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布莱克论文-张文婧

威廉布莱克论文-张文婧

导读:本文包含了威廉布莱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莱克,布莱克特,柯勒律治,康斯泰勃,爱德华一世,先知,艾尼,泰特,神秘主义,克先生

威廉布莱克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婧[1](2019)在《威廉·布莱克的力量与狂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布莱克同时代的人大多认为他古怪又平庸。然而,抛开技术层面的弱点,布莱克的创新手法使他跻身于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平面艺术家之列。伦敦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的威廉·布莱克特展将持续至2020年2月2日。1818年2月,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收到一本《纯真之歌(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11-15)

徐安冉,郑泓[2](2019)在《威廉·布莱克的插图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威廉·布莱克艺术生涯主要发展阶段的典型案例为线索,呈现其超前、神秘和深刻的诗作和插图作品中的独立审美取向,他不仅在作品中融汇了中世纪的形式、流动的哥特线条、清晰的古典轮廓,还发明了独特的浮雕蚀刻印制结合手工水彩上色的方法,其艺术生涯贯穿了将文学创作和插图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审美创造。他的艺术是对欧洲中世纪彩饰手稿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10期)

张丹[3](2019)在《威廉·布莱克的《伦敦》主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布莱克是英国诗歌史上最着名的诗人之一,其短诗《伦敦》主题鲜明,笔触细腻,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18世纪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伦敦,以及整个英国社会的种种苦难场景,表达出诗人对当时英国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受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诗歌中生动的意象、暗涌的声音节奏和修辞手法的有效运用都对主题的呈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雨倩[4](2019)在《威廉·布莱克《天真与经验之歌》与路寒袖《陪我走过波丽路》诗画合一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布莱克的作品中诗与画相辅相成,看画可以鲜明形象的得出诗歌的内容,画是浅显的,但诗是有指向的,诗与画之间似乎有联系但又像没有。路寒袖《陪我走过波丽路》是一部摄影诗集作品,可以说作者先是一位摄影家后是一位诗人,作者用自己的相机拍下生活的点滴,配合自己的幻想联想,创作出相应的诗篇。在这里,图片是诗歌的基础,图片的含义才是广阔无比的,而非局限于作者的角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与画彼此相生。(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4期)

韦添殷[5](2019)在《作为创作转折的由理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布莱克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位把艺术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艺术家,其创作语言有着浓厚的神秘学特色,无法被归类,也无法被模仿。尽管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使得他远离主流艺术创作的研究,但他的艺术却反映了英国当时的艺术现状甚至社会现状。他喜于描绘扭曲的身体形象,而这些图像被频繁使用以至形成了图式,被他用于多年的创作里。本文将着眼于布莱克的艺术成就,立足于布莱克的身体图式图像使用研究之上,从中寻找突破点,梳理当中最为突出的正面伏坐身体图式的来源并探究其背后的意义。文章将聚焦于其中主要人物由理生的正面伏坐图式——身体前倾,双腿紧贴躯干,观者仅能捕捉到人物形象的头部、小腿和双脚的姿态。作为身体图式中使用较为频繁的图式之一,正面伏坐图式贯穿出现于布莱克创作中,又以《由理生之书》为该图式的使用高峰期。笔者从这个图式作为切入点,根据图式的使用范围和对应的文本,解读图像背后的文学隐喻,并分析该图式运用最频繁、联系最密切的“由理生”形象在布莱克创作体系中的隐喻及形象的转变。最后,回归到图式中,探究图像与图像、图像与文本的意义,发掘该图式背后的文学创作象征、社会现状隐喻中的转向。本论文使用传统图像学研究方法,并结合新历史研究方法与视觉文化解读研究方法,对这一图式展开论述,力图还原更为完整的布莱克艺术面貌之余,透过透析艺术的文学性来折射出艺术家与历史环境的联系。(本文来源于《广州美术学院》期刊2019-05-01)

