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利盖蒂结构思维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音乐学
作者: 陈鸿铎
导师: 钱亦平
关键词: 利盖蒂,结构思维,结构过程,结构形式,微复调,机械性节奏,交错节奏结构
文献来源: 上海音乐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论文选择西方当今享有盛名的一位仍然健在的作曲家乔治·利盖蒂(Gy(?)rgy Ligeti,1923-)的音乐创作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内容涉及其结构思维观念的形成及其表现形式。 作为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利盖蒂无疑是值得人们特别关注的。这位出生于匈牙利的奥地利籍作曲家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以其大胆的创作理念和独特的技术手法影响着西方现代音乐创作的发展。从大型管弦乐作品《大气》(Atmosphères)中的微复调到为100只节拍器而作的《交响诗》(Poème symphonique)中的机械性节奏运动,从系列钢琴练习曲中复杂的交错节奏结构到《小提琴协奏曲》中超越平均律的实践,无一不体现出典型的“利盖蒂风格”。 本文之所以选择利盖蒂的结构思维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结构思维构成了利盖蒂音乐创作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一方面,在利盖蒂的创作中始终表现出不同结构思维方式对音乐发展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一些独特的技术手段都是围绕着不同的结构思维而产生的。结构思维是作曲家对如何构成一首乐曲时所作的全面考虑,它包括对音乐延续过程方式的选择和对音乐最终结果形式的设定,而且这种思维的内容还应该能转化为相应的技术手段,并在音响上产生出与此相一致的效果。综观利盖蒂的创作,可以发现他的作品即具有在结构的形成过程与结果上常常“出人意料”的处理,但又总是充满着朴素的艺术价值,即既能表现出在乐曲的组织过程和结构形式上的精雕细琢、又能表达出“一目了然”的情感诉求,更为重要的是其音响虽常使人们的听觉神经感到刺激,但却经得起反复聆听。换句话说,他的作品常常能在构思的新颖、音响的独特以及给人以良好的听觉体验这三者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而这一点恰恰是许多现代作曲家常常很难解决的问题。 利盖蒂结构思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思考来自于他对音乐语言“原创性”价值的强烈追求,和一个艺术家崇高的使命感。从利盖蒂所创作的作品来看,可以说他在每一个作品中都力图在音乐思维方式和写作技法两方面向前迈进一步,他反对重复别人或重复自己走过的道路。他曾经说:“自贝多芬以来,创新在音乐中就变得重要了。”。并且认为,到了20世纪,作曲家们更应该象当年的贝多芬、德彪西那样,要敢于走创新的道路,因为在今天的“在艺术创作中,原创性和新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音乐语言上的“原创性”,利盖蒂不仅从音乐本身寻找突破口,而且还积极从音乐以外的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创新因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利盖蒂就一直从绘画、文学以及哲学中不断地借鉴不同的结构思维方式,并把它们与音乐作品中的结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从而拓展出了音乐对“幻觉空间”和“静态运动”的表现可能性。在音乐技法本身,利盖蒂同样在不断地寻找突破口,微复调、机械性节奏以及以突出音色为主的整体音响运动等技术手法,就是被利盖蒂从一些基本的技术中提炼出来的,并使它们转变成为特殊的技术,承担起了控制音乐作品结构的重要作用。 选择利盖蒂的结构思维作为研究重点,其目的就是试图对他的音乐创作从结构观念到结构技法这两个层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解释他在结构过程和结构形式上所采取的独特做法。由于在利盖蒂的音乐创作中,结构思维已经成为包含其创作内容的重要概念,因此,抓住了结构思维这个中心,就意味着抓住了研究利盖蒂音乐创作的关键问题。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范围包括:利盖蒂结构思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其作品中所运用的主要结构方法、作品的结构形态特征、其结构实践对西方现代音乐创作发展的影响。所涉及的
论文目录:
上篇 关于利盖蒂结构思维产生和形成的宏观论述
绪论
第一章 利盖蒂结构思维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20世纪——西方音乐创作面临结构思维根本转变的时期
1、促使音乐创作发生变化的三个重要因素
2、结构思维成为现代音乐创作的首要问题
二、“后调性时期”各种结构思维观念的发展及其实践
1、整体序列主义结构思维
2、偶然性结构思维
3、电子合成音响和电声化音响块状结构思维
4、拼贴式结构思维
5、简约音乐结构思维
第二章 利盖蒂结构思维表现特征的形成
一、非音乐方面的影响
1、童年时期两次生活经历的影响
1) 蜘蛛网恐惧症——网状结构情结
2) 排字机的“咔嗒”声——点击式机械性节奏运动的灵感
2、文学与视觉艺术作品的影响
1) 克鲁迪文学作品中的钟表屋
2) 卡夫卡小说中的“凝固的时间”
3) 埃舍尔视觉作品中的“幻觉空间”
4) 分形图中的自相似
3、波普尔认识论的影响
1) 波普尔的《关于云与钟》——可预测的有序运动与不可预测的无序运动
2) 利盖蒂的《钟与云》——精确的织体结构与模糊的织体结构
二、音乐方面的影响
1、早期声乐复调大师作品中的“有量卡农”
2、电子音乐中的新音色
3、南凯罗的机械钢琴音乐
4、非洲音乐中的复调与复节奏
5、超越12平均律的创作实践
6、爵士乐及摇滚乐的影响
下篇 关于利盖蒂结构思维表现形式的微观分析
引论
第三章 结构展开手法之一——微复调织体
一、微复调织体中的音高组织
二、微复调织体中的节奏组织
三、微复调织体的音响特征
第四章 结构展开手法之二——核心音高材料的贯穿
一、核心音及核心音程贯穿
二、核心和弦控制
三、核心音高材料的综合递进展开
第五章 结构展开手法之三——机械性与交错性节奏运动
一、机械性节奏运动
1、均匀、同步的机械性节奏运动
2、循环、交叉的机械性节奏运动
3、渐变、交叉的机械性节奏运动
二、交错性节奏运动
1、相同节奏纵向移动的交错节奏运动
2、堵塞键式交错节奏运动
3、固定节奏型式交错节奏运动
4、素数比例式交错节奏运动
第六章 结构布局原则
一、一体化渐变延伸的结构原则
1、有终式一体化结构
2、无终式一体化结构
二、变奏原则
三、并列交替原则
四、赋格的结构原则
1、背景性质的赋格主题音乐设计
2、对称的复合半音线条式主题布局
3、微复调、宏复调与赋格的结构原则相结合
结语
一、“解构”与“重组”——利盖蒂结构思维观念的两个重要特征
二、利盖蒂结构思维观念与实践所体现的价值
三、从结构思维角度入手对利盖蒂音乐创作进行分析的意义
注释
附录一 参考文献目录
附录二 参考乐谱版本目录
附录三 利盖蒂生平简历和主要作品创作及首演年代
附录四 利盖蒂全部作品分类目录
附录五 利盖蒂作品CD出版目录
附录六 论文中所分析的利盖蒂作品索引
附录七 论文中涉及人名索引
附录八 论文中涉及专门术语索引
发布时间: 200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