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各地区食糖生产及消费的影响研究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各地区食糖生产及消费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自由贸易对食糖的影响十分重大,研究自由贸易区以及WTO新一轮农业谈判对食糖生产、消费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研究贸易自由化问题时,对不同贸易规则造成的整体影响进行比较,并在研究单个产品时,进一步考虑地区间存在的差异性,针对单个产品的地区特征进行分析,也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根据这一思路,本文的研究框架包括:首先运用GTAP对WTO多边谈判进行分析,分析其对中国总体经济、福利、农产品价格以及食糖贸易带来的影响。随后遵循同一原则,对中国参与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进一步考虑地区间存在的差异性,针对食糖产品的地区生产、消费特征进行分析,将GTAP的模拟结果作为外生变量,引入到各地区的生产与消费模型中,研究贸易对中国各地区食糖生产与消费的影响。全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WTO多边贸易体系对中国总体经济及食糖贸易的影响。第一,从总体福利上看,WTO多哈回合的受益范围非常有限,中国由于在入世时所承诺的约束关税水平较低,与多边贸易自由化相关的福利改进在入世之后均已释放完毕,所以总体上说,多哈回合对中国的意义非常有限。第二,WTO新一轮农业谈判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较大,出口的增长速度要大于进口的增长速度。粮食和油料作物都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是目前世界市场上保护程度最高的两个产品;对植物油的进口减少,而出口将出现80%~145%的增长。从农产品价格的变动来看,粮食、纤维和果蔬的价格上涨,油料、植物油、糖、肉类及其它农产品的价格出现下滑。第三,从WTO多边贸易谈判的进展来看,多哈回合进展甚微的原因是作为WTO核心议题的市场准入的进展不大,造成市场准入谈判进展缓慢的原因是因为欧盟与其他成员国之间存在较大的利益分歧。第四,价格是影响中国食糖贸易的最重要因素。对中国食糖贸易影响最大的因素不是WTO贸易政策的改变,但是它对他国食糖生产、消费的影响,会通过国际贸易传递到国际市场上,表现为国际糖价的下滑;随后国际糖价的变动再通过贸易传递到中国国内。在这种背景下,上述主要食糖出口国的出口价格进一步下滑,中国食糖的进口量和出口量都会有所增加,但是总体上中国还是食糖的净进口国,食糖的大量进口同时带来国内糖价的缓慢下跌。所以我们把各国国内食糖价格的变动视为是对WTO食糖贸易政策的不同回应。2.FTA双边贸易协定的进展对中国总体经济及食糖贸易的影响。第一,中国参与自贸区合作十分有利,而且合作范围越广泛,中国就越获益。从影响程度来看,农业大国(中国、印度、东盟、韩国、巴西、智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受到的影响远远大于工业大国(欧盟、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第二,签订FTA协定对中国农产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粮食、油料作物、肉类及其它农产品四个领域。粮食的出口有所改善,油料和肉类的出口受到冲击,充分体现了各国不同产业间的比较优势。从农产品的价格变化来看,净进口量大幅增加的油料作物、植物油、肉类及其它农产品的价格出现下滑,大部分自给自足的农产品(如粮食、食糖等)价格随着FTA合作范围的扩大由跌转升,价格变化幅度集中在-9.0%+9.0%之间。第三,中国食糖产业的发展前景,与中国参与FTA的合作路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从长期看,如果中国与东盟、澳大利亚、巴西以及欧盟四国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大规模的开放,对主要的国外食糖出口国采取无限制和零配额的情况下,中国糖料生产者将受到最大的冲击和负作用。当贸易环境变得越来越开放,中国消费者的福利是不断增加的。有竞争力的地区(广西和云南等)的食糖产量增加,而缺乏竞争力的地区产量(其它甜菜区)减少。如果中国分别与美国、日本等缔结贸易合作协议,却会发生意料之外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将刺激中国国内糖料作物生产,使得出口量急剧增加,中国有望成为食糖净出口国。3.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国内食糖生产的影响。第一,WTO多哈谈判对食糖生产都是负面影响,国内部分糖料生产将转为谷物或纤维作物生产,全国食糖生产量约减少129.2万吨。第二,FTA双边贸易谈判对食糖生产可能起负作用,也可能起正作用,作用方向与中国参与FTA的合作路径有关。