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对热带浅水湖泊的影响及其在湖泊修复中的意义

鱼类对热带浅水湖泊的影响及其在湖泊修复中的意义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环境的干扰也日益加剧,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影响湖泊水质和湖泊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问题。无论是外源营养负荷的削减,还是各种除藻措施的实行,都不能在大型水域取得良好而持久的效果。而生物操纵理论以及相关生物修复理论的实践与运用为治理富营养化湖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途径。就目前国内外的资料来看,较成功的实例主要集中在温带湖泊,而对于热带湖泊在这一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鱼类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因子之一,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通过摄食行为、营养盐(物)的排泄、对沉积物的扰动等机制实现。鲤鱼是热带、亚热带水域中普遍养殖的一种鱼类,其作为生物操纵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正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论文选择位于南亚热带的浅水城市湖泊—惠州南湖,进行鲤鱼围隔实验和去除鱼类的全湖实验,以鲤鱼对南湖底质扰动所造成的沉积物再悬浮为核心,首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鲤鱼对湖泊营养盐水平、浮游植物生产力、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等方面的生态效应,探讨了底栖性鲤鱼在热带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围隔实验鲤鱼围隔氮和磷营养盐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在鲤鱼围隔实验初期,有鱼围隔和无鱼围隔总氮、颗粒氮的含量变化不明显,二者差异不大,且均浓度呈下降趋势。但随着时间的延续,鲤鱼围隔组总氮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35,a=0.05),颗粒氮,下降更明显,差异显著(p=0.032,a=0.05)。实验前期鲤鱼围隔组总磷、颗粒磷均有明显上升趋势,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中后期鲤鱼围隔组总磷、颗粒磷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121,p=0.077)。围隔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趋势与系统中的磷营养盐变化趋势具有较明显的吻合现象,在初期鲤鱼围隔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49;a=0.05),在后期鲤鱼围隔组的却低于对照组,但其差异不显著(p=0.162;a=0.05);悬浮物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49,a=0.05),无鱼围隔悬浮物在实验期间浓度变化不大。鲤鱼围隔水体透明度呈显著下降趋势,无鱼围隔透明度在初期下降,后期透明度呈上升趋势,有鱼与无鱼比较,差异显著(p=0.012,a=0.05)。透明度与悬浮物呈显著负相关。鲤鱼围隔和无鱼围隔在实验期间有机物烧失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697,a=0.05)。鲤鱼围隔捕捉器沉积物平均沉积率为269.21DWg m-2d-1,无鱼围隔捕捉器沉积物平均沉积率为9.41gDW m-2d-1,前者是后者的28倍。比较捕捉器沉积物有机、无机组分,鲤鱼围隔无机质成分高,无鱼围隔有机质成分高。表明鲤鱼的扰动对水体底质扰动产生的再悬浮十分显著。2)鱼类清除实验南湖鱼类去除的全湖实验表明,去鱼后水体氮和磷营养盐呈上升趋势,总氮从去鱼前的0.65mg L-1上升到实验结束时的2.06mg L-1,总磷从去鱼前的0.11mg L-1上升到实验结束时的0.18mg L-1。去鱼后水体悬浮物和悬浮物中有机质烧失量均呈波动增高趋势,悬浮物从除鱼前的21.5mg L-1上升到到实验结束时的34.7mg L-1,有机质烧失量从除鱼前的11.17mg L-1上升到到实验结束时的20.83mg L-1。悬浮物变化曲线与有机物烧失量变化曲线同步变化。叶绿素-a呈明显增长趋势,从开始时的20.3μg L-1到实验中后期的99.7μg L-1,但在实验末期时为64.7μg L-1。南湖水体透明度从鱼类清除前的33cm下降到实验后期的23cm。轮虫数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南湖枝角类变化不明显,桡足类、无节幼体、桡足幼体数量均呈上升趋势。鱼类摄食压力消失后,桡足类数量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南湖实验表明,鲤鱼造成围隔水体悬浮物浓度增加,特别是无机类悬浮物显著增高,透明度下降,水体呈混黄态,但鱼类去除又提高了透明度,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又致使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体仍呈浅绿色。因此,在南亚热带浅水性南湖的水质管理中,在外源污染负荷得到控制之后,仅靠改变鱼类种类和数量的调控手段来改善水质是不可行的,还必须结合沉水植物恢复等手段方能建立和维持湖泊的长期清水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1.1 鱼类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1.1.1 对湖泊生态系统影响的机制
  • 1.1.2 不同食性鱼类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 1.2 鱼类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研究
  • 1.3 鲤鱼科鱼类的相关研究
  • 1.4 鱼类对热带湖泊影响的研究
  • 1.5 鱼类在湖泊恢复中的意义
  • 1.5.1 湖泊生态恢复概述
  • 1.5.2 生物调控及其在湖泊恢复中的应用
  • 1.6 惠州西湖概况
  • 1.6.1 南亚热带城市浅水湖泊
  • 1.6.2 西湖的水产养殖
  • 1.6.3 西湖的水生态保护
  • 1.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围隔、鱼类)
  • 2.2 实验方法
  • 2.2.1 水样采集
  • 2.2.2 沉积物采集
  • 2.2.3 沉积物再悬浮采集
  • 2.2.4 浮游植物采集
  • 2.2.5 浮游动物采集
  • 2.2.6 样品的检测与分析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鲤鱼围隔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对氮的影响
  • 3.2 对水体磷营养盐水平的影响
  • 3.3 对叶绿素-A的影响
  • 3.4 对水体透明度及悬浮物的影响
  • 3.5 对沉积物再悬浮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南湖去除鱼类全湖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去除鱼类的种类及生物量
  • 4.2 鱼类去除对水体氮的影响
  • 4.3 鱼类去除对磷的影响
  • 4.4 鱼类去除对悬浮物与透明度的影响
  • 4.5 叶绿素对鱼类去除的响应
  • 4.6 浮游动物对南湖鱼类去除的响应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5.1 鲤鱼对湖泊沉积物再悬浮的影响与生态效应
  • 5.1.1 鲤鱼对湖泊悬浮物浓度的影响
  • 5.1.2 对藻类的影响
  • 5.2 实验中有鱼和无鱼(去鱼)营养盐TN、TP的差别讨论
  • 5.3 湖泊对鱼类去除的响应
  • 5.4 对南湖生态修复的建议
  • 5.4.1 湖泊清水态与鱼类及大型水生植物关系
  • 5.4.2 南湖湖泊生态修复的建议
  • 5.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学术会议和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鱼类对热带浅水湖泊的影响及其在湖泊修复中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