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计算机视觉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通过二维图像实现三维重构。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重构的实现有赖于两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这两项工作分别是特征匹配技术和基础矩阵估计技术。本文回顾了三维重构、特征匹配以及基础矩阵估计技术的发展历史,对目前常用的几类典型特征点提取算法的性能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尤其对传统的Harris和SIFT算法进行了多个层次的对比。然后根据唯一性约束,对传统的匹配算法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并对基础矩阵的估计算法提出改进;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特征点的三维重构。本文主要工作包括下列内容:1)根据匹配点的邻域信息和唯一性约束,提出改进的归一化相关(NCC)匹配准则,并与传统的算法进行了比较。2)提出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的SIFT匹配算法(WSIFT)。首先利用自适应阈值来调整特征点的个数,该阈值有助于提高算法效率。然后根据对极几何约束,引入加权最小二乘法对传统的匹配结果进行二次删选,降低了误匹配率。3)根据相关学者提出的特征提取的评价准则,提出了一种新的匹配评价准则。新的匹配评价准则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正确的匹配点数、误匹配点数以及两幅图像公共部分的特征点数。4)为了估计更加稳定的基础矩阵,本文结合迭代算法和RANSAC算法的思想,构造了一种新的估计手段。与RANSAC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减少了实验的循环次数,然后结合加权最小二乘法的思想,利用残差的平方倒数作为权值进行估计,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计算效率上有所提高。本文的三维重构实验是基于3参数模型进行,利用MATLAB 7.1平台对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现实室内场景进行三维重构。实验表明,本文算法是切实可行的,相比传统算法提高了三维物体坐标的重构精度和稳定性。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引言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三维重构技术1.2.2 特征检测和匹配技术1.2.3 基础矩阵的估计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1.3.1 本文主要工作1.3.2 本文章节安排第二章 三维重构理论基础2.1 齐次坐标(Homogeneous Coordinates)2.2 摄像机成像中常用的坐标系2.2.1 世界坐标系与摄像机坐标系2.2.2 图像物理坐标系与图像像素坐标系2.2.3 图像物理坐标系与摄像机坐标系2.3 对极几何2.4 加权最小二乘法第三章 图像匹配技术3.1 特征点检测算法3.1.1 Moravec算法3.1.2 Forstner算法3.1.3 Harris算法3.1.4 SIFT检测算法3.2 特征点匹配算法3.2.1 基于互相关(CC)的匹配算法3.2.2 基于距离函数的匹配算法3.2.3 双向匹配3.3 常用算法的实验结果分析与比较3.3.1 四类算法的特征检测结果3.3.2 噪声、尺度以及旋转因素对匹配结果的影响3.3.3 匹配阈值与方向性对匹配结果的影响3.4 匹配算法的改进3.4.1 改进的归一化互相关匹配算法3.4.2 改进模型之二——WSIFT第四章 基础矩阵F及其求解方式4.1 基础矩阵F的求解4.1.1 8点算法及其改进4.1.2 归一化的迭代算法4.1.3 鲁棒算法4.2 改进的估计算法4.3 基础矩阵的数值仿真实验第五章 基于WSIFT匹配算法的三维重构5.1 三维点的重构5.1.1 单应矩阵5.1.2 三维重构5.2 三维点的重构5.2.1 仿真实验5.2.2 现实场景的三维重构结论参考文献致谢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三维重构论文; 匹配准则论文; 加权最小二乘法论文; 算法论文; 基础矩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