如果中国参与东盟、澳大利亚、巴西以及欧盟四国的区域贸易合作的话,国内食糖会减产87万吨;但是如果中国分别与美国、日本等缔结贸易合作协议,却能给中国国内食糖生产带来一线生机,增产350万吨。第三,贸易自由化对糖料品种和区域分布的影响。从糖料品种来看,甘蔗还是最主要的品种,甜菜的种植范围可能还会进一步萎缩。从生产区域分布来看,除其它蔗区均表现为减产外,其它五个产区的产量变动都是不确定的。区间范围跨度最大的是广西(-147.9, 125.1)和云南(-21.5, 65.3),广东、新疆、其它蔗区及其它甜菜区的浮动范围都不大,约16.6万吨。贸易自由化对生产的作用方向也是不确定的,不同的合作路径会给不同地区带来不同的影响。WTO多边谈判下受影响最大的省份是广西省,平均减产73.3万吨。其次是其它蔗区和其它甜菜区,分别减产25.3和12.5万吨。在FTA双边贸易谈判下,对广西和云南产生的影响最大,与贸易协定合作路径息息相关。如果中国参与东盟、澳大利亚、巴西以及欧盟四国的区域贸易合作的话,广西、云南的食糖产量分别减产74.6和12.5万吨;但是如果中国分别与美国、日本等缔结贸易合作协议,两省的食糖产量将分别增加200.4和74.5万吨。4.贸易自由化对国内食糖消费的影响。食糖作为工业消费和民用消费的必需品,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工业消费的稳定增长一直是我国食糖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民用消费由于人口增长以及膳食结构调整也在稳步增加。第一,在经济发展和糖价下跌的两方面作用下,贸易自由化(WTO和FTA)将促使国内消费增加203.5228.9万吨。中国的经济发展对食糖消费,尤其是对工业消费有刺激作用;另一方面国内食糖价格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深入也出现了缓慢下跌。WTO多哈谈判对食糖消费的影响比较稳定,全国新增消费量约112.8万吨;FTA双边协定对消费的影响有波动,介于90.3122万吨之间。总的来说,由于食糖消费具有刚性,价格弹性较小,所以两种贸易协定对消费造成的影响差异较小,国内消费者将是贸易自由化的最大福利受益者。第二,不同贸易政策对食糖消费的影响有所不同。食糖消费对WTO多哈谈判各种自由化方案组合(关税配额、国内支持、出口补贴)的反应并不显著,但是自由贸易区FTA谈判进展却对国内消费有着明显的影响,自由贸易区不同的合作路径对应着不同的重点影响区域,并有着明显的层次划分。第三,贸易自由化对食糖消费的区域影响。从分地区的情况来看,贸易自由化对食糖消费的作用方向是确定的,将刺激国内各省食糖消费量的增长。从受影响的省份来看,波动幅度较大的包括:辽宁、河北、湖南、湖北、上海和江西。区间范围跨度最大的是广东和江苏,各省之间的波动差异并不大。从地域分布来看,处于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工业省份(中南、华东、东北)受到的影响比发达省份(东南)受到的影响要大得多。此三个地区的食糖消费变化量占全国总变化量的50%以上。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有:第一,针对备受关注的食糖产品,运用GTAP模型分别对WTO多边贸易以及FTA双边贸易进行分析,分析其对中国总体经济、福利、农产品价格以及食糖贸易带来的不同影响。在分析WTO多边谈判时,针对最受关注的市场准入提案进行了分析,并加入了对多哈回合实际进展的评估,讨论了国内支持、市场准入以及出口补贴三领域的实际进展对各国/地区的总体经济影响。第二,在关注WTO多边谈判的同时,还兼顾分析自由贸易区双边贸易模式的影响。对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分析部分仍遵循WTO多边谈判的分析方法、结构,根据世界主要食糖贸易国/地区的贸易流向设置了三种方案,同时也增加了对中国参与自由贸易区协定实际进展的评估。对两种贸易协定的比较定量分析在以往的文献中不多见,尤其是在国内的研究中较少,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此研究空白。第三,对全国30个食糖定点观察市场进行整合分析,并建立分地区的食糖生产、消费模型(CSMSM)。第四,提出了一种衔接GTAP模型与国内分省生产、消费的研究方法。在运用GTAP模型初步分析出两种贸易模式对中国总体经济、贸易的影响之后,根据各地区均衡发展的原则,在分地区的生产-消费方程组的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将GTAP模型对中国总体经济的影响因素分解到各地区,延长GTAP的分析结论,得出WTO多边谈判以及FTA进展对我国各地区食糖生产与消费的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理论框架与逻辑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贸易自由化
  • 2.1.1 WTO 多边贸易政策
  • 2.1.2 FTA 双边贸易协定
  • 2.2 单边食糖贸易政策的研究
  • 2.3 地区影响的研究
  • 2.4 运用GTAP 分析中国农业的主要成果
  • 第3章 国内外食糖市场的发展情况及政策
  • 3.1 中国食糖市场的生产、消费、贸易以及流通情况
  • 3.1.1 中国的食糖生产
  • 3.1.2 中国的食糖消费
  • 3.1.3 食糖进出口贸易
