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参与与地方治理 ——基于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验的分析

利益、参与与地方治理 ——基于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验的分析

论文摘要

近年来,公民参与在我国方兴未艾,并且呈现出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趋势。同时,在地方治理研究的热潮中,我国政府也在探索新的治理之道。因而公民参与进入了政府施政理念,在地方治理中得到重视和体现。本文通过理论并结合现实经验的研究,试图论述这样一个问题,即公民参与如何影响地方治理并由此而改善着地方治理的?本文分为导论和正文两个部分共六章。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主要交代选题缘由、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第二章探讨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公民利益兴起的原因及其延伸。这是论文后续研究的基点。第三章探讨了由利益的追求而驱动的公民参与兴起的背景。并在公民利益集合的基础上推动公民参与由个体参与向公共参与的扩展。第四章论述公民参与引起的当前地方治理困境及其摆脱困境的出路。主要认为随着利益的延伸,公民参与意识更加积极主动、主体更加壮大、技术水平更加提高,这使地方政府遇到了治理的困境。而要走出这种困境,需要顺应公民参与的现实,积极转变政府治理方式,构建参与式政府,并通过对几个具体案例的分析,对参与式政府类型做了尝试性归纳。第五章论述如何深化公民参与改善地方治理,即进一步扩大公民参与并使之有序化、制度化以改善地方治理。本章认为,公民参与与其利益走向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公民的利益延伸到哪里,公民参与也会延伸到哪里。为此,中共十五大到十七大都强调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但对于公民参与向什么范围和领域扩大,以什么形式扩大,特别是在扩大中如何做到有序而不是无序,却缺乏必要的研究。因此本章将从人们的利益指向及其变化入手,研究公民参与的扩大范围、程度和路径,公民参与的有序化的方式与程序,其落脚点和评判标准是改善地方治理,加强政府与公民的沟通,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全文的落脚点与归宿点。第六章是结论及中国经验。对论文论述的观点进行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公民参与和地方治理进行初步的经验总结,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治理能力和公民参与水平,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 (一) 选题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二、学界既有研究的检视
  • (一) 对公民参与的探讨
  • (二) 对治理与地方治理的内涵、外延及相关理论的探讨
  • 三、涵义界定:基本概念及其限度
  • (一) 公民参与
  • (二) 地方治理
  •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一) 研究方法
  • (二) 资料来源
  • 五、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一) 研究思路
  • (二) 分析框架
  • (三)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公民利益的生长与延伸
  • 一、改革开放后公民利益的生长
  • (一) 法制构建与公民资格的确认
  • (二) 市场化改革对公民利益观念的推动
  •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
  • (一) 利益与利益结构:概念及特征
  • (二) 我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表现与原因
  • 三、利益延伸:从个体利益、群体利益到公共利益
  • (一) 利益集合与利益延伸
  • (二) 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公共利益关系辨析
  • 第三章 公民参与的兴起与扩展
  • 一、公民参与兴起的背景
  • (一) 公民参与权的实现:外在保障
  • (二) 利益在参与中实现:内在动力
  • 二、公民参与的扩展:路径与形式
  • (一) 参与跟着利益走:公民参与的扩展路径
  • (二) 公民参与的扩展形式:从个体参与、群体参与到公共参与
  • 三、参与扩展的现实性
  • (一) 公共领域的扩展:空间载体
  • (二) 社会自组织的勃兴:组织载体
  • (三) 新媒体的力量:信息载体
  • 第四章 参与中的地方治理:困境与转换
  • 一、改革前的政治管理模式:从无参与到动员式参与
  • (一) 传统社会的政治管理模式:专制-顺民与秩序
  • (二) 改革前的政治管理模式:动员式参与与秩序
  • 二、新时期的地方治理挑战:公民参与
  • (一) 新型参与:意识、主体、技术与策略
  • (二) 参与的不适应性:地方治理压力
  • 三、走出治理困局:参与式地方政府的构建
  • (一) 参与式政府:涵义与特征
  • (二) 参与式地方政府构建的功能
  • (三) 参与式地方政府构建的若干案例
  • 第五章 深化公民参与改善地方治理
  • 一、公民参与下的地方政府:回应性与合法性
  • (一) 对公民参与的回应:地方政府决策角色转型
  • (二) 合法性:公民参与下的地方政府决策与执行
  • 二、公民参与与地方治理能力
  • (一)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涵义与要素
  • (二) 公民介入: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到地方治理能力
  • 三、扩大化与有序化:深化参与的两个维度
  • (一) 公民参与的扩大化:范围与途径
  • (二) 公民参与的有序化:方式与程序
  • 四、深化参与与和谐的政府—公民关系:走向善治
  • (一) 和谐的政府—公民关系:改善地方治理的基础
  • (二) 以深化公民参与走向善治
  • 第六章 结论及中国经验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欧美如何保护海外公民利益[J]. 时代报告 2017(01)
    • [2].创新和健全公民利益诉求解决机制[J]. 今日浙江 2009(22)
    • [3].论地方政府决策中的公民利益整合[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4(04)
    • [4].建立符合全体公民利益的市场经济要依靠法治[J]. 上海人大月刊 2009(01)
    •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民利益团体问题研究[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01)
    • [6].两岸合作保护海外公民利益的可行性[J]. 宜宾学院学报 2016(02)
    • [7].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利益表达的缺陷及对策研究[J]. 网络财富 2010(11)
    • [8].环境治理中公民利益群体的行动逻辑[J]. 未来与发展 2014(09)
    • [9].我国公民利益表达的聚合机制研究[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2)
    • [10].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视角下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利益表达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11].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公民利益诉求平台建设问题研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05)
    • [12].基于服务型政府的公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J]. 经济视角(下) 2013(10)
    • [13].公民利益诉求平台建设相关法律保障机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14].公民利益表达“戾气”化的成因透视[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08)
    • [15].短信与我国公民利益表达[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03)
    • [16].不方便法院原则适用模式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1(06)
    • [17].当前我国公民利益表达问题初探[J]. 发展 2013(01)
    • [18].公权力滥用对公民利益的侵害——以《全民公敌》为例[J]. 文存阅刊 2018(08)
    • [19].论网络公民利益表达的三重困境及其消解[J]. 学术界 2013(12)
    • [20].西方国家公民利益诉求机制对完善我国信访制度的启示[J]. 法制与社会 2011(05)
    • [21].网络空间公民利益诉求表达的实现和规范[J]. 时代人物 2008(08)
    • [22].应对公民利益表达暴力化趋向的政府角色构建[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07)
    • [23].新加坡、韩国在创建完善公民利益诉求机制上的探索[J]. 行政管理改革 2014(08)
    • [24].公民利益诉求新机制:“互联网+信访”的发展逻辑[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 [25].论当前我国的公民利益表达[J]. 中国国情国力 2013(07)
    • [26].公民利益诉求解决机制探寻[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9(08)
    • [27].政府制度创新与公民利益冲突分析[J]. 时代金融 2012(30)
    • [28].公民利益诉求解决机制研究[J]. 理论学习 2010(10)
    • [29].公民利益表达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基于近三届“地方政府创新奖”相关案例的分析[J]. 理论导刊 2015(02)
    • [30].社会管理中公民利益诉求机制的建构[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18)

    标签:;  ;  ;  ;  ;  

    利益、参与与地方治理 ——基于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验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