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汉维师生交往研究

克拉玛依市汉维师生交往研究

论文题目: 克拉玛依市汉维师生交往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

作者: 郭静

导师: 张希希

关键词: 师生交往,汉族,维族,克拉玛依

文献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师生交往存在于学校教育活动之中,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中国这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的族际社会里,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具有一体化的功能,即它超越了不同地方性和不同族群性的社会,将它们卷入到一个更大的族际社会—中华民族中来。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最多的两个民族—维吾尔族和汉族为代表,以在新疆占有特殊地位的自治市—克拉玛依市为例,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汉族学校中的汉族教师和维吾尔族学生这两个族群之间的交往问题,对于新疆民族教育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同时也有利于新疆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因此,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从哲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民族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入手,综合运用观察法、文献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克拉玛依市汉维师生交往的现实问题做了较为深入地研究。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该部分主要提出了本文研究的选题背景、目前国内外对师生交往问题的研究现状与不足以及本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部分:该部分分别对交往、师生交往、汉维师生交往的含义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师生交往的形式,并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的角度对师生交往进行了多维度视角的理论透视。 第三部分:该部分主要是讨论了汉维师生交往中存在的障碍,并且从汉族教师、维族学生和学校三个方面对这些师生交往障碍进行了分析。 第四部分:该部分主要是针对汉维师生交往中存在的障碍问题从汉族教师、维族学生和学校三个方面探讨汉维师生交往的策略。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和方法

2 师生交往的基本理论

2.1 师生交往的内涵

2.2 师生交往的形式

2.3 师生交往的理论基础

2.3.1 师生交往的哲学分析

2.3.2 师生交往的社会学分析

2.3.3 师生交往的心理学分析

2.3.4 师生交往的教育学分析

2.3.5 师生交往的法学分析

3 汉维师生交往障碍及其原因分析

3.1 汉维师生交往障碍

3.1.1 符号系统障碍

3.1.2 风俗和生活习惯的障碍

3.1.3 心理思维障碍

3.1.4 环境障碍

3.2 原因分析

3.2.1 对教师的分析

3.2.2 对学生的分析

3.2.3 对学校的分析

4 汉维师生交往的策略

4.1 汉族教师方面

4.1.1 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融入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

4.1.2 满足学生的族群差异,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4.1.3 完善单一的评价方式,形成多元的教学评价

4.2 维族学生方面

4.2.1 提高学习动机,满足个体的心理需求

4.2.2 转变学习态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4.2.3 改进学习方式,培养积极的交往氛围

4.3 学校方面

4.3.1 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建立新型的教学评价

4.3.2 组织有效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4.3.3 设置多元文化课程,实施多元文化教育

4.3.4 大力推进民汉合校和实施双语教学,搭建汉维师生的交往平台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2-30

相关论文

  • [1].新型师生关系对提升学生学习的作用[D]. 张致芳.福建师范大学2007
  • [2].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维吾尔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 吐尔地·买买提.新疆师范大学2007
  • [3].当代教育中师生交往行为缺失与建构[D]. 徐生.南京师范大学2006
  • [4].基础教育中的民汉合校研究[D]. 张虹.中央民族大学2005
  • [5].课堂文化—师生交往研究的一个新视阈[D]. 杨宏丽.东北师范大学2005
  • [6].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情况的调查研究[D]. 李成群.山东师范大学2005
  • [7].优化中小学师生关系研究[D]. 李成刚.首都师范大学2005
  • [8].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在京文化适应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D]. 罗吉华.中央民族大学2006
  • [9].对话理解—语言视野中的师生交往[D]. 刘冬岩.东北师范大学2003
  • [10].课堂师生交往及其策略研究[D]. 胡洪伟.华东师范大学2003

标签:;  ;  ;  ;  

克拉玛依市汉维师生交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