  • 3.1.4 进口食糖的流通
  • 3.2 我国食糖市场的相关政策
  • 3.2.1 我国食糖流通体制
  • 3.2.2 我国糖业管理机构与分工
  • 3.2.3 国家食糖储备机制
  • 3.2.4 我国食糖进出口贸易政策
  • 3.3 国外食糖市场的发展及政策
  • 3.3.1 国际糖协议
  • 3.3.2 欧盟
  • 第4章 GTAP 模型的理论框架及本文的拓展
  • 4.1 贸易自由化的研究方法综述
  • 4.1.1 简单计量分析
  • 4.1.2 局部均衡模型
  • 4.1.3 一般均衡模型
  • 4.2 GTAP 模型的理论框架
  • 4.2.1 GTAP 模型的理论框架
  • 4.2.2 GTAP 模型的分析思路
  • 4.3 本文GTAP 模型的应用及拓展
  • 4.3.1 GTAP 模型的应用
  • 4.3.2 本文的拓展
  • 4.4 不足之处
  • 第5章 WTO 多边谈判对中国总体及食糖贸易的影响
  • 5.1 WTO 多边谈判的进展
  • 5.1.1 国内支持
  • 5.1.2 出口补贴
  • 5.1.3 市场准入
  • 5.2 GTAP 多哈回合的模拟方案及基期设置
  • 5.2.1 地区分组
  • 5.2.2 产品分组
  • 5.2.3 模拟方案
  • 5.3 多哈回合对中国总体经济的影响
  • 5.3.1 对各国家和地区的福利、净出口和国内价格的影响
  • 5.3.2 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和国内价格的影响
  • 5.3.3 对多哈回合进展的评估
  • 5.4 多哈回合对中国食糖产业的影响
  • 5.4.1 对食糖净出口值的影响
  • 5.4.2 对食糖进口量的影响
  • 5.4.3 对食糖出口量的影响
  • 5.4.4 对各国国内食糖市场的价格影响
  • 5.5 小结
  • 第6章 FTA 双边贸易协定对中国总体及食糖贸易的影响
  • 6.1 GTAP 双边贸易协定的模型方案及基期设置
  • 6.2 FTA 对中国总体经济的影响
  • 6.2.1 对各国和地区的福利影响
  • 6.2.2 对各国和地区净出口值的影响
  • 6.2.3 对中国农产品的总体影响
  • 6.3 FTA 对中国食糖产业的影响
  • 6.3.1 对各国和地区食糖净出口值的影响
  • 6.3.2 对中国食糖贸易量的影响
  • 6.3.3 对中国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 6.4 对FTA 进展的评估
  • 6.5 小结
  • 第7章 中国国内食糖市场的整合分析
  • 7.1 市场整合的文献综述
  • 7.2 理论与数据处理
  • 7.2.1 相关分析法理论
  • 7.2.2 数据处理
  • 7.3 国内食糖市场的整合分析——市场差异
  • 7.3.1 协方差分析
  • 7.3.2 相关性分析
  • 7.4 国内食糖市场整合分析——地区差异
  • 7.5 小结
  • 第8章 中国各地区的食糖生产与消费函数
  • 8.1 分地区的食糖生产函数
  • 8.1.1 食糖生产区域的分组
  • 8.1.2 种植面积的供给弹性估计
  • 8.1.3 单产方程的估计
  • 8.1.4 制糖提取率方程的估计
  • 8.1.5 对产量估计值的检验
  • 8.2 对食糖消费数据的处理
  • 8.2.1 全国工业食糖消费量的估算
  • 8.2.2 各地区食糖消费量的估算
  • 8.2.3 对食糖消费量估算值的检验
  • 8.3 分省的食糖消费函数
  • 8.4 食糖调入量及净进口量的分布
  • 8.5 小结
  • 第9章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食糖市场的地区影响分析
  • 9.1 贸易自由化对主产区食糖生产的影响
  • 9.1.1 WTO 多边谈判对主产区食糖生产的影响
  • 9.1.2 FTA 双边贸易协定对主产区食糖生产的影响
  • 9.1.3 贸易自由化对主产区食糖生产的影响区间
  • 9.2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各地区食糖消费的影响
  • 9.2.1 WTO 多边谈判对各地区食糖消费的影响
  • 9.2.2 FTA 双边贸易协定对各地区食糖消费的影响
  • 9.2.3 贸易自由化对各地区食糖消费的影响区间
  • 9.3 贸易自由化对不同区域消费的影响
  • 9.4 检验模型的闭合条件
  • 9.5 小结
  • 第10章 结论、建议与讨论
  • 10.1 主要结论
  • 10.2 相关政策建议
  • 10.3 待改进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产业升级的三大误区[J]. 中国经济信息 2017(08)
    • [2].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趋同性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5)
    • [3].中国各地区小麦成本收益效率评价及改进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26)
    • [4].2010年中国各地区建筑业生产技术效率的评估与分析[J].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2014(05)