应宜文[6](2019)在《论威廉·布莱克《天真与经验之歌》与《神曲》的诗画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布莱克的诗画艺术演绎了一种率真质朴的风格,呈现出自然写真的诗意与画境,纯美的想象融合视觉创造因素在其中发挥了独到作用。其画境中的色彩基调是再现诗意的视觉表征,色彩镜像由表及里地映射出诗歌的主题、思想、意境、隐喻及象征内涵。他的诗歌富有伦理教化作用,充满对善与恶的审度,追求心灵升华,表达他对世界大同的愿景。从《天真与经验之歌》到《神曲》,体现出返璞归真、爱憎分明、向往美好的创作主旨并成为布莱克创作思想的一条主线,前者由诗歌艺术趋向绘画艺术,后者由绘画艺术回归诗歌艺术。布莱克的创作之途可谓"诗心入画",将视觉审美意象融会贯通,实现了诗歌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交融。(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葛佳平[7](2019)在《早期英国艺术个展的新方向:1809年威廉·布莱克展览》一文中研究指出1809年威廉·布莱克的展览一直被视为布莱克艺术生涯中的重要事件,如果从艺术展览史的角度来看,这也是早期英国艺术个展中的一个转折点。早期英国艺术个展多以展览盈利和销售作品为目的,缺乏对艺术理论的表达和艺术家创作风格的系统梳理。1809年威廉·布莱克展览以精心的作品选择、独特详尽的目录和完整的艺术理念在英国早期个展的历史上开启了新的篇章。从此以后,艺术家个展不再只是一种对抗体制的临时性手段或售卖商品的窗口,它可以是艺术家观念、风格的整体展现。(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9年01期)

南茜·威拉德,爱丽丝·普罗文森,马丁·普罗文森,张子漠[8](2018)在《《威廉·布莱克旅馆的一次访问》》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森林鱼童书馆出品这是一本趣味十足、图文并茂的诗歌绘本,一首短诗搭配一幅趣味漫画,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威廉·布莱克旅馆"里的奇妙故事。(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园文学》期刊2018年22期)

梁进[9](2018)在《两栖艺术家威廉·布莱克的数学光彩》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英国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的诗画作品,解读其中哲字意义下的数学理念和元素。中国画家喜欢画配诗。传世画作上常有题诗。诗画的意境也是贯通的。也有诗画两栖艺术家如王维、苏东坡等大家。然而在西方艺术史上,如果说可称为数学家的艺术家很少,那么同时拥有画家和诗人桂冠的艺术家就更为寥寥,而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年)就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颗巨星。威廉·布莱克,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版画家,一个远离尘俗的天才,英国文学艺术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主要诗作有诗集《纯真之歌》(Song of(本文来源于《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孔令达[10](2018)在《威廉·布莱克《耶稣升天节》的文体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文体分析一般包括从文章中的词汇、句法、语义、语篇分析等角度来进行分析,文章通过进行文体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人想要在诗歌中表达的基本含义,即讽刺教会表面的虚伪。尽管诗歌中描述的是个体,但背后反映揭露了整个社会的实际状况。诗歌运用了简单的语言,但其中蕴藏的内涵是无穷的。文章对威廉·布莱克诗歌中语言结构进行分析来进一步理解他的诗歌风格,来解读诗人是如何利用不同的文体手段来有力地传达信息、主题和观点。(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8年06期)

威廉布莱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威廉·布莱克艺术生涯主要发展阶段的典型案例为线索,呈现其超前、神秘和深刻的诗作和插图作品中的独立审美取向,他不仅在作品中融汇了中世纪的形式、流动的哥特线条、清晰的古典轮廓,还发明了独特的浮雕蚀刻印制结合手工水彩上色的方法,其艺术生涯贯穿了将文学创作和插图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审美创造。他的艺术是对欧洲中世纪彩饰手稿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威廉布莱克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文婧.威廉·布莱克的力量与狂想[N].文汇报.2019

[2].徐安冉,郑泓.威廉·布莱克的插图艺术[J].艺术评鉴.2019

[3].张丹.威廉·布莱克的《伦敦》主题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4].刘雨倩.威廉·布莱克《天真与经验之歌》与路寒袖《陪我走过波丽路》诗画合一的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9

[5].韦添殷.作为创作转折的由理生[D].广州美术学院.2019

[6].应宜文.论威廉·布莱克《天真与经验之歌》与《神曲》的诗画融合[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7].葛佳平.早期英国艺术个展的新方向:1809年威廉·布莱克展览[J].艺术探索.2019

[8].南茜·威拉德,爱丽丝·普罗文森,马丁·普罗文森,张子漠.《威廉·布莱克旅馆的一次访问》[J].中国校园文学.2018

[9].梁进.两栖艺术家威廉·布莱克的数学光彩[J].科学.2018

[10].孔令达.威廉·布莱克《耶稣升天节》的文体学分析[J].大观(论坛).2018

标签:;  ;  ;  ;  ;  ;  ;  ;  ;  ;  

威廉布莱克论文-张文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