城乡统筹现状与原因的分析,而进一步的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第二,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通过构建武汉市城乡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对武汉市城乡统筹水平进行动态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武汉市经济发展与城乡协调之间的关系。针对结果,为武汉市以及武汉城市圈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避免城乡差距扩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选题意义
  • 1.1.1 武汉城市圈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
  • 1.1.2 武汉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小结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2 城乡差距变动分析的理论基础
  • 2.1 协同论
  • 2.2 系统论
  • 2.3 科学发展观
  • 2.4 网络开发理论
  • 2.5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2.6 新古典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 3 武汉市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及原因分析
  • 3.1 武汉市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 3.1.1 农业产值在武汉国民经济中的贡献逐渐减弱
  • 3.1.2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存在差异
  • 3.1.3 居民消费水平存在差异
  • 3.1.4 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存在差距
  • 3.1.5 城乡居民家庭主要物品的拥有量存在差距
  • 3.1.6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存在差距
  • 3.2 武汉市城乡经济差距产生的原因
  • 3.2.1 历史遗留问题
  • 3.2.2 工农业反差系数逐年增大
  • 3.2.3 政府财政扶农力度不够
  • 4 武汉市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的计量分析
  • 4.1 采用的方法
  • 4.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 4.4 城乡统筹水平的计量分析
  • 4.4.1 数据的收集
  • 4.4.2 数据的处理
  • 4.4.3 计算综合发展指数
  • 4.4.4 结果分析
  • 5 武汉市经济发展与城乡协调程度的互动关系研究
  • 5.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 数据处理
  • 5.2.1 数据标准化处理
  • 5.2.2 主成分分析
  • 5.2.3 H-P滤波
  • 5.3 动关系分析
  • 5.3.1 协整检验
  • 5.3.2 Granger因果分析
  • 6 结论与对策
  • 6.1 结论
  • 6.2 促进武汉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
  • 6.2.1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 6.2.2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 6.2.3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 6.2.4 统筹城乡生产要素,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 6.2.5 统筹城乡区位布局,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 6.2.6 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 陕西综合经济 2008(03)
    • [2].新常态更需新思维[J]. 中国有色建设 2014(03)
    • [3].浅析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1)
    • [4].浅议图书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12(02)
    • [5].中国与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J]. 新时代职业教育 2018(03)
    • [6].企业如何应对目前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J]. 现代焊接 2013(12)
    • [7].重庆旅游要在经济发展低谷中逆势而上[J]. 决策导刊 2009(03)
    • [8].腐蚀成本与经济发展[J]. 中国科技产业 2020(02)
    • [9].绿色经济发展下的财税金融支持研究[J]. 财富时代 2019(12)
    • [10].财税金融对绿色经济发展影响探究[J]. 纳税 2020(01)
    • [11].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的形成依据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12)
    • [12].坚持新发展理念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兰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J]. 经济界 2020(01)
    • [13].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构建[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04)
    • [14].对共享经济发展与影响的调查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3)
    • [15].郑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府支持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0(06)
    • [16].反腐倡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 财富时代 2020(05)
    • [17].新形势下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含义与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20(07)
    • [1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公路经济发展[J]. 财经界 2020(18)
    • [19].论绿色经济发展与传统自然观复兴[J]. 商业文化 2020(14)
    • [20].《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J]. 青海党的生活 2020(07)
    • [21].绿色经济发展下的财税金融支持浅析[J]. 财会学习 2020(17)
    • [22].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及应对策略[J]. 辽宁经济 2020(08)
    • [23].疫情对陕西经济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J]. 农家参谋 2020(21)
    • [24].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内生优势[J]. 广东社会科学 2020(05)
    • [25].亚马逊地区协同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启示[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26].新时期西藏经济发展及其经济法回应探究[J]. 法制博览 2020(29)
    • [27].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法治建设协调发展的基本构成要素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11)
    • [28].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01)
    • [29].新时期促进鞍山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 才智 2019(03)
    • [30].投资评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中外企业家 2019(04)

    标签:;  ;  ;  

    城乡统筹视野下武汉市城乡差距变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