    • [5].中国各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比较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J]. 关东学刊 2020(01)
    • [6].国际及中国各地区在用摩托车排放监管经验分析[J].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2012(05)
    • [7].中国各地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 2019(12)
    • [8].中国各地区人类发展:大进步与大趋同(1980~2010)[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4(01)
    • [9].中国各地区制度环境测量的最新进展与研究展望[J]. 管理评论 2015(02)
    • [10].中国各地区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15)
    • [11].中国各地区现代化的因子分析及非均衡差异[J]. 北方经贸 2008(01)
    • [12].卷首语[J].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1(04)
    • [13].中科院报告首次发布中国各地区GDP质量排行[J]. 工具技术 2011(08)
    • [14].中国各地区人口密度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6(04)
    • [15].基于DEA-CCR模型的中国各地区农业发展绩效评价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20)
    • [16].转方式调结构赢得发展质量[J]. 投资北京 2011(09)
    • [17].2012年中国各地区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排序[J].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13(02)
    • [18].中国各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财经研究 2011(02)
    • [19].中国各地区金融排除的影响因素分析[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2(04)
    • [20].1997—2011年中国各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 [21].中国各地区油菜生产率的增长及收敛性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2].基于DEA的中国各地区金融资源分布有效性评价[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3].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及各主体风险分析—以政府参与度为线索[J]. 商业经济研究 2015(08)
    • [24].2011年中国各地区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排序[J].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12(02)
    • [25].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研究[J]. 统计研究 2009(05)
    • [26].泰国~发现重庆潜力[J]. 重庆与世界 2008(02)
    • [27].中国各地区PM_(2.5)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特征分析[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0(03)
    • [28].人口流动和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收敛[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 [29].2013年中国各地区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排序[J].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 2014(02)
    • [30].中国各地区旅游业定量评价与整体发展对策[J]. 企业经济 2013(05)

    标签:;  ;  ;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各地区食糖生产及消费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