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潭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黄金时期,而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十分浓郁的人文色彩,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有着其他学生所无法比拟的人文教育优势,因而可以成为从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资源。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语文教材中蕴含人文精神的资料,将之作为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素材,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水平。本文基于此,在分析当前我国小学人文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关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在小学阶段中人文素养的主要内容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处理自身的理性、意志与情感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多层次的需求,以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道德素质问题以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道德修养的全面提升。

1.当前小学人文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学校、家庭与社会关注存在偏离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校、家庭与社会等各方面都意识到人文培养的重要性,然而其关注的内容却存在明显的偏差。学校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最重视的还是对语文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所忽视,学校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大多与孩子父母的期望一样是顺利升学,因而更加注重以考试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而没有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在这方面,家长们也义无反顾地与学校站到了统一战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少地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传统的“德性”教育完全被当前功利化的应试教育所取代,学生课内课外的时间都是在补习文化知识,而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却一直被忽视。而社会上各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也是人才的能力与才干,衡量学校育人质量的高低也往往以外显的升学指标为参考,这便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向: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关系不大,重点在于后者。于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对于教书育人的目的便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偏离。

1.2人文素养的理念和实践存在较大的反差

当前我国人文素养的培养理念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其与实践教学却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反差。这主要体现在学生个体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对生活实际的体验不一样,实际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发展趋势,而统一的人文素养教材却无法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尤其是其培养理念过于理想化与抽象化,学生不能与之达成共识,产生共鸣。再者,语文教材中关于人文培养的素材较多的是关注学生道德信念的培养,缺乏具体的实践意义。因此,学生在接受人文主义、人文精神的的培养时,就缺乏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培养方式,使得学生不能通过适合的方式来接受人文素养的培养。如有些教师单纯地将人文素养理念当成一种必须传授的语文知识来对学生加以灌输,这当然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这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实际中,积极探索一种适合的、具体的培养方式。

2.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措施

2.1人文素养培养内容生活化

将人文素养培养内容生活化,也即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生活实际的变化,来巧妙地传授与人文素养有关的知识。当前正处于信息化发达时代,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与过去单一的方式不同,他们可以借助移动设备、电脑、互联网等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基本上生活中、学习中电子产品不离手,对其产生的依赖性可想而知。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将人文素养的培养内容制作成为简短的视频,上传到学生的电子学习工具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地学习视频中与人文素养相关的知识与概念。最后,是需要将人文教育工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发掘与转化语文教材中蕴含人文精神的内容,而不是只注重其中的道德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是为了更好地将书本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回归到生活中,学生在生活中便能轻而易举地实践它,使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可行性,而通过这些实践行动,学生也能充分感悟到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从而愿意主动地去接受人文知识,并进一步将人文主义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比如开展《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首先让学生观看“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片段,引起学生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当下社会时代背景资料以及作者苏轼的生平,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词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体会诗歌中孕育在文字下的豪情与万丈,深切地领会诗词作品的思想内涵。如在语文教材课文《世界多美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这样编写儿歌:“小鸡在沉睡呀,四周黄乎乎的,世界真美呀!小鸡破壳而出呀,天空蓝湛湛的,世界真美呀!小鸡跑到草丛中呀,小草绿茵茵的,世界真美呀!”还可以引导小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仿写儿歌,这样押韵的方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童趣,与课文相得益彰,增强了课文的感染力和艺术性,能够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十分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2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提供人文素养教育环境

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语文课堂中营造一定的氛围、构建人文素养教育环境是必要之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如在识字一的教学中,这篇课文本就是一首朗朗上口的数字诗歌,小学生可以直接大声地朗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生字词正好是从一到十十位大写的数字,小学生很快就可以从诗中找出这十个数字,这样形象生动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些生字词,记住这首诗歌,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一副与既有烟村,又有亭台的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美景。

2.3构建多元评价方式

在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应当多元化,形式单一、内容一成不变的评价方式早已不再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应在人文素养培养的实际过程中构建发展性的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如在期末评价中,将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纳入到整个体系中,要求各个评价主体对学生某个阶段(可以是一学期)展开评价,如初期表现、期中表现,最后是期末表现。这样对于学生的评价就不再是以学期最后一场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3.结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培养高素质水平的、人格健全型人才的要求,学校、家长及社会各个方面都须重视并践行这一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王艳华.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6(32):45-45.

[2]高艳艳.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J].新校园旬刊,2017(3):65-65.

标签:;  ;  